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张力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 group)、银杏内酯B组(Ginkgolide B group,GB group)、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 melites group,DM group)、糖尿病模型+银杏内酯B(diabetes melites+Ginkgolide B group,DM+GBgroup)处理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银杏内酯B干预8周后,采用离体血管灌流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运用非特异性NOS抑制剂L-NAME与cGMP抑制剂亚甲蓝预孵育血管环20min后,观察其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的收缩张力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及胸主动脉环匀浆NO含量、NOS活性。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明显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M+GB组胸主动脉环对ACh诱导的舒张反应明显改善(P<0.05),与NC组相类似(P>0.05);而GB组与NC组相比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主动脉血管环分别经L-NAME和亚甲蓝预孵育后,与孵育前相比,其对PE诱导的收缩幅度明显增强(P<0.01);但在DM组中,抑制剂孵育前、后主动脉环对PE诱导的收缩幅度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M+GB组大鼠中,抑制剂孵育后主动脉环对PE诱导的收缩幅度高于孵育前(P<0.05),但GB组中抑制剂孵育前或孵育后主动脉环对PE诱导的收缩幅度分别与NC组相应的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检查显示,与NC组相比,DM组血浆PAF水平增高,胸主动脉环NOS活性及NO含量降低(P<0.01);同DM组相比,DM+GB组大鼠血浆PAF水平降低(P<0.01),胸主动脉NOS活性及NO水平明显改善(P<0.01)。结论:GB具有降低PAF水平,从而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张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NOS-GC-NO途径而实现的,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3.
在患儿生病住院期间,口服用药存在许多问题,发药护士只负责按医嘱将口服药发送到患儿家长手中,由于家长知识水平及不能正确认识口服用药的重要性,再加上大多数患儿不愿意服药,给家长喂药带来一定困难,这样就导致了口服用药很难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为此,儿科病区口服用药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儿科病房口服用药方面的指导及护理体会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4.
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是妊高征的一种特殊形式或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危害极大。本病并不罕见,常误诊为内、外科合并症而延误治疗。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重度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1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对孕产妇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5例穿透性胎盘植入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穿透性胎盘植入,8例术前彩超及MRI 诊断胎盘植入。全子宫切除12例,子宫局部切除加子宫成型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及修补5例。15例均为经产妇,最少孕1次,最多孕产10次,有剖宫产史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例。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9例,膀胱植入4例,子宫破裂4例。15例均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1500~8500 mL不等。15例孕妇无一例死亡,新生儿活产10例,窒息3例,胎死宫内5例。结论:对有多孕多产史、人流史、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孕期应行彩超及MRI排除胎盘植入。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引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胎盘植入的重要措施。对孕期突发性持续性腹痛,应考虑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可能。穿透性胎盘植入早期正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剖宫产手术是取得良好围产期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①探讨共刺激分子CD30和CD30L介导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EC)的发生机制;②研究分析共刺激分子CD30和CD30L的表达对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EC)的影响.方法:以RW进行免疫处理,A1、A2、A3组在第0,2,4,6,8天分别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正常鼠抗体IgG,抗CD30抗体,抗CD30L抗体,每只小鼠注射剂量均为200μg,在第10天对这些小鼠以RW与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液点眼处理,24h后取结膜,脾,和血液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小鼠免疫后不经任何抗体腹腔注射,在第10天取其脾细胞,并在体外与RW一起培养,然后将此脾细胞过继性转移到同源基因的幼稚型小鼠体内,在第2,4天向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射正常鼠抗体IgG,抗CD30抗体,抗CD30L抗体,每只小鼠注射剂量均为200μg,在第4天注射后2h进行RW混合液点眼,24h后取结膜组织进行组织分析及嗜酸性粒细胞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对诱导组小鼠血液内的IgE进行定量分析,另外,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膜组织中CD4+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A2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A1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A3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A1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A2组IgE的水平比A1组升高,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A3组IgE水平比A1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2组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数高于B1、B3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D2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D1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D3与D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IHC)法结果显示:实验组F1与对照组F2相比,前者小鼠结膜内有大量的CD+T细胞浸润.结论:①共刺激分子CD30通过CD+T细胞的激活发生免疫应答来促进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交的发生,发展;②共刺激分子CD30L的表达能够抑制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正常对照(NC)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I/R)组、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GD+I/R)组和银杏达莫+氯化镧预处理(GD+LaCl3+I/R)组。观察各组相同时点(预灌30 min稳定点,缺血30 min,再灌5 min、30 min、60 min)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和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同时收集各时点冠脉流出液,检测其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实验结束后检测心肌线粒体Ca2+浓度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OGDH)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I/R组和GD+I/R组在心脏再灌注期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心肌LDH和CK的释放量降低(P<0.01);线粒体内Ca2+超载降低(P<0.01),且线粒体内α-OGDH含量升高(P<0.05);而GD+I/R组中银杏达莫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被LaCl3抑制(P<0.05)。结论:银杏达莫可能通过抑制钙超载、增强线粒体酶活性以稳定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8.
我院自1998年底以来,应用特尔立(rHuG-CSF)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现将使用该药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了解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病原构成情况,促进临床对聚集性疾病识别能力提高,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合理的临床依据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地区某医院就诊的食源性腹泻患者1614例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并对所有粪便标本实施微生物学检测,检测粪便中具体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分析,观察并比较所有食源性腹泻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同时观察病原菌检出集中季节及爆发年份。结果收集的1614例粪便标本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171例,占10.59%;在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为阳性的171例标本中以沙门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及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3.27%、16.96%、12.87%、11.70%。男性患者粪便标本中病菌检出率为10.69%(91/851),女性患者检出率为10.48%(80/763),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患者致病菌检出率较成年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节食源性腹泻患者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春冬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检出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食源性致病菌以沙门菌感染为主,夏秋季节为主要爆发季节,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同时针对高发人群进行积极的食品安全教育,避免食源性疾病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60.
陈钢  高晓艳  刘爽  周萍萍  谷艳 《中外医疗》2014,33(2):115-116
目的将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使用,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抽取该院治疗的150例偏头痛患者,对所有的偏头痛患者都进行3d的停药处理之后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在治疗之前为患者检测头颅CT、颈CT、神经系统,经检查脑内无肿瘤、血管无畸形,切非颈椎压迫所致头痛。抽取该院1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即治疗组、减药量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要求口服;减药量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养血清脑颗粒的剂量由4g,次,3次,d下降到2g/次,10次/d,要求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结果经过4个星期的疗程,治疗组患者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2%;减药量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2%,患者偏头痛症状下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服药期间未见头颅CT、颈CT、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治疗偏头痛病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