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血吸虫病目前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多聚酶链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DNA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在近期血吸虫病检测与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虽然各研究所用PCR技术的检测标本、靶基因选择各异,诊断效率也不尽相同,但是PCR作为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仍颇具优势。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血吸虫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日本血吸虫感染率与社区人群感染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检索CNKI和PubMed,收集1990-2009年公开发表的在中国大陆开展的有关年龄分层日本血吸虫感染率的相关文献,采取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以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对学龄儿童与社区总人群、学龄儿童与社区中其他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以期找到最适的回归拟合。结果变换后的logistic回归拟合学龄儿童与社区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率之间关系的效果最好,回归系数aG、bG、aI、bI、aA、bA值分别为0.4718、6.8462、0.7985、9.6128、0.1619和4.2688。结论学龄儿童日本血吸虫感染率可考虑作为评估中国社区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率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了制备能检测日本血吸虫种内多态性的rDNA探针,以用于不同地域日本血吸虫品系间差异的研究。方法根据曼氏血吸虫大、小亚基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4.4kb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品系的rDNA片段,经纯化后克隆入pUC18质粒。结果得到了2个转化成功的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rDNA基因的重组质粒的JM103菌落。结论我们采用的方法,使获取目的基因片段的手段更为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44.
观察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的细胞免疫应答状态及吡喹酮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 ]采集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 12 9人 (粪检阳性者 6 4例 ,粪检阴性者 6 5例 ) ,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45d的静脉血 ,以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抗原分别刺激诱生细胞因子 ,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 5、IL 10和IFN γ水平。 [结果 ]12 9例中 ,对血吸虫抗原刺激诱生的细胞因子水平粪检阴性组明显高于粪检阳性组 ;治疗后 ,细胞因子诱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特别是IL 5和IFN γ。 [结论 ]流行区人群的细胞免疫应答显示总体下调趋势 ;吡喹酮治疗后出现细胞因子水平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5.
根据已知的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的副肌球蛋白分子的部分cDNA序列,设计两对寡核苷酸引物(引物1/2和引物3/4),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引物1/2从本室两个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DNA库中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927bp)一致的特定DNA片段。巢式PCR——以第一扩增产物为模板,用引物3/4扩增出约500bp的单一条带,与预期片段(494bp)大小一致。表明PCR产物为编码副肌球蛋白的目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46.
开发一套能够将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标准化的软件.以克服试验条件不同对结果的影响.标准化方法采用改良光密度值标准化变换(I - STOD法),标准化公式中参数的估计采用高斯牛顿迭代法,以MATLAB图形用户界面为软件的开发工具.选择一组来自江西血吸虫病疫区的血清检验软件的使用效果,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的抗体水平.其中,标准血清在每块试验板上按倍比稀释成8个浓度,用来拟合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软件可根据检测OD值绘制每块实验板上的标准曲线,同时计算出不同血清样本相对于标准品的浓度,克服了包板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实现了血清抗体水平的板间比较.该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为I - STOD方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7.
一种间接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及其验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方法-改良 ODST法(I-ODST)。方法根据ELISA反应原理推导I-ODST法的公式ODST=αA/1-bA,验证时采用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样品中特异性抗体的A值,对A值的倒数与相对浓度C的倒数作线性回归分析,并与常用的A-C、A-logC法进行比较。结果 I-ODST法线性检验回归系数的平方值 (R2)均>0.99,假设检验的P值<0.05,A-C、A-logC法大部分的R2<0.99,且I-ODST法的线性拟合趋势最佳。结论建立了一种比常用数据转换方法线性拟合更好的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预测微小隐孢子虫SA35和SA40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及抗原性)预测为基础,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并以ABCpred方案作为最终验证,预测微小隐孢子虫SA35和SA40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SA35蛋白N端103~115和129~146和以及SA40蛋白的N端77~89、127~136、156~174和200~209区段为预测的B细胞表位。结论所得表位为这两种蛋白以后应用于合成肽检测、制备相应的抗体、发展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系统以及研制疫苗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采用致弱血吸虫尾蚴免疫不同动物宿主,可诱导宿主产生抗攻击感染的高保护力.该文综述并比较了近年来阐明这种在不同动物宿主的高保护性现象及其相关的效应机制,为最终寻找行之有效的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重组Sj22.6kDa抗原(rSj22.6)进行免疫学活性鉴定,了解其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方法:Westernblot反应确定rSj22.6的抗原性;将rSj22.6注射家兔,制备特异抗血清;以血吸虫尾蚴对C57小鼠进行攻击感染,初步鉴定其免疫保护力。结果:rSj22.6可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并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抗体滴度为11280。攻击感染中,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达77.2%。结论:rSj22.6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在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