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行内踝上穿支探测并体表标记,在解剖学基础上,皮辩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设计在穿支穿深筋膜处,深筋膜上游离皮瓣,术中可根据受区情况适当修整皮瓣厚度。结果13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术中可修整皮瓣,术后外形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2.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小腿下段3例,足跟5例,足背2例,内踝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3.
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术前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测标记胫后动脉穿支穿出部位,以该点为旋转点设计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 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受区和供区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及其蒂部外形不臃肿,色泽、质地正常相近. 结论 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携带深筋膜和胫后动脉,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蒂部只保留穿支血管,便于旋转,皮瓣薄,修复足跟外形恢复好,是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加供体脾细胞输注联合供体骨髓细胞(DBMC)输注诱导大鼠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5只雄性Wistar大鼠、25只雌性SD大鼠分别作为肢体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实验分为五组:A组:无处理对照组,B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预处理;C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CP预处理,D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加CP预处理,E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联合DBMC输注加CP预处理,每组5只.建立肢体移植动物模型,诱导耐受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及存活时间,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确定耐受状态,采用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 E组肢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27.6±1.1)d]较A组[(6.8±0.4)d]、B组[(7.2±0.8)d]、C组[(7.8±1.3)d]、D组[(17.8±0.8)d]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组特异性抑制率[(88.00±1.06)%]显著高于B组[(36.90±1.08)%]、C组[(37.90±0.95)%]和D组[(67.20±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嵌合体呈阳性.结论联合CP加供体脾细胞输注及DBMC输注可一定程度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嵌合体的形成可能与免疫耐受的形成及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75.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切取带腓浅神经的游离足背皮瓣移植修复,其中1例携带第3、4趾趾长伸肌腱,1例同时切取第二足趾再造中指.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4 cm~21 cm x 12 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发现静脉血栓形成,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9例皮瓣无臃肿,皮肤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皮肤,痛、温、触觉部分恢复;1例皮瓣肤色较深,质地硬.3例供区植皮坏死、肌腱外露,其中1例经换药后瘢痕愈合,1例行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1例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结论 应用足背皮瓣复合组织修复手背皮肤、肌腱和神经的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一、穿支皮瓣的产生背景上世纪70年代以来,肌皮瓣和筋膜皮瓣的应用使临床许多棘手的难题得以成功解决,挽救了许多生命,保住了无数肢体.但随着临床病例数的积累、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皮瓣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等特点愈加清晰的表现出来.肌皮瓣血运充足,修复面积大,可以充填大的软组织缺损,但用于创面较为表浅的病例存在受区外形臃肿、影响功能(如穿鞋等)等缺点.筋膜皮瓣需携带深筋膜和全层脂肪,同样存在外形和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感觉重建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5例,依据前期对股外侧皮神经、跟内侧神经和跟外侧神经的解剖和截面形态研究结果,设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和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重建采用股外侧皮神经预制成形与跟内侧神经缝合14例、跟外侧神经缝合2例,采用神经束膜结合外膜缝合法将股外侧皮神经与跟内侧神经缝合3例、跟外侧神经缝合3例,采用小间隙缝合法将股外侧皮神经与跟外侧神经缝合3例,全部病例均选择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下5~7cm的平面与跟内和(或)外侧神经起始部缝合.术后测试皮瓣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和两点辨别觉,了解患者负重、行走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溃疡发生. 结果 25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3+5例,S310例,S2 10例,感觉恢复优良率为60%,负重和行走能力获得恢复,无一例发生溃疡. 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觉重建时,注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及变异情况,选择合适的受区皮神经和吻合部位,依据神经截面的不同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神经缝合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011年12月,对10例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观察并测量皮瓣外形、血运、颜色、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恢复、手指活动功能、供足的外观及活动功能。结果本组10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丰富,未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经3~12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接近正常。耐磨,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73%,臃肿率仅22.7%。供区仅2例植皮部分坏死致肌腱外露,经换药3~8周后愈合;3例出现坶趾、足趾仲屈功能部分受限,供足均未见行走障碍及反复溃疡等情况。结论足背三叶皮瓣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2个月。耕田机损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毒蛇咬伤2例,电击伤1例。其中足跟后侧合并小腿后侧皮肤、腓肠肌及跟腱不同程度缺损8例,缺损范围21cm×12cm~35cm×15cm;足跟合并足底、足背和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分别为27cm×14cm和30cm×21cm。均合并骨外露,6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胫后血管及胫神经损伤,4例合并踝关节开放感染。切取背阔肌皮瓣25cm×14cm~33cm×24cm,其中1例背阔肌皮瓣达38cm×18cm。供区均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术后10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胫神经损伤患者足底痛、温觉恢复,足内在肌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桥接腓肠肌的背阔肌肌力恢复至级,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继发溃疡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与行走功能。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1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足跟合并邻近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0.
足背三叶皮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前动脉延伸足背动脉分出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及第1跖背动脉,并供应足背内外及第1跖背区域皮肤血运。许亚军1997年首次在此解剖基础上设计足背三叶分皮瓣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现分别阐述跗外侧皮瓣、跗内侧皮瓣及第1跖背皮瓣的应用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