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药对研究(Ⅳ)——药对的配伍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对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原则,以中药性能功效与治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特定配伍组合,这些配伍组合或可以增进药物疗效,或降低另一药物的毒性等等。该文主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总结药对的配伍效应,以单体成分-成分(群)配伍-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比较评价其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作用,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从而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女贞子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同时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给予高脂饮食同时以女贞子对其进行干预,与正常饮食组对照。喂养4周后检测血清肝脏酶学(ALT、AST)、血脂肝脂(TG、TC、LDLC、HDLC)水平;肝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的肝功能和脂质水平上升,肝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肝索消失或不清晰;与模型组相比,女贞子干预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脂质水平均显著下降,肝细胞气球样变较少,无明显肝细胞坏死。结论:女贞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防治效果,能减轻脂肪沉积、改善血脂紊乱、纠正肝功能,保肝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明  段金廒  郝海平  唐于平  钱大玮  刘培 《中草药》2011,42(12):2373-2378
伴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和评价配伍禁忌的反药组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揭示其致毒增毒、减效降效的可能途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科学实质,为中药科学配伍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105.
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肉桂-干姜温里药组水提取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等温里药物后仅在血浆黏度,TT,PT指标显示显著性降低作用,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APTT;对纤维蛋白原未呈现明显影响。结论:温里药配伍后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具有一定的增强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采用正/反向效应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香附四物汤中主要药对的作用特点及对整方的贡献。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香附-延胡索药对水提取物组、全方除去香附-延胡索药对水提取物组、全方水提取物组、香附-当归药对水提取物组、全方除去香附-当归药对水提取物组按1.17,3.71,5.46,1.75,3.70 g.kg-1剂量ig给药,空白对照ig生理盐水。以小鼠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和小鼠血虚模型,评价各给药组对不同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在3种疼痛模型中,香附-延胡索药对表现出很强的镇痛效果,当其在香附四物汤组方中被剔除后作用明显减弱或消失,而香附-当归药对的镇痛效果相对较弱,当其在香附四物汤组方中被剔除后作用没有明显减弱,有的甚至有所提高。小鼠血虚实验中,各给药组白细胞数、胸脾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指标变化发现,香附-当归药对具有很强的补血效应,而香附四物汤以及当其在香附四物汤组方中被剔除后,其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补血作用。同时,香附四物汤能非常显著地升高痛经模型小鼠子宫组织中NO的含量,提高SOD活力,并降低Ca2+水平。结论:在香附四物汤中,香附-当归的补血作用减弱,而香附-延胡索的镇痛作用依然显著,并且香附四物汤抑制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子宫组织中NO,Ca2+水平及提高SOD活力有关;同时通过实验发现采用正/反向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方剂配伍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川芎、白芍及川芎-白芍配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观察药物对小鼠40 min内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的影响;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钙离子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0.05或P<0.05),作用强度依次为白芍组>川芎组>川芎-白芍组;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P <0.05或P<0.01),作用强度依次为川芎组>白芍组>川芎-白芍组;显著降低子宫组织中钙离子水平(P<0.01),作用强度依次为白芍组>川芎组>川芎-白芍组.结论 川芎、白芍及川芎-白芍药对对缩宫素所致痛经小鼠扭体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钙离子水平.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部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效关系比较。结果在9.5~4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生品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的释放(P<0.01),药物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甘遂清炒组、醋润组和醋炙组与甘遂生品组比较,均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其抑制顺序为醋炙品>醋润品>清炒品,且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在9.5~4 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均能降低甘遂的致炎毒性,且降低毒性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并提示在甘遂醋炙过程中加热和醋润两个炮制程序能够起到降低甘遂致炎毒性的协同作用,从而为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备了松香大分子骨架的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为开发选择性更高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脱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使用红外光...  相似文献   
110.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部提取出的总苷,其现代制剂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确切疗效,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type 17,Th17)之间的平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RA的作用。首先回顾RA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RA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RA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