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lic acid,ATRA)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方法对本室用ATRA诱导人肺腺癌细胞GLC-82,经消减杂交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PIGB1,该基因与人PIG-B(phosphaidylinlsitol glycan of clmplementaion class B)基因高度同源,在多种胎儿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PIGB1基因可能参与ATRA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小鼠白血病L1210,小鼠肝癌和小鼠肉瘤S180的疗效。结果:As2O3能明显延长白血病L1210和肝癌腹水小鼠的生命,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结论:As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对白血病以外肿瘤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3.
了解重组RA538、反义c-myc腺病毒载体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MTT、RT-PCR等方法,对腺病毒介导RA538及反义c-myc基因对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以Ad-LacZ进行组腺病毒转导效率检测发现腺病毒2BS细胞具有很高的转导效率,AdRA538、Ad-ASc-myc对正常人胚肺2BS细胞无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同时Ad-RS538对2BS内源性c-m  相似文献   
24.
Cystatin家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ystatin家族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内源性抑制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关系非常密切,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预后检测的分子指标。 1 Cystatin家族的发现   1983年AnastasiA等[1]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得到了两种不同pI值(6.5和5.6)的蛋白质,接下来的研究发现,它们对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protease)有抑制作用,因而把它命名为Cystatin;1984年DaviesME等把CystatinA、CystatinB分别定位在人体肝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同年BarrettAJ等在脑垂体瘤病人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现CystatinC。自此以后,Cystatin家族成员陆陆续续在不同的物种中被分离得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超家族。  相似文献   
25.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建立可靠的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SAH3d组、SAH5d组、SAH7d组、SAH10d组和SAH14d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脑血管造影、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等方法观察SAH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SAH后第3d基底动脉狭窄,第7d达高峰。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显示出血后第3d开始出现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变性,并随时间推移加重,第5d和第7d病理改变更明显,尤以第7d为著,10d后缓解。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7.
发展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刻不容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丹麦学者约翰逊用基因 ( gene)来表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的“性状单位”或“单位因子”以来 ,基因这个词已被普遍接受并沿用了 90年 ,其含义亦随着对遗传物质认识的深化而逐渐具体化。基因的现代定义可表述为 :遗传信息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指一段 DNA分子 ,也可以是一段 RNA分子(如 RNA病毒 )。一个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则称为基因组 ( genome) ,既可以指一套染色体 (单倍体 ) ,也可以指其中的全部核酸。如人类基因组即指人的 2 3条染色体 ( 2 2条常染色体和 1条性染色体 )或 2 3条染色体内的全部 DNA,由 2 3条极长的DNA…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近5年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常见致病菌的药敏特点.方法 对2004-2008年入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病例,参照美国CDC 1996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以确诊血流感染,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确诊为血流感染者共397例,获病原菌4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38.5%,革兰阴性菌55.8%,真菌5.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首位,为22.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3.8%;CNS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0.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9.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者占48.2%;除铜绿假单胞菌中约33.3%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外,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敏感,三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亦有较高的敏感率,对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高.结论 杭州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CNS居首位;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药敏、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应用类核沉降技术,对宁夏和山东两地区的三个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35名成员(包括6名XP患者、19名血缘亲属成员和10名非血缘亲属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紫外线(2.5μJ/mm~2)照射和MNNG(2μg/ml)损伤后DNA修复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0.
将5,6月龄人胎肺细胞连续接种于半固体琼脂,发现:克隆形成率与培养时间及传代次数成反比。分离到的克隆形成细胞离体培养寿命延长,部分失去接触抑制,可能是致癌物引起恶性转化的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