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4 毫秒
51.
目的 评价自主研发的膨宫压力调节器在宫腔镜电切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行宫腔镜子宫黏膜肌瘤电切术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膨宫压力调节器;对照组使用常规连续灌流膨宫装置。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经口将食道超声探头放置在食管中段;记录手术开始前(T0)、冲洗量5,000 mL(T1)、冲洗量10,000 mL(T2)、冲洗量15,000 mL(T3)时膨宫泵显示的膨宫压力,患者血清Na+浓度、血红蛋白(Hb)及校正血流时间(FTc);记录两组患者FTc≥360 ms发生次数,过度水化综合征发生情况;调查医师满意度。结果 与T0时比较,观察组患者T3时Na+浓度降低,T2、T3时Hb明显降低,T3时FTc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Na+及Hb均明显降低,T1~T3时FTc均升高(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T2、T3时Na+明显降低,T3时Hb降低,T2、T3时FTc升高(P<0.0...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Stretta微量射频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呼吸道症状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1例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所致弥漫性肺大疱并发双侧重症气胸的临床资料,总结纠误挽治体会。结果患者因中上腹胀37年,憋气、胸闷7年,加重1年就诊。因呼吸困难严重经各项检查考虑为重症气胸,行2次胸腔闭式引流,病情无缓解,认为病因为胃食管反流,遂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行Stretta射频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无创、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对其所致的弥漫性肺大疱可产生气道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3.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巩燕  汪忠镐  陈秀  王磊  吴继敏 《安徽医学》2010,31(3):285-286
目的讨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对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从解剖学基础、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特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疑点以及2个临床资料等方面出发,分析迷走神经在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部分GERD患者的反流和其他消化道外症状未发现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都可作为递走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症状。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内及消化道外)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应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54.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则是因为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或是哮喘样发作,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两者虽然都以喘息为主要症状,但在概念上完全属于两个病。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和诊断性药物试验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56岁.主因上腹部胀痛、嗳气13年,烧心、胸背痛、厌食7年,加重伴咳嗽、咳痰和夜间憋醒8个月于2008年6月9日入院.以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性胃炎收入胃食管反流中心.入院后上消化道造影检杳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可见2个腔外囊状充钡影,水平部扩张,逆蠕动频繁,笔杆征阳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寻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标志物。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颈内动脉系统四血管微栓子的同步监测及血浆MMP-9水平的测定,确定血浆MMP-9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临床标志物。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为56例,占70.0%,其中不稳定斑块为19例,占33.9%,10例TCD微栓子阳性均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组,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微栓子阳性患者又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血浆MMP-9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MMP-9水平增高易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从而产生微栓子。MMP-9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57.
一位怀孕两个月的28岁女子,近期总觉得有一种腹胀感,有时一吃东西就呕吐不止,自认为是妊娠反应而不太在意。谁知这腹胀感和呕吐反应竟日益加重,不得不到医院就医。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孕检医生检查后,建议她再到第二炮兵总医院国内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看看。在这家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眼前的症状并不是正常的妊娠反应,而是患了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其典型症状为泛酸、烧心、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明确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于我科并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利用改良Schelten量表评定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出血转化根据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ECASSⅢ)标准评定,改良Rankin评分≥2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不利.结果 144例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年龄为(66.6±12.6)岁,女性46例(31.9%),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41.9 ±88.4) min,溶栓前NIHSS为(12.31±5.98)分,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为(7.81±4.93)分.共28例(19.4%)影像学表现为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18例(12.5%)为出血性梗死(HI)型,10例(6.9%)为脑实质出血(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WMHs严重程度不增加HI型风险(OR=1.017,95% CI0.919 ~1.126,P =0.744),对PH型风险亦无增加(OR=1.025,95%CI0.895 ~1.175,P=0.7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是神经功能结局不利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95% CI1.036 ~1.244,P=0.007).结论 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致消化性食管狭窄(peptic esophage-al stricture, PE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儿童食管裂孔疝、GERD 致 PES 的诊治经过。结果患儿7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4年,伴发作性憋气3个月。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GERD,反流性食管炎(LA-D 级),PES,食管裂孔疝。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及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治疗,随访1.5年所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PES 是 GERD 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合并有严重的病理性酸反流、食管炎、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和明显的食管动力障碍。抗反流手术加食管扩张治疗可有效控制 GERD,改善 PES 引起的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所致胃食管反流(GER)性咳喘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MAS致GER性咳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间断性胀痛、反酸、烧心、咳嗽、哮喘等,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2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随访1.5~84个月,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1例术后并发胃瘫,予胃动力药物治疗后缓解;2例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需长期服质子泵抑制剂及胃动力药物。结论:SMAS致GER性咳喘的诊治需兼顾SMAS和GER,手术与保守治疗相结合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