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60 Coγ射线诱导人HPRT基因突变的分子图谱和发生机理 ,以及与辐射抗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双向筛选计数、多重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等方法。结果①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细胞接种存活率下降 ,突变频率升高。②自发突变中 92 3%是点突变 ,而γ射线诱发突变主要由缺失与点突变两部分组成 (两者分别为 6 1 7%和 38 3 % )。③缺失突变可以发生于HPRT基因的每个外显子 ,但诱发突变中绝大多数是多个外显子的连锁缺失 (97 9% )。结论γ射线诱发HPRT基因突变图谱与自发突变不一样 ,其易发生较大遗传结构改变的特点与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42.
探讨放烧复合伤条件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MN率(fMPCE)用于估算辐射剂量的可能性。方法以fMPCE为指标,实验分为单纯烧伤组(10%,20%),单纯放射组(1,3,5Gy),放烧复合伤组(10%+1,3,5Gy,20%+1,3,5Gy),研究fMPCE在24小时的量效关系。结果单纯烧伤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MPCE均无明显增加,放烧复合伤各剂量组明显低于单放组,烧伤面积20%放烧复合伤组又明显低于10%放烧复合伤组。结论小鼠放射损伤复合烧伤后其骨髓fMPCE呈降低趋势,研究还发现烧伤后小鼠骨髓新生红细胞(PCE)比例有一定升高,这可能是造成放烧复合伤时fMPCE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HPRT基因突变的分子图谱及检测方法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HPRT基因编码产生参与细胞内嘌呤补救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由于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独特性质,逐渐成为基因突变、基因定位与基因转移研究中的重要靶基因之一。本介绍了HPRT基因的分子结构、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HPRT基因突变以及分子突变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4.
45.
硝酸羟胺诱导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研究硝酸羟胺对小鼠淋巴瘤L5178Y-3.7.2c tk /-细胞tk基因突变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硝酸羟胺对L5178Y细胞进行梯度染毒,再分别进行细胞毒性,细胞接种效率,相对存活率,相对悬浮生长率和突变频率测定.结果:随着硝酸羟胺的剂量增加,L5178Y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和悬浮生长率均下降.在硝酸羟胺50~500μg/ml范围内可以诱导细胞tk基因的突变率达到自发突变率几倍至十几倍.结论:硝酸羟胺对L5178Y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可以诱导tk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6.
头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可见报道[1-2],但头部巨大鳞癌侵犯骨质较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72岁.因头部皮肤溃疡2年余,明显增大6个月,于2008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四五岁时头部"生疮"后遗留大块瘢痕.2年前头顶部反复搔抓后,局部瘢痕破溃、糜烂,1年半前形成铜钱大溃疡,略隆起.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与目的:研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对小鼠淋巴瘤L5178Y3.2.7c-tk /-细胞tk基因突变频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丙烯酰胺对L5178Y细胞进行梯度染毒,分别进行细胞毒性,细胞接种效率,相对悬浮生长率和突变频率的测定。结果:随着AA剂量的增加,L5178Y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和悬浮生长率均明显降低。在150~750μg/ml范围内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的突变频率高于自发突变频率1~9倍,表明具有较强的致突变性。结论:AA对L5178Y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可以诱导tk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48.
1,3-丁二烯生产车间工人职业接触监测及健康影响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3-丁二烯(1,3-Butadiene,BD)生产车间作业工人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现场调查BD车间生产工艺与作业工人工作流程,结合受试对象一般健康与生活习惯背景资料,选择BD接触组(74人)与对照组(157人),确定空气监测采样点,测定BD含量,并且对受试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BD接触组工作地点空气中BD浓度为(20.79±34.95)mg/m^3,而对照组工作地点均低于仪器检测下限(〈0.5mg/m^3);在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主诉症状方面,BD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接触组血红蛋白含量(121.38±21.74)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T波低平。结论BD对职业接触人群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能在人体内存在多种靶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为探讨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alkaloidsfrom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a)抗肺癌机制,研究THHa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改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THHa能够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S期细胞增多).结论 THHa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A549细胞增殖,这种作用与细胞周期有关,这些有助于将来肺癌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50.
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THH)总生物碱对10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最敏感的肿瘤细胞系。方法:采用XTT法和SRB法对THH总生物碱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筛选。结果:THH总生物碱对10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肿瘤细胞系抑制作用存显著差异和选择性。尤其是对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人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人结肠腺癌细胞系SW-480抑制率均>80%,其对应的IC50分别为13.59,24.10,30.05,31.39mg·L-1。结论:THH总生物碱体外具有广泛,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