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初步研究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给予8周认知应对策略治疗,并通过CERQ-C问卷、BDI评定抑郁情绪,评价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治疗,120例患者BDI总分、部分CERQ-C因子得分(责难自己、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难他人),及不适应性策略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积极重新评价因子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DI总分与部分CERQ-C因子得分(责难自己、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难他人),及不适应性策略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对抑郁患者通过抗抑郁治疗后,给予认知应对策略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不适应性认知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2.
不同类型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脑梗死、脑出血及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登记2007年1月1日—2008年5月31日于天津市环湖医院卒中单元病房入院的脑卒中患者1257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比较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在脑出血和脑梗死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1.0%,61.8%)高于女性(29%,38.2%),但心源性脑栓塞女性占多数(54.5%)。男性更容易发生脑出血(P=0.008)。脑出血组的平均发病年龄([60.87±12.041)岁]低于脑梗死([64.54±11.595)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高血压、酗酒的发生率高于脑梗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纤颤和久坐生活方式的发生率均高于脑出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动脉狭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率最高,糖尿病在小动脉卒中的发生率最高,心房纤颤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发生率最高。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和肥胖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所占的比重无明显差异。肥胖在不同类型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脑出血和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高血压是各类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应该考虑不同因素对不同亚型卒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骨质疏松组(A组34例)、骨量减少组(B组33例)和骨量正常组(C组31例),检查各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与同期年龄相仿的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D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B组的骨密度和体质指数(BMI)明显低于C组、D组,且A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高于C、D组,A组均高于B组,C组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血钙、血磷、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r=0.28),与Hcy、hs-CRP均呈负相关(r=-0.586、r=-0.632),P值均<0.05.结论 BMI降低、hs-CRP及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降低相关,血浆Hcy与hs-CRP水平的升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92例经CT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及188例正常对照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病例组的血浆LP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还发现:在病例组中<50岁组,其血浆LPO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70岁组的血浆LPC)水平(t=2.7150,p<0.01)。分析血脂水平与血浆LPO的关系,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与血浆LPO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和0.17,P分别<0.05和<0.02)。另外,还分析了LPO与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则未发现明显相关美系。  相似文献   
25.
采用前瞻的方法,对天津市城乡各一个监测点脑卒中发病死亡的状况进行6年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总发病密度城乡分别为443.86/10万人年和402.05/10万人年,总死亡率则分别为248.20/10万人年和190.22/10万人年。在发病类型上无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脑出血死亡率在45岁以后明显高于脑梗塞死亡率,农村则是  相似文献   
26.
对96对脑出血病例及对照进行配比分析.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因素与脑出血有关:高血压史、脑出血家族史、同胞高血压史、喜食肥肉.通过将高血压患病病程、血压值、血糖做为连续变量引入条件Logistic模型,发现脑出血发病的OR值与三个连续变量呈剂量反应关系.同时发现血压不稳定者易发生脑出血.还有些因素如冠心病史虽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但经高血压病史调整后,冠心病对脑出血的作用失去统计学意义.说明冠心病与脑出血的关系是通过高血压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7.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抗血小板、调脂和抗氧化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9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或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1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两组的预后,比较两组的改善率、复发率、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12个月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治疗或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Küppel样转录因子2(KLF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组、NF-κB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并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进行干预,观察时间点为I/R后6、12、24、48 h。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脑组织KL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6、12、24、48 h缺血脑组织中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比0.82±0.04,0.30±0.04比0.78±0.05,0.18±0.04比0.76±0.02,0.26±0.02比0.81±0.04;KLF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4比0.80±0.02,0.30±0.02比0.79±0.02,0.15±0.02比0.77±0.01,0.24±0.01比0.79±0.02),I/R后24 h达最低值,而血清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NF-κB抑制剂PDTC后,I/R后6、12、24、48 h 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0.44±0.03、0.34±0.02、0.43±0.04,KLF2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2、0.43±0.02、0.33±0.01、0.44±0.03,而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R组及PDT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中KLF2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728,P0.05)。结论脑I/R后脑组织中KL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血清TNF-α水平存在负相关,其可能通过NF-κB通路介导炎性反应参与脑I/R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栽脂蛋白B(ApoB)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的血脂水平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5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ApoB基因的EcoRI和XbaI等住基因频率及不同基因型的血脂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组E^-等住基因频率(0.35),明显高于对照组(0.16),OR=2.76,χ^2=4.127,P=0.042;具有E^-基因型者,脑梗死组的ApoB水平明显高于时照组,t=2.375,P=0.028;而且中青年脑梗死者具有X^+基因型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X^-基因型对照组及脑梗死组,P值分别为0.012和0.013。结论E^-、X^+等住基因型是引起中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基因型,并通过影响脂代谢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采用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8种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以自制的调查表及PANSS量表观察其2年内复发率、服药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5例患者2年内的总复发率为64.06%;选用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药物维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分别为73.7%、73.2%、71.2%、54.3%、60.3%、51.7%、61.4%、66.7%;奥氮平组显著低于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组(P<0.05);氯氮平组显著低于氯丙嗪、奋乃静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述8种药物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最低,与服用其他药物维持治疗的相比或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