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7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广西男女性急性中毒的中毒原因与毒物特点。方法通过查阅63家医院2005-2009年的急性中毒病历收集资料,作男女间的总体发病、中毒原因、中毒毒物的分类分析。结果在6 004例病例中,女性(3 189例)高于男性(2815例),男女之比1∶1.13;其年龄:女性以20~60岁组(73.25%)高于男性(63.91%),而男性则以19、61岁2组(24.97、11.12%)高于女性(17.40、9.34%);其中毒原因:以意外性原因中毒病例(39.02%)最高、其次自杀性(31.50%);其中毒毒物:以农药类毒物的中毒病例(42.42%)最高,其次为化学类(17.72%),2类毒物的病例数占男女总病例数的60.14%。女性病例分析:其原因以自杀性中毒病例(39.92%)最多,其次为意外性(36.56%),其毒物以农药类的病例数(46.47%)最多,其次为化学类(19.07%)。男性病例分析:其原因以意外性中毒病例(41.81%)最多,其次为误食性(25.97%);其毒物以农药类中毒病例(37.83%)最多,其次为化学类(16.20%)。结论意外性和自杀性中毒原因与农药类和化学类毒物为广西地区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与毒物,其中女性以农药类毒物所致自杀性急性中毒为主,男性则以化学类毒物所致的意外性急性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93.
谢永平  刘清华 《山东医药》1998,38(11):26-27
为探讨急诊尿激酶(UK)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我们对40例65~81岁的AMI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溶栓组符合以下条件:①胸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含化硝酸甘油不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三组:氯沙坦组(A组)。卡托普利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均进一步恶化(P<0.05),A、B组的LVEDV、LVEF、SV较C组则无显著恶化(P<0.05~<0.01).A组又好于B组(P<0.05)。结论:氯沙坦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后液体输入量和排出量的合理范围及其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组(术后输入量>排出量)45例,术后以40~50ml/kg输入液体;试验组(输入量<排出量)45例,输液20~25ml/kg,并强化利尿处理。两组术前、后均用彩超测量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心功能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术后总液体输入量是平均(2683±246)ml/d,尿(2298±215)ml/d;试验组分别为(1725±212)ml/d,(2860±185)ml/d,P<0.05。心功能监测:常规组:心率(126±27)次/min,收缩压/舒张压(112±23)/(93±8)mmHg,中心静脉压(16±3)cmH2O;试验组分别为(98±16)次/min,(145±18)/(92±7)mmHg,(8 2)cmH2O(P<0.05~<0.01)。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常规组:PASP(肺动脉收缩压)(56.87±9.31)mmHg,PVRI(肺血管阻力指数)23.18±6.22,RVEF(右心室射血分数)0.45±0.03,RVEDVI(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1.42±6.37;试验组分别为:(31.17±9.23)mmHg,17.53±5.43,0.55±0.07,45.17±4.71(P<0.05~<0.01)。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术后常规组总液体输入量>排出量。试验组输入量<排出量,心功和血流动力学状况均优于常规组。肺切除术后容量负平衡对右心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Manning标准、罗马Ⅰ标准和罗马Ⅱ标准诊断IBS的真实性,并对适合我国人群的IBS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24名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的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选择性辅助检查。其中402例为IBS患者,134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8名为健康者。计算Manning标准、罗马Ⅰ标准、罗马Ⅱ标准诊断IB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95%CI、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Manning标准、罗马Ⅰ标准和罗马Ⅱ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2%(95%CI:95.06%~100.0%)、77.36%(95%CI:75.31%~79.41%)、68.41%(95%CI:66.14%~70.68%)和47.51%(95%CI:44.78%~50.23%)、73.29%(95%CI:70.87%~75.70%)、83.23%(95%CI:81.19%~85.2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55%、78.33%、83.59%和90.53%、72.17%、67.85%,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83、2.90、4.07和0.08、0.31、0.38。结论通过仔细采集病史的方法可作出IBS的正确诊断,罗马Ⅱ标准诊断IBS有较高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7.
