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自1989年Koshima和Soeda首先提出了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1],因其以最小的皮瓣供区损害获得了最佳的受区外形与功能,穿支皮瓣在临床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4]。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一个新近应用的肌皮穿支皮瓣,2001年  相似文献   
102.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秉承穿支皮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穿支皮瓣术式得到了不断发展,如为了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衍生了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为了避免皮瓣臃肿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为了修复超长创面衍生了联体穿支皮瓣,为了吻合一组血管同时修复多个创面衍生了分叶穿支皮瓣,为了使合并深部骨骼或肌肉组织缺损的创面得到立体美学修复衍生了嵌合穿支皮瓣等等.这些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衍生和发展,丰富了穿支皮瓣的内涵,扩大了穿支皮瓣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3.
复杂断臂异位寄养再回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39岁。2004年11月29日,因左上臂机器绞断伤后4h入院。检查:左上臂中下1/3处完全离断,腕以上5cm至上臂离断平面皮肤套状撕脱伴挫伤,肘关节开放,前臂浅层屈肌大部分挫伤,尺、桡动脉长段挫伤。诊断:左上臂套脱性离断,失血性休克。入院后给予止血、抗休克治疗。急诊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上臂残端清创包扎,断肢清创后修复肘关节囊,断肢埋藏寄养于腹部,  相似文献   
104.
深Ⅱ度烧伤,临床上大多采用保痂、抗感染措施,待其自然愈合,病程需3~4周,后遗增生性疤痕,功能障碍明显。我院自1995年2月以来,采用削痂植皮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病人34例,术后7~10d植皮区愈合,疤痕增生轻,外形及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3~56岁。烧伤面积最小1%,最大39%;深Ⅱ度烧伤面积最小1%,最大27%;均不伴有Ⅲ度烧伤。住院天数8~24d。1.2 术前准备 病人入院后,清除创面分泌物或脓液,用1%磺胺嘧啶银霜剂包扎创面,…  相似文献   
105.
对于儿童四肢远端巨大的皮肤软组织的缺损,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6.
全国手部骨关节损伤诊治及手外科新技术应用专题研讨会于2006年6月21~25日在风景秀丽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办、湖南省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联合承办。大会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澍寰院士、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钟  相似文献   
107.
逆行四肢皮神经筋膜皮瓣及其远端蒂前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逆行四肢皮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部分皮瓣远端蒂前移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172例198处创面均采用逆行皮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其中应用逆行上臂内侧皮神经筋膜皮瓣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筋膜皮瓣10例,前臂内侧皮神经筋膜皮瓣9例、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51例,指背神经筋膜皮瓣58例,腓肠神经筋膜皮瓣29例,隐神经筋膜皮瓣26例,腓浅神经筋膜皮瓣13例修复下肢创面。其中46例皮瓣将远端蒂前移。结果198块皮瓣完全成活180块,旋转点按传统设计的152块皮瓣中少部分坏死12例,大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1例;远端蒂前移的46例皮瓣中少部分坏死1例,大部分坏死2例。成活的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远端蒂四肢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简单、快捷、安全,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而且皮瓣质地、厚度接近肢体远端,可以吻合神经重建感觉,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远端蒂前移的改良逆行皮神经筋膜皮瓣损伤相对较小,旋转幅度更大,利于修复手足远端创面。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股前外侧皮瓣系徐达传等[1]于1983年首先发现,随后在中国、日本、美国、土耳其、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获得了推广应用,修复的范围已遍及头颈、躯干与四肢,修复的病例年龄小至17个月[2],大至82岁[3],切取面积最大达到40cm×20cm[4].  相似文献   
110.
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 收治交通事故致伤的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11 cm×6 em,最大17 cm×6 cm;全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足背动、静脉吻合1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2例.移植皮瓣面积最小12 cm×7 cm.最大18 cm×7 cm.腹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皮瓣术后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不臃肿,4例恢复保护性感觉.足踝功能恢复良好,腹部外形恢复较好,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不携带深筋膜与腹直肌,对腹部外形和功能影响小,皮瓣薄,修复足踝部创面不需二期修薄整形,是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