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6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TGA型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ASO)后的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01-01至2007-12-31期间来我院行动脉调转手术并存活出院的115例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及院内随诊复查.结果:115例存活患者均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1年).其中1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院外死亡(死亡率8.7%,10/115).Kaplan-Meier法分析中期生存率6个月、1年、5年、8年分别为94.8%,92.2%,89.3%,89.3%.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3岁(相对危险度10.644,P=0.002)及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残存肺动脉高压(相对危险度4.864,P=0.047)是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中期结果满意,死亡率及再手术率低.证实了手术年龄>6个月的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依然有手术适应证,但手术年龄>3岁者,术后1年死亡率高,故一定要做到定期随访,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改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PLGA)降解支架复合胎儿脐动脉细胞方法构建组织工程血管(TEBV)的可行性。方法:将胎儿脐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种植于国产PLGA血管上并进行培育,观察两种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并测定其功能。结果:培育2mo后,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在PLGA血管片上黏附良好,材料组织相容性好。结论:应用PLGA降解支架复合胎儿脐动脉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体外培养方法是可行的,PLGA支架有利于细胞生长、分化及功能发挥,动态培养方法培养出的TEBV色泽光亮,厚度均匀,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PLGA降解支架复合胎儿脐动脉细胞构建TEBV的可应用性,观察第一部分制备的TEBV在动物体内通畅情况以及形态学改变的结果.方法:6只小型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将第一部分实验A和B组制备成的TEBV置换小型猪一侧颈总动脉,成为本实验A组和B组,血管超声观察移植血管的情况,8wk后取材肉眼、光镜和电镜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8wk血管超声观察A组血管全部闭塞(3/3),B组血管有1根发生轻中度狭窄(1/3),余血管通畅良好;镜下发现A组血管炎性细胞密集分布,平滑肌细胞坏死;B组动脉炎性细胞浸润少,血管结构较完整,内皮细胞平整,肌层局部有溶解、部分肌细胞纤维化.结论:PLGA降解支架复合胎儿脐动脉细胞构建TEBV在体内保持较高的通畅率,是解决小口径血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29例TOF根治患儿,分为未发生ARDS组(Ⅰ组,304例)和发生ARDS组(Ⅱ组25例).全组ABDS发生率为7.6%.以年龄、性别、体重、Nakata指数等作为观察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2%.单因素分析显示.Ⅱ组与Ⅰ组比较,年龄低,Nakata指数小[(165±43)mm2/m2 vs.(201±32)mm2/m2],体外循环时间长[(150±258)min vB.(108±38)min],跨环补片比例多(88%vs69.7%),主动脉/肺动脉比值(AO/PA)大.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4个月、Nakat指数<140mm2/m2、体外循环时间>150min、AO/PA>2.5是TOF术后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 TOF根治术后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低龄、Nakata指数小、体外循环时间长、肺动脉发育差.  相似文献   
45.
动脉调转术195例冠状动脉分型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行动脉调转手术(ASO)患者的冠状动脉分型,并探讨其相应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195例行ASO患者资料,其中室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GA/IVS)62例,室隔缺损型大动脉转位(TGA/VSD)86例,Taussing—Bing畸形(TBN)33例,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14例。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98例(50.3%),正前44例(22.6%),左前37例(19.0%),左右并列16例(8.2%)。采用Leiden冠状动脉分型方法对195例患者进行分类。ASO术中采用标准冠脉移植法179例,单窦主动脉冠状动脉片移植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其他移植方法3例。结果:1Lad,Cx;2R为冠脉正常分布,共139例(71.3%),其他类型为冠脉异常分布,共56例(28.7%)。全组手术死亡25例,总死亡率为12.8%;冠状动脉正常分布者死亡率10.1%(14/139),异常分布者死亡率19.6%(11/56)。5例患者死亡与冠状动脉异常分布相关。170例患儿存活,除1例发生脑缺氧昏迷后遗症外,余均痊愈出院。随访(14.5±7.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1例术后1年半因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余患者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目前多数常见冠脉异常分布的移植已取得满意效果,但壁内冠状动脉及罕见异常分布冠脉移植死亡率仍高,术中应仔细观察,注意避免发生冠脉损伤。  相似文献   
46.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2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253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253例(R组),并与同期经正中入路根治的法洛四联症210例(C组)作对照观察。结果:R组和C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手术死亡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引流量R组少于C组(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具有损伤小、疤痕隐蔽、不破坏胸骨完整性、能预防正中开胸后术后鸡胸等特点,能满足大部分法洛四联症手术矫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7.
同种带瓣管道应用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同种带瓣管道应用后的远期效果。方法 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10年间应用同种带管道瓣治疗165例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其中主动脉带瓣管道136例、肺动脉带瓣管道29例。病人年龄1.3~22.0岁,平均7.6岁。体重9.5~58.0kg,平均22.0kg。管道直径17~22mm,平均19mm。结果 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0例,死亡率为24%。术后随访10个月~12.1年,平均(37.0±8.6)个月。病人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6%、83.8%,带瓣管道完好率分别为83%、58%。结论 应用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心病,远期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8.
病儿男,4岁.发现右上肢体脉搏弱1年.查体:发育可,右上肢血压50/30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95/60 mm Hg,右下肢血压115/75 mm Hg,左下肢血压130/70 mm Hg;心前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示两侧肺血不对称,右侧偏多,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胸比率0.55.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大动脉转位(TGA)病儿接受动脉调转手术(ASO)时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0年5月至2008年9月,264例rIGA病儿行ASO.男194例,女70例;年龄·l d一19岁.其中室隔完整型TCA('rcAJrvs)84例;年龄≤2周28例,>2周56例.伴室隔缺损TCA(TCAJVSO)130例,Tams-ing-B~畸形(TBA)50例,其中≤6月94例,>6月86例.符合最佳手术年龄(≤2周TCA/IVS,≤6个月TGA/IVSD、TBA)者122例,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2周TCA/IVS,>6个月TGA/VSD、TBA)142例.手术方法:18例>2周TGA/IVS先期行左室训练,4例>6个月TGA/VSD先期行肺动脉环缩,余者均一期行ASO,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26例,病死率9.85%.平均随访(29.5±7.6)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5年猝死,l例术后1.5年因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余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13.1l%;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7.04%.2006年后(共154例),TGA病儿病死率由19.09%降至3.25%(P<0.05),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由22.64%降至5.80%(P<0.05),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由15.79%降至1.18%(P<0.05).结论 ASO应用于错过最佳手术年龄TCG者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0.
手术矫治左心室双入口并双孔二尖瓣畸形一例于存涛刘迎龙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5岁,14kg,易感冒,无紫绀,活动量稍小,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II/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X线胸片示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