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评估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79例于90天内行运动-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纳入分析.根据运动试验结束后1分钟时心率从运动高峰峰值下降的程度进行分组,下降≤18次/分归入异常心率恢复组,>18次/分归入正常心率恢复组.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心肌缺血和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56例异常心率恢复的患者(31%),其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71.4%比49.6%),冠状动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26.8%比5.7%),Gensini评分数值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21±16.8比15.5±9.8).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76%比56%,),而且心肌缺血范围显著大于正常心率恢复组.结论 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异常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比例显著高于心率恢复正常者.对于怀疑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评估病情时,心率恢复数值可作为一项简单易得的指标来筛查缺血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模式对PET/CT图像质量及肺组织SUV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月至12月间序列完成18F-FDG PET/CT显像的200例常规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3~87(55.01±11.60)岁.所有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平静呼气中期屏气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屏气组,男52例,女48例,29~ 83(55.43±10.38)岁]和自由平静呼吸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自由呼吸组,男68例,女32例,23 ~ 87(55.68± 12.72)岁],每组各100例.图像分析由核医学科1位资深技师和2位资深医师评判.分析所有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肺底部肺组织SUV和CT图像中肺部呼吸运动伪影等.以PET和CT在同一层面出现膈顶为两者空间配准良好,反之为配准不良.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SUV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屏气组同机CT肺组织呼吸伪影发生率(28%,28/100)明显低于自由呼吸组(96%,96/100; x2=98.132,P<0.01).屏气组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良好率(40%,80/200)明显高于自由呼吸组(30%,60/200;x2=4.396,P<0.05).C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PET、PET和CT膈顶位置配准良好和PE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CT 3种情况的肺底部组织的SUV逐项递增,屏气组(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73±0.28、1.00±0.29和1.60±0.68,SUVmean分别为0.59±0.23、0.81±0.22和1.33±0.34;F=21.93和24.57,均P<0.01)此现象较自由呼吸组明显(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84±0.36、1.08±0.27和1.16±0.24,SUVmean分别为0.69±0.29、0.85±0.20和0.94±0.24;F=7.23和6.29,均P<0.01).结论 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简便易行,不增加辐射剂量,可明显降低同机CT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T和CT图像空间配准率.PET和CT失配准膈肌位置不同可导致低估或高估肺组织SUV.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11例顽固性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行CSWT治疗.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疗效评价分别采用临床症状描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CCS)分级、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功能心脏病学会心功能(NYHA)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硝酸甘油使用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肌核素显像评价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症状、心电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变化、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 CCS分级、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和硝酸甘油用量在治疗第4个月和1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识程度有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治疗21个节段,治疗后静息状态心肌缺血的改善率为46.2%(6/13),其中有效率为38.5% (5/13),明显有效率为7.8%(1/13);负荷状态心肌缺血的改善率为57.1%(12/21),其中有效率为47.6%(10/21),明显有效率为9.5%(2/21).与治疗前比较,CK、CK-MB、肌钙蛋白、ALT、肌酐、脑钠肽和HsCRP均无明显改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氧饱和度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CSWT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方法,并能保持疗效至少1年.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切除术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间北京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前1个月内行^18F-FDG PET/CT显像的初诊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35例,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肺癌原发灶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PET/CT影像学征象[原发灶大小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纵隔或肺门高代谢淋巴结(HML) SUVmax及分布类型]并随访.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随访0.9~8.2年.70例患者中,31.4% (22/70)进展,24.3%(17/70)死亡.对于OS期,术前NSCLC原发灶SUVmax≥10与<10者(4.6和7.6年)、原发灶大小>3 cm与≤3 cm者(4.8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分布于肺癌同侧与位于双侧或无HML者(4.4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 SUVmax≥5.0与<5.0者(3.8和7.3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10.135~ 15.238,均P<0.01);上述组别患者PFS期(3.9和6.7年、3.8和6.6年、3.8和6.4年、3.3和6.3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值:8.410~ 14.600,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和SUVmax是预测NSCLC术后OS期及P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预测NSCLC的OS期有边际意义(P=0.051).结论 NSCLC根治术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原发灶大小和SUVmax对NSCLC术后生存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术后NSCLC的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5.
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诊断肌桥所致心肌缺血一例田月琴刘秀杰史蓉芳姚稚明王道宇魏红星患者男,58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痛2个月,于1997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9月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心前区闷痛,并向左臂内侧及左颈部放射,持续...  相似文献   
76.
Malignanttumorishypoxic,becauseitsquickgrowthofoxygendemandandabnormalvesselsThetensionoftumoroxygenis3-6mmHgandthatofthenormaltissueoxygenationof30-40mmHg1 Forthisreason,hypoxiaavidagentprobablycanbeusedinthetumor“hotspot”imagingItwasdemonstratedthatther…  相似文献   
77.
综述了SPECT心肌灌注靶心图定量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半球加圆柱”模型的靶心图制作方法和常用的靶心图定量分析方法,如变黑靶心图、可逆靶心图、清除率靶心图、体积加权靶心图等,以期对心肌缺损的位置、大小、类型和程度进行直观显示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78.
FDG PET显像在肿瘤学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显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PET检查项目,约占整个PET显像的95%,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与监测,还用于神经核医学和心脏核医学的显像诊断。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和PET/CT设备的逐渐推广使用,FDGPET显像逐渐走入肿瘤学临床日常工作,也促进了核医学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FDGPET显像在肿瘤临床学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我国PET/CT使用实际状况,为推广PET/CT提供数据.方法 收集10家三甲医院PET/CT中心2006年6月-8月共3018例PET/CT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检查目的:诊断肿瘤、体格检查和其他目的的受检者构成比分别为63.0%,32.9%和4.1%.(2)诊断:PET/CT诊断恶性肿瘤的真阳性率93.5%;PET/CT为38.6%的单纯转移癌受检者找到原发灶;在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但临床仍要求鉴别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受检者中,PET/CT发现23.3%的受检查者有恶性肿瘤.(3)受检者个人情况:不同月收入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6000元者30.4%,4001~6000元者28.8%,2001~4000元者18.6%;不同医疗社会保障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自费医疗者55.6%,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者26.5%,公费医疗者11.4%;不同职业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9%,退休人员15.6%,企业领导11.8%;不同受教育程度受检者例数前3位的组内构成比:大学(含大专)48.2%,高中(含中专或技校)21.3%,初中13.8%.结论 PET/CT在肿瘤学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新型心脏负荷试验药物去甲乌药碱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去甲乌药碱与多巴酚丁胺的比较,探讨去甲乌药碱可否作为一种心脏负荷药物。方法:选用6条犬,分别以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测定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各项指标以及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均可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呈剂量依赖性。另外,去甲乌药碱对收缩压影响不大,舒张压呈下降趋势。结论:初步的动物结果表明,去甲乌药碱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心脏负荷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