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通络汤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模型大鼠T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桂枝茯苓胶囊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于两侧输卵管缓慢注射25%苯酚胶浆0.02m L造模,造模后正常饲养10d,除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组给药相应的药物,每日1次,连续灌胃15d。末次给药12h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液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百分比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通络汤中、高剂量组不仅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百分比(P0.05或P0.01),还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P0.05或P0.01)。结论:通络汤对化学性灼伤性CPI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以通络汤中、高剂量组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免疫功能及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回顾性验证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432例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出院诊断非VTE的86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比较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情况。结果:VTE组患者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2.92±0.18)分比(1.25±0.10)分,t=16.241,P<0.05]。VTE组患者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3.27±0.19)分比(1.64±0.11)分,t=14.245,P<0.05]。2组患者随着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的升高,发生VTE的风险也相应增高,经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评分≥4分)发生VTE的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12.72倍(95%CI:9.00~17.98,P<0.05)与8.17倍(95%CI:6.00~11.12,P<0.05)。VTE组患者经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占比高于Padua风险评估模型(48.61%比39.12%,P<0.05)。结论: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个体危险因素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量化更加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肉桂醛咳嗽激发试验的方法.方法 采用吸气触发的定量吸入,对35名健康志愿者及25例咳嗽患者行肉桂醛咳嗽激发试验.受试者初步吸入雾化浓度倍增(50,100,200,400,800 mmol/L)的肉桂醛溶液,记录测试期间咳嗽次数.诱发产生≥2和≥5次咳嗽的浓度(C2,C5),用比对数值lg C2和lg C5来判断咳嗽反应的敏感性,并测定受试者前、后肺功能.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仅1名出现轻微不适,有恶心感.两组受试者咳嗽激发前、后肺通气指标FEV1、FVC、FEV1/FVC,{[(3.35±0.53) L,(3.35±0.52)L],[(2.76±0.82) L,(2.71±0.73)L]},{[(3.72±0.70) L,(3.71±0.71)L],[(3.30±0.78) L,(3.29±0.76)L]},{[(90.6±5.42)%,(90.9±4.92)%],[(83.6±4.45)%,(82.4+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咳嗽敏感性lg C2和lg C5值分别为[2.48±0.43,2.72±0.35].结合本实验实际吸入浓度,估计肉桂醛咳嗽敏感性正常参考值C2≥200 mmol/L,C5≥400 mmol/L.咳嗽敏感性lg C2和lg C5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吸入肉桂醛咳嗽激发试验,对正常咳嗽敏感性的建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疗对人胃癌MKN45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了解厄洛替尼对放疗增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放射生物学参数平均致死剂量(mean lethal dose,D0)、准阈剂量(quasi-threshold,Dq)值,得出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经厄洛替尼及联合放射线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厄洛替尼及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厄洛替尼及放射线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随用药浓度或剂量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P<0.01).厄洛替尼与放射线联合对MKN45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单药和单纯照射(P<0.01);两者联合使S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放射敏感的G2/M期和G0/G1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71.87±0.77vs60.72±0.26,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厄洛替尼联合放射线作用于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厄洛替尼通过增加G2/M和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Bcl-2、升高Bax蛋白表达,从而降低Bcl-2/Bax比率,增加细胞凋亡,以此提高MKN45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住院患者发生VTE比例增高,如何甄别VTE高危人群,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甄别VTE高危人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更适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住院患者发生VTE比例增高,如何甄别VTE高危人群,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甄别VTE高危人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更适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根据镜下所见病变类型不同分别实施局部病变多点注射药物(异烟肼、链霉素、激素等)、局部病灶毁损术(微波、激光、高频电刀等)和高压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效47例(61.8%),有效25例(32.9%),总有效率为94.7%。无效4例。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介入对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进行局部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加快病灶吸收,避免形成气道狭窄及其相关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少见,病人易接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自拟调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炔诺酮片治疗,治疗组予调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控制出血、完全止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崩漏疗效较好,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采用分析性心理健康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8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仅于患者入院后简单给予安抚;研究组采用分析性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舒适影响、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心理疏导、移情护理、情志护理和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2组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健康知识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怂.01),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采用心理健康护理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施护十分必要,应综合健康教育、心理分析、移情、个性化护理等手段共同实施,以达到患者的心理舒适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