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腹腔镜在妇科领域内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多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进行。检查常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变化,尤其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报道极少,一般也只从血压、心率上来推测。我们应用无创性 XG-Ⅱ型血液循环功能测定仪,对此作了进一步探讨,并具体分析了麻醉、充气及体位等因素对其影响的主次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用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全身恢复情况。方法将收入PACU的全身麻醉术后40例70岁以上的高龄且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在PACU期间的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留室时间等值。结果与A组相比,B组拔管前舒张压(DBP)显著升高(P〈0.01),入PACU时HR明显减慢(P〈0.01)。A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拔管前的SBP比入PACU时明显升高(P〈0.01),B组拔管前及拔管后的HR均比入PACU时明显增快(P〈0.01)。B组在出PACU时的HR亦快于入PACU时(P〈0.05)。结论与异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七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更平稳,苏醒质量上更优良。患者术后苏醒快,拔管早,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较适合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43.
肝血流阻断后硝普钠对胰腺组织NOS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流阻断后,胰腺组织发生淤血性缺血,继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及功能改变,其损伤与钙超载、氧自由基产生、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内源性NO产生减少有关。因而若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测定组织中NOS活性及NO含量可间接反映其损伤程度。本文通过对门脉高压模型的家兔,行肝血流阻断  相似文献   
44.
已知胰岛素(Ins)及胰高糖素(PG)可影响肝细胞的结构、分化与功能等。PG/Ins比率也被证实与移植肝脏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恢复有关。本实验旨在观察全肝血流阻断即模拟“无肝期”中胰腺功能的变化,为肝移植提供必要依据。材料与方法一、模型建立:体重25~3.0kg兔10只,以成巴比妥钢30~35mg/kg体重静脉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保持自主呼吸,并经气管导管持续给氧。作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及采集血样本。手术进入腹腔后,分离并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术中静滴0.9%氯化钠,维持血压不低于阴ininHg。二、标本收集与测定:于全肝血流阻断前和阻断后1、2和3/J‘时各采血测定血糖、Ins、PG、淀粉酶(Amglase)、脂肪酶(lypase)和游离脂肪酸(FFA)等多项生化指标。于阻断3小时后取胰腺组织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三、统计学处理:方差齐性者采用方差分析加q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H检验加t检验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一、全肝血流阻断后各期血糖和Ins水平较阻断前均显著下降(P<0.01),并随着阻断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各期PG/Ins比率较阻断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各期之间无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45.
术后镇痛与免疫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术前焦虑、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术中大量失血、异体血输入、低温、疼痛以及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意味着术后微肿瘤病灶转移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手术后免疫功能抑制是围术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麻醉医师了解术后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以及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免疫功能的干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对食道癌根治术后疼痛以及纵膈积血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帕瑞昔布组于术前15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分别评估术后2、6、12、24、48 h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24、48 h纵膈积血引流量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咳嗽时对照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术后24、48 h纵膈积血引流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用于食道癌根治术增强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同时并不增加纵膈积血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5 mA电针组(I/R+E1组)、脑缺血再灌注+3 mA电针组(I/R+E2组)和脑缺血再灌注+1 mA电针组(I/R+E3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E1组、I/R+E2组和I/R+E3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后1、12 h实施电针刺激,20 min/次,电流强度分别为5、3和1 mA.再灌注24 h时,测定脑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LDH和Na+-K+-ATP酶的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脑组织LDH活性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P<0.05),S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E1组SDH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E1组脑组织LDH活性降低,SDH和Na+-K+-ATP酶活性升高,I/R+E2组和I/R+E3组LDH活性降低(P<0.05或0.01),SDH和Na+-K+-ATP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E1组比较,I/R+E3组脑组织SDH活性降低(P<0.05),I/R+E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E2组比较,I/R+E3组脑组织SDH活性降低(P<0.05).结论 电针刺激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脑能量代谢,且与刺激强度有关,该作用可能是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on cerebral energy metabolism in a rat model of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 Methods Forty male SD rats weighing 200-230 g were randomized into 5 groups ( n = 8 each) : group A sham operation; group B global cerebral I/R and C, D, E groups cerebral I/R+ 5, 3, 1 mA EA. Global cerebral I/R was induced by 4-vessel occlusion technique.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ies were permanently occluded by cauterization.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were clamped. When the bilateral pupils were completely dilated, the arteries were unclamped. Baihui,Mingmen and Zusanli were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with 5,3,1 mA (30-50 Hz) for 20 min at 1 h of reperfusion in C, D, E groups. The EA was repeated at 12 h of reperfusion.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24 h of reperfusion.The activities of Na+ -K+ -ATPase, succinodehydrogenase (SDH) and lactic dehydrogenase(LDH) in brain tissue were measured.Results Cerebral I/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DH activity and decreased Na+ -K+ -ATPase activity in group B as compared with group A. EA with 5 m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DH activity and increased SDH and Na+ -K+ -ATPase activities in group C compared with group B. Conclusion EA can improve the cerebral energy metabolism in a rat model of global cerebral I/R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which may b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EA reduces the global cerebral I/R injury.  相似文献   
48.
