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对雌二醇的反应性是否有别于正常妇女在位内膜细胞。方法:应用ELISA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对原代并传代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正常妇女的在位内膜细胞在基础状态及在雌二醇刺激后VEGF、MMP-3、MMP-9、TIMP-1和sICAM-1的分泌和(或)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状况。结果:雌二醇刺激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培养的在位内膜细胞分泌VEGF和MMP-3、表达VEGF mRNA以及细胞的增殖指数均较基础状态上调,上调的倍数分别为1.63±0.18、1.28±0.11、1.34±0.14和1.29±0.17倍,均高于对照组的1.33±0.09、1.07±0.13、1.12±0.16和1.11±0.11倍,其P值分别为0.039、0.050、0.038和0.050;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分泌TIMP-1、表达TIMP-1 mRNA、bax mRNA和凋亡指数在E2刺激后均下调,下调的倍数分别为0.51±0.07、0.66±0.15、0.73±0.08和0.76±0.09倍,均强于对照组的0.85±0.11、0.79±0.09、0.91±0.12和0.88±0.10倍,P值分别为0.043、0.050、0.038和0.029。结论:雌二醇上调内异症在位内膜细胞VEGF、MMPs的合成及增殖活性,以及其下调TIMP-1、凋亡活性的能力均强于正常内膜细胞,即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对雌二醇的刺激有一种超敏状态。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在侵袭、新生血管形成、增殖、凋亡诸多方面是否有别于正常内膜细胞。方法:1.应用ELISA方法对离体培养的人E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进行测定。2.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离体培养的人E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VEGF、MMP-9、TIMP-1和Bax的mRNA表达进行观察。3.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离体培养的人E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况进行观察。结果:EM体外培养的在位内膜细胞分泌的VEGF和MMP-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TIMP-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EGF mRNA、MMP-9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TIMP-1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M在位内膜细胞在表达分泌VEGF、MMP-3、MMP-9、TIMP-1、Bax,PI、ApI等诸多方面均有别于正常对照内膜细胞,进一步支持了"在位内膜决定论"。  相似文献   
83.
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确诊的29例年龄20周岁以内的E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生殖道畸形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8.57±0.93岁,而伴发生殖道畸形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6.00±1.31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导致就诊的主要症状为痛经或下腹痛(79.3%,23/29),其中选择手术的最主要原因是盆腔包块(96.6%);CA125升高(>35kU/L)占81%(13/16)。23例行腹腔镜手术,6例行开腹手术,伴发生殖道梗阻性畸形的患者同时或稍后行整形手术解除梗阻。按照r-ASF分期标准分期,Ⅰ期2例(6.9%),Ⅲ期20例(69.0%),Ⅳ期7例(24.1%)。11例患者术后辅助药物治疗。结论:青少年EMs主要症状为痛经或下腹痛,常合并生殖道梗阻性畸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目前青少年EMs的主要手术指征。确诊依靠手术及病理,术后视情况用药物辅助治疗,合并畸形的患者要及早诊断并及时解除梗阻性畸形。  相似文献   
84.
