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家族性阵发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FPCA)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多数为突然运动所诱发,抗惊厥药物治疗有效,常被误认为癔症。因之,我们将新近收治的2例家族性阵发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2.
Batroxobin,the thrombin-like enzyme,is used for therapeutic defibrination.We have found thatbatroxobin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in ischemic reperfusion rats and clinical practices in vivo.Butwe have not studied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batroxobin on anoxic hippocampai neurons in vitro.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batroxobin-induced neuroprotection and examin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neurons exposed to anoxia.Theeffect of batroxobin on anoxic damages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of neonatal rats wasinvestigated by us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Kd (Hsp70) immunoreactiveexpression as indicato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troxobin,besides its defibrination,may have adirect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anoxic damage of hippocampai neurons.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旨在探索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以及研究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是否比头痛发作时单用镇痛药物疗效更佳。方法将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154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用氟哌噻吨及美利曲辛合剂(黛力新)+散立痛(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咖啡因),最终完成68例,对照组用散立痛,最终完成59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同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和/或焦虑情况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的评估。结果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治疗组在第4周(t=2.85,P<0.05)和第6周(t=3.67,P<0.01)均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组在第2,4,6周(t=6.56,12.16,15.37,P<0.01)均明显缩短,而对照组同样在第2,4,6周(分别t=5.77,5.53,7.52,P<0.01)明显缩短了头痛持续时间;治疗组在第2周(t=2.51,P<0.05)和第4,6周(t=6.08,12.74,P<0.01)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减少,在第2,4,6周(t=2.81,9.67,12.06,P<0.01)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除应用对症治疗外,合并应用美利曲辛合剂不但可以减少头痛发作次数,还可以明显缩短每次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并明显减轻患者伴有的抑郁和  相似文献   
124.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诱发三叉神经分布区血浆蛋白外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硬脑膜作为颅内的主要致痛组织,在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中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正常SD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125I-BSA示踪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电流强度为1.2mA、频率为5Hz、波宽为5ms双极方波刺激三叉神经节5min后,同侧硬脑膜、颞肌、眼结合膜、及上、下唇粘膜内血浆蛋白外渗量增加,刺激侧与非刺激侧cpm/mg之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颞肌(1.98±0.15)、眼结合膜(1.97±0.06)、硬脑膜(1.67±0.02)、唇粘膜(1.62±0.09),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脑组织内血浆蛋白外渗量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可能在血管性头痛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取穴:头维、阳白;药物:地塞米松+20g/L普鲁卡因,每穴注射1mL的混合液。疗程:1个疗程8~16d天共注射4次,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为隔日1次或每4d1次。结果共治疗24例丛集性头痛患者:1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5例(5/24,20.8%);2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11例(11/24,45.8%);3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5例(5/24,20.8%);4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1例(1/24,4.16%)。故在1个疗程内发作被控制者91.6%(22/24),还有2例于6次治疗后头痛发作被控制。结论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26.
多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是解决大人群心脑血管及相关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研究根据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理念,以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防治多项指南为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以指南向临床转化为突破口,推动多学科综合防治、多社会层面共同参与,探索以人为中心、高效、易推广的立体综合防治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丹参对单侧颞叶缺血性损害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及与热休克蛋白32(HSP32)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光化学技术导致大鼠左侧颞叶皮层梗死,术前30 分钟及术后第3 天分别给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10g/kg,用Morris 水迷宫监测大鼠行为。然后取脑进行HE染色及HSP32 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丹参组大鼠在Morris 迷宫中搜索目标的反应时和行程较单纯梗死组显著缩短,且较多地使用了正常的认知策略,其由随机式过渡到趋向和直线式策略的进程也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丹参治疗组颞叶梗死体积较单纯梗死组显著缩小,HSP32 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丹参可以明显改善单侧颞叶缺血性损害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障碍。HSP32 表达与颞叶损害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8.
在体研究曾发现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丹参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采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技术,以细胞形态学及HSP70免疫性细胞表达为指标,首次观察了缺氧条件下培养的海马神经无形态结构及HSP70表达变化及丹参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论缺氧1h或2h,在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中,有的细胞出现细胞体周围光晕消失,胞浆内颗粒变性,细胞膜肥厚、粗糙,轴突变粗、断裂,并且出现HSP70免疫阳性细胞;(2)缺氧1h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及HSP70免疫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缺氧2h组,(3)丹参组(在缺氧0.5h前给丹参100mg/ml(终浓度)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及HSP70免疫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缺氧2h组。结果提示丹参具有直接的抗缺氧性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减轻了缺氧所造成的神经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9.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帕金森氏病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它们通过阻断纹状体内胆碱能突触的毒菌碱样受体,降低胆碱能系统活性,以改善帕金森氏病的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心理药理学研究的结果,中枢胆碱能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巳得到确认,加强或削弱中枢胆碱能系统活性的药物均可能对学习和记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之,当应用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前一阶段实验,我们初步观察到,在经络疗法治疗头痛的研究中,以20%当归液刺激背部俞穴,有效患者血浆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含量降低,并具显著性。但针刺治疗头痛时血浆DBH含量的变化尚未见报导。为了进一步了解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现将针刺治疗头痛对血浆DBH含量的变化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