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4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迪苏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原 《浙江临床医学》2005,7(5):533-533
扁平疣作为一种皮肤科多发性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外用药及物理治疗等,但疗效均不肯定.近年来,作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商品名:迪苏)肌注联合他扎罗汀凝胶(商品名:炔维)外用治疗扁平疣,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新型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在体外对人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阿尔玛蓝法检测索拉菲尼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划痕法检测索拉菲尼对A375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相关因子MEK及ERK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24 h、48 h、72 h、96 h时,1 mol/L、5 mol/L和10 mol/L索拉菲尼组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程度均明显大于DMSO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30、9.26、13.45;6.65、9.41、13.73;8.25、12.71、5.09;7.87、13.42、18.62,P均<0.05)。2 h、4 h、8 h、12 h时,5 mol/L、10 mol/L 索拉菲尼组对A375细胞迁移抑制程度均明显大于DMSO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3、7.73;7.56、8.62;7.93、15.01;13.25、21.29,P均<0.05)。2 h、4 h、8 h时,1 mol/L、5 mol/L、10 mol/L 索拉菲尼对MER mRNA、ERK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18、1.71、0.28;0.03、0.03、0.03,P均>0.05)。索拉菲尼处理A375细胞后,MER、ERK以及磷酸化的MER、ERK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索拉菲尼对体外培养的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增殖及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干扰MEK/ERK信号通路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的表达,探索其在难治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芯片扫描获阳性结果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0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MCP-1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扫描显示MCP-1 mRNA表达上调,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MCP-1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MCP-1在难治性癫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阻断MCP-1有可能改变难治性癫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4.
MCP-1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探索其在难治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芯片扫描获阳性结果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40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MCP-1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基因芯片扫描显示MCP-1 mRNA表达上调,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MCP-1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MCP-1在难治性癫(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阻断MCP-1有可能改变难治性癫(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5.
尖锐湿疣为一种传染性最广泛的性病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对2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斑秃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复方甘草酸苷及外涂药物治疗;对照组39例,只选用复方甘草酸苷及外涂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8.78%,总有效率为90.24%,而对照组治愈率只有38.46%,总有效率也只有71.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儿童颞叶癫痫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而临床可疑的112例颞叶癫痫儿童进一步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儿童颞叶癫痫的诊断意义。结果在112例患儿中经动态脑电图检查出68例在颞区出现癫痫波。结论采用动态脑电图对临床可疑的颞叶癫痫儿童进行检查,能够在正常活动下不间断地进行脑电检测,对于痫性放电易发于自然睡眠早期的患儿尤其适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Ⅱ(MAP2)及突触素与癫后海马兴奋性神经网络中苔藓纤维发芽和突触重建的关系。方法:KA诱导的成年大鼠MTLE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癫发作1d,1、2、3、4周大鼠海马内MAP2、突触素的表达。结果:癫组MAP2的表达于癫发作后1周在齿状回分子层、CA3区辐射层已有上升,2周达到高峰,4周恢复接近对照组水平;突触素的表达于发作后1周在齿状回分子层和CA3区辐射层开始上升,2周时达高峰并持续至4周。结论: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CA3区MAP2、突触素的表达升高,在时间和部位上的动态变化与已知的癫后MFS和突触重建的改变相一致,提示可能与突触重建有关,可作为癫后海马MFS和突触重建的间接观察指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的癫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一氧化氮合成酶在不同部位和致(癎)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KA组再按癫(癎)发作后1d、1周、2周、3周和4周不同时点分为5个亚组.注射KA后,观察大鼠癫(癎)发作后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3种不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nNOS和eNOS)的表达.结果:KA注射后,大鼠出现严重的惊厥,癫(癎)发作后1d、1周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出现在海马齿状回、CA1,CA2和CA3区,2、3周时下降,第4周出现另一个高峰,凋亡在齿状回和CA3区最明显.癫(癎)发作后早期即有大量的eNOS,iNOS和nNOS出现,另一方面,nNOS在齿状回表现为低表达,eNOS阳性细胞在齿状回、CA1、CA2区的表达也与凋亡的出现基本同步,而在CA3区却表现为癫(癎)发作后1d和1周出现少,在2周后才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加,结论:凋亡参与KA致(癎)大鼠癫(癎)发作后神经元死亡过程,eNOS,iNOS和nNOS与癫(癎)发作后早期的神经原凋亡相关,iNOS与齿状回癫(癎)后迟发的神经原凋亡可能有关;nNOS与CA2和CA3区的癫(癎)后迟发的神经原凋亡可能有关;eNOS对KA致(癎)大鼠癫(癎)发作后CA3区神经元凋亡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