盆腔纤维瘤病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瘤病(fibromatosis,desnloid tumor),也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或肌肉腱膜纤维瘤病(musculoaponeurotic fibromatosis),是来源于肌肉腱膜的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纤维组织肿瘤。本病发生率由每年(0.2—0.5)/100 000人,不足软组班肿瘤的3%。身体各部位的纤维瘤病均有报道,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腹部,四肢,而盆腔纤维瘤病异常罕见。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993年7月至2005年3月共接收治盆腔纤维瘤病4例,本文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13例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综合征(MRKH综合征)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使用4个穿刺点:脐部穿刺形成CO2气腹并放置第1个直径为10mm的穿刺套管,分别于左右下腹及耻骨上放置直径5mm的穿刺套管3个。于盆腔中部膀胱及直肠反折腹膜下,注入生理盐水以分离腹膜。从此处横行剪开,并分离腹膜前后叶长8~10cm,呈H形。在阴道前庭处横行剪开,于膀胱直肠间钝性分离成穴道,长约10cm,使穴道与腹腔相通。自穴道牵出游离的前后片,缝合于阴道口的前庭粘膜于腹腔镜下剪开直肠和膀胱表面的浆膜,缝合关闭阴道顶端及盆腔。术后使用弹形头的阴道硬模型。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5±14m in,平均出血量57±14m l,平均随访时间9±4个月,腹部切口美观,人工阴道生长好,性生活正常。结论: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是可行和安全的,能够取得开腹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与分娩有关的会阴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1],但并不常见。发生在分娩后会阴和阴道侧切或撕裂伤口的EM更为罕见。外阴和阴道同属外生殖道,与分娩有关的会阴EM和阴道EM之间有无共性和个性的临床特点,至今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20年间的12例会阴EM和3例阴道EM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83年1月~2004年9月间,在我院因会阴阴道部位EM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共15例,其中会阴伤口EM12例,阴道撕裂伤口EM3例。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病理均证实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  相似文献   
87.
阴道斜隔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指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的先天性畸形.多伴闭锁阴道侧泌尿系畸形,以肾缺如多见。此种生殖道畸形并非罕见,文献报道此病占同期因生殖道畸形人院手术病例的3.7%,占先天性生殖道梗阻病例的7.4%。目前尚无统一命名,国内称其为阴道斜隔综合征或先天性阴道斜隔。由于患者有一侧通畅的宫颈和阴道,月经初潮和周期正常,临床表现各异,且冈临床医生对此病缺乏认识,常被误诊。早期和正确的诊断对避免不必要的处理和并发症十分重要。现将1986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院诊治的37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结局。方法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北京协和医院对 60例经尿动力学证实为压力性尿失禁 (其中 4例为混合性尿失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盆底器官膨出患者进行了TVT术及相关妇科手术,采用标准化前瞻、开放研究对术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单行TVT平均手术时间 27 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26.12mL,平均住院天数 1 86d。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 16.7%患者发生尿潴留的近期并发症;患者年龄≥ 50岁组比 <50岁组易发生尿潴留 (P<0 01 ); 2例(3.3% )发生远期并发症;其他妇科手术与TVT术同时进行无术后病率的发生;以患者主观感觉评价,平均随诊12.38个月, 96.7%患者治愈, 3.3%主观改善明显,无一例无效,随访未见患者有复发的征兆。结论 TV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他妇科手术与TVT术同时操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结果:(1)40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19例性生活受影响,2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气失禁。(2)所有入院后均行会阴裂伤修补术,其中行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叠缝合术12例,行肛门外括约肌的端-端缝合术28例。患者的总体治愈率67.5%(27/40),总体缓解率77.5%(31/40);随诊术后5年内的治愈率88.9%(16/18),5年后的治愈率50.0%(11/22);行重叠缝合术患者的治愈率50.0%(6/12)与行端-端缝合术患者的治愈率75.0%(2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发热2例,肛管阴道瘘5例,会阴疼痛5例。(4)11例患者术前、术后填写了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躯体成分(PCS)评分手术前(34.58±5.29分)低于手术后(46.05±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成分(MCS)手术前评分(32.70±5.15分)低于手术后(45.38±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的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欠满意。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叠缝合术和端-端缝合术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输卵管重复异位妊娠(REP)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78例REP组患者,并按首次异位妊娠(EP)年龄、婚姻状态、就业状态,以1∶1比例匹配77例同期收治初次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SEP)患者作为SEP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REP的危险因素。结果未生育(OR=2.163,95%CI 1.066~4.386)、既往EP开腹手术史(OR=8.585,95%CI 1.001~73.596)是REP的危险因素。REP与SEP临床表现相似,除了REP组术前超声直径>4cm异位妊娠包块数较SEP组明显减少(P<0.01)。REP组术中发现合并粘连及对侧输卵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EP组(P<0.05)。结论积极防治首次异位妊娠、合理避孕、采用腹腔镜手术可预防REP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