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7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354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尝试猴猪非协调性异种胰肾联合移植,观察异种移植间的免疫反应.方法: 整块切取猴的胰十二指肠、右肾及脾,保留带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切除猪的胰腺制成I型糖尿病的模型,并切除猪的右肾.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将供体猴腹主动脉段和门静脉与猪的肾后腹主动脉段和门静脉分别对应吻合;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将供受体的右肾静脉进行吻合;供体输尿管自腹壁引出腹腔.将猴的十二指肠与猪空肠行端侧吻合.结果: 移植物恢复灌注后5分钟开始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受体于术后19h 死亡.结论: 本实验是对异种移植研究的初探;猴→猪异种移植间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能存在其它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对Aβ1-42致老年性痴呆(AD)模型鼠大脑皮质组织小胶质细胞分泌前炎症介质TNFα的影响。方法经侧脑室注射Aβ1-42制造AD模型鼠,针刺"百会"穴治疗21天,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情况。结果 Aβ1-42注射后大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TNFα分泌增加,针刺治疗后TNFα的分泌量减少。结论针刺"百会"穴可减少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蛋白表达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汉族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的110例胃癌组织标本,并选取其癌旁非癌组织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TM蛋白,比较维族、哈族、汉族患者胃癌及非癌组织中ATM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ATM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胃癌组织中ATM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非癌组织(P0.05),但不同民族患者对比,胃癌或非胃癌组织中ATM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患者中,肿瘤低、未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发生远处转移者,其AT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哈族患者中,肿瘤低、未分化者AT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汉族患者中,肿瘤低、未分化,浸润深度T3~T4者,其AT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 ATM蛋白在新疆地区维族、哈族及汉族患者胃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下降,但不同民族患者胃癌组织中ATM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民族患者ATM蛋白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对评价病情、预测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所致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体积及毛细血管的改变。方法:选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采取慢性不可预见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共给予应激35 d,对照组不给予应激。利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开场实验检测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建模成功后,分别从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取5只SD大鼠,运用体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海马CA1区和DG毛细血管进行定量研究,剩余5只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在体质量[(314.81±31.52) g,(349.18±28.23) g,t=2.569,P=0.019]、糖水偏好实验[(82.37±8.44)%,(89.33±3.97)%,t=2.359,P=0.03]、开场实验结果[(48.30±39.49)分,(87.70±38.32)分,u=-1.988,P=0.047]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海马总体积[(88.84±7.51) mm3,(99.89±12.55) mm3,t=2.388,P=0.028]、海马CA1区[(27.78±1.84) mm3,(32.38±3.69) mm3,t=3.522,P=0.004]和DG[(21.02±2.61) mm3,(24.20±3.33) mm3,t=2.377,P=0.029]体积明显减少,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毛细血管总长度[(8.454±1.010) m,(11.012±1.642) m,t=2.967,P=0.018]、总体积[(0.104±0.019) mm3,(0.151±0.021) mm3,t=3.720,P=0.006]、总表面积[(1.025±0.113) cm2,(1.589±0.313) cm2,t=3.794,P=0.013]、平均直径[(3.884±0.458) μm,(4.580±0.419) μm,t=2.509,P=0.036]下降以及DG毛细血管的总体积[(0.078±0.021) mm3,(0.117±0.024) mm3,t=2.716,P=0.026]、总表面积[(0.838±0.184) cm2,(1.133±0.074) cm2,t=3.32,P=0.011]、平均直径[(3.611±0.493) μm,(4.630±0.635) μm,t=2.834,P=0.022]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海马萎缩,CA1区、DG毛细血管改变,海马结构与毛细血管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RhoGTP酶GDP解离抑制因子2(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的膀胱癌组织标本4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定位、定量检测膀胱癌组织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情况,按不同病理参数对膀胱癌组织进行分组并比较各分组RhoGDI2蛋白的表达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全部膀胱癌组织标本均可见RhoGDI2蛋白阳性表达,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分组的RhoGDI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在Ta~T3期,RhoGDI2蛋白表达与分期相关(P<0.05),随着分期增高表达降低,T3与T4期比较无差异(P>0.05);RhoGDI2蛋白表达与分化相关(P<0.05),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低;原发与复发、非转移与转移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 <0.05),复发组和转移组的RhoGDI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膀胱癌组织中RhoGDI2蛋白可能抑制膀胱癌的浸润、转移,在蛋白水平上可能是膀胱癌转移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索利用细胞因子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生物学机制及作用,评价IL-10和TGF-β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有效性。方法建立6条1岁龄比格犬针刺退变模型,6周后处死动物取出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将培养的退变髓核细胞分为4组:20 ng/ml IL-10治疗组,20 ng/ml TGF-β治疗组,20 ng/ml IL-10联合20 ng/ml TGF-β治疗组及未治疗组,正常髓核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和real-time PCR检测IL-10和TGF-β对细胞炎症因子蛋白水平与基因水平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检测未治疗组髓核细胞高表达炎症因子,而采用IL-10和TGF-β的组别炎症因子的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IL-10和TGF-β能够阻断退行性椎间盘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和椎间盘细胞炎症反应的发展。结论 IL-10和TGF-β能够稳定地抑制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介导治疗IDD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联合术中胃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7例行LSPD联合术中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因胃底静脉瘤破裂出血中转开腹。术毕胃镜检查23例存在残余曲张食管静脉,均行曲张静脉套扎;2例存在胃底曲张静脉,行组织胶注射。手术时间180~450 min,平均(265.2±42.5)min。术中失血100~850 m L,平均(342.0±146.5)m 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0例,门静脉血栓l例;难治性腹水l例,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5~11 d,平均(6.5±2.0)d。随访3~29个月,6例失访,31例获得随访,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LSPD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联合术中胃镜可减少术后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998.
脊柱结核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患者从术前至出院指导的临床经过。结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密切手术配合及护理观察可提高脊柱结核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易受麻醉药物的影响,需组合受麻醉药物影响小的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矫形手术以增加监测的准确率。目的:观察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柱矫形手术的优点。设计:两种诱发电位组合应用的验证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7-07/2001—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5~19岁。干预:采用美国NICDLET公司生产的Viking Ⅳ D诱发电位仪,记录患者麻醉平稳后的皮层诱发电位波形及皮层下诱发电位波形,并分别标记P37及N45,并将其定制为基准线,在术者行固定撑开时观察波幅变化情况。以波幅下降超过50%为阳性。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中皮层及皮层下诱发电位变化。结果:10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31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11例,其中3例与手术操作有关,经过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皮层记录点的准确率75%,皮层下记录点准确率92.2%,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的准确率96.7%。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大,但信号好,容易读取;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小,但信号弱。组合不同记录点监测脊柱矫形手术可增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0.
人胚胎嗅鞘细胞植入鼠半横断脊髓对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沈慧勇  王学文  唐勇  吴燕峰  杨睿  黄霖  殷德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86-7987,i003
目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植入脊髓后可促进再生的轴突长人远段脊髓,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对成鼠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10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中心脐血库完成。2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将分离、纯化、培养2周的人胚胎OECs,移植于大鼠半横断胸髓(T10)的两端;对照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DMEM。6周后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嗜银染色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和抗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抗体(NGFR)免疫组化检查。结果:OECs移植组6周后脊髓大体标本显示初步愈合现象;组织学观察,OECs呈NGFR阳性表达,显示OECs仍然存活,且与宿主组织整合良好;部分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呈MBP阳性表达。结论:入胚胎OECs对成鼠胸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