就山西医科大学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课堂TBL教学模式流程及相应评估体系进行初步尝试.基于目前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时数,选取4章节进行TBL教学,其流程为:学生随机分为数个团队(10人/团队),教师指定学习及讨论,学生以团队进行学习讨论,课堂进行RAT测试及思考练习,教师调整并讲授相关内容.在TBL流程中,参入评估体系:教师对学生个人学习的评估,教师对团队学习合作的评估,团队对团队学习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通过TBL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得出:TBL在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开展具有可行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及合作,并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TBL教学模式及评估体系之初探为今后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慢性纤维包块型胰腺炎(FMCP)及胰腺导管腺癌(PDAC)癌旁组织基本病理变化特征,试从间质微环境角度探讨FMCP在促进PDA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48例FMCP及62例PDAC的癌旁组织HE切片进行镜下观察比较,观察内容包括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导管复合体形成(T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及神经炎等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纤维增生和微血管形成状况.结果 FMCP及PDAC癌旁组织中PanlN的发生率分别为97.9% (47/48)和91.4% (53/58),其中PanIN-3在PDAC癌旁组织内发生率为20.8%,显著高于FMCP的4.3%(P=0.031);TC的发生率分别为58.3% (28/48)和65.0% (4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8).FMCP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重于PDAC癌旁组织,以中、重度为主(P =0.037).两种组织的炎细胞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81.3%和66.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77).FMCP及PDAC癌旁组织内细小无髓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加,发生率分别为68.8% (33/48)和63.3% (38/60),200倍视野下计数分别为(12.08±3.72)根和(11.14±4.70)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39.69±22.88)个和(44.89±16.83)个,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 FMCP及PDAC癌旁呈现较为相似的病理变化,提示FMCP在PDAC发生、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可能的微环境,FMCP可能是重要的PDAC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广西36家市级医院、12家县级医院及15家乡镇卫生院共63家医院在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病例与毒物资料,用“毒物中毒年份分类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32种毒物引起6005例急性中毒病例.将532种毒物按5年内出现的频次分为高发类(连续5年都出现)、低发类(连续2~4年出现)、新发类(仅出现1年)毒物3类,其毒物种数分别为54、158、320种(各占10.15%、29.70%、60.15%);高发、低发、新发3类毒物造成的中毒病例总数分别为4688、780、537例(各占78.07%、12.99%、8.94%),病例分布范围分别为8~ 837、2~ 25、1~69例;77.78%(42/54)的高发类毒物造成中毒的病例数在20例以上,89.87%(142/158)的低发类和98.75% (316/320)的新发类毒物造成中毒的病例数在10例以下.5年的动态分析显示:高发、低发、新发类毒物中平均每种毒物出现的频次为5、2.6、1次;高发类毒物每年引起中毒的毒物数相同,低发、新发类毒物每年引起中毒的毒物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61%和20.10%,而病例分布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08%、16.53%、31.96%;平均每种毒物病例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8%、1.13%、11.45%.结论 高发类毒物的出现数量最少,造成中毒的病例数最多,每种毒物引起中毒的病例数范围大,每年以每种毒物的病例数增加为特点;新发类毒物出现数量最多,造成中毒病例数最少,每种毒物引起中毒的病例数范围小,每年以毒物数与每种毒物的病例数增加为特点;低发类毒物的特点基本上处在高发和新发类毒物之间.  相似文献   
100.
食品发色剂亚硝酸钠是肉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添加剂。但由于使用不当,致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我院于1906年8月23日收治将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烙饼而致中毒12例,经抢救治疗后均获痊愈。现将本组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5岁。发病时间均在误食30min至1h。12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口唇、指甲紫绀,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胸闷、憋喘;面部轻度紫绀8例;腹痛、腹泻7例;轻度呼吸困难1例。本组病人经住院治疗3天均痊愈出院。2讨论本病主要由于亚硝酸钠大量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