背景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评估麻醉和镇静水-y-的定量参数。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镇静药,在提供镇静作用的同时患者能够保持合作且易唤醒。因此,应用右美托咪啶时BIS值可能不能准确反映镇静水平。因而,我们假设在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AssessmentofAlertnessandSedation,OAA/S)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右美托咪啶时的BIS值低于丙泊酚,并对此假设进行验证。方法这是一项为期2天的随机交叉研究。健康志愿者于第一天随机接受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啶镇静。利用计算机靶控输注,控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1、2、4μg/ml,右美托咪啶血浆浓度为0.6、1.2和2.4ng/ml。每次改变药物浓度20分钟后、40分钟后,记录BIS与OAA/S评分的相互关系。比较每一OAA/S评分下两药的BIS值。通过对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的分析得出OAA/S≤2时的BIS临界值。结果一共9名志愿者纳入本研究。右美托咪啶镇静时心率显著下降。大剂量丙泊酚引起ETCO,显著增加,而右美托咪啶则无此效应。丙泊酚镇静下,OAA/S评分为1、2、3、4、5时,BIS值分别为95.5(90。97)、78(71。84.5)、67(64—70)、57(51.5—60)和34(30—37)。右美托咪啶镇静下,OAA,s评分为1、2、3、4、5时;BIS值分别为95(79~98)、62(53.5—68.5)、45.5(45.3~52)、39.5(34.3—41.8)和24.5(22.5~30.5)。当OAA/S评分为2、3、4时,右美托咪啶的BIS值显著低于丙泊酚。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镇静下OAA/S≤2分时的IBIS临界值分别为67(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97%,曲线下面积0.98)和46(敏感度为84%,特异性为91%,曲线下面积0.96)。结论联合使用BIS和镇静评分较单独使用其中一项更能够为临床医生在评估患者镇静反应时提供不同的和互补的信息,尤其是应用右美托咪啶时。  相似文献   
49.
赵峰  季淑娟  朱阿立  王丹丹  崔苏扬 《江苏医药》2012,38(20):2415-2417
目的 研究得宝松注射联合低频氙光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SIS患者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和冈上肌腱止点等软组织病变及疼痛部位接受得宝松镇痛液(得宝松1 ml+0.75%00布比卡因3 ml+生理盐水11 ml)局部注射,每处5 ml,每月1次,共3次;同时在以上部位进行低频氙光治疗,每周2次.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0.7±0.5)分,优于治疗前的(12.4±2.2)分(P<0.05).门诊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得宝松注射联合低频氙光对SIS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Ⅱ级行肠道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麻醉组(A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各时间点HR、SpO2、MAP、R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腹痛(VAS)。结果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入睡后,与A组相比,B组MAP升高、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均少于A组(P<0.05),VAS评分B组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