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复制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剥脱模型,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6只腹腔内注射intralipid(1 mL/d);②ATRA组:6只腹腔内注射溶解于intralipid的ATRA(4 mg·kg-1·d-1)。球囊损伤14 d后,损伤区域的血管段用10%甲醛固定,然后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ATRA组新生内膜面积(IA)明显小于对照组,管腔面积(LA)和外弹力膜包绕面积(EEL)则大于对照组。结论:ATRA具有抑制损伤血管的内膜增生和促进有益的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5×10-6mol/L)分别作用于经PDGF—BB(10 ng/ml)和20%FCS刺激后的VSM—Cs,作用24h后分别行3H—TdR,3H—Leucine掺入实验测定。结果 ATRA明显抑制由PDGF—BB(10ng/ml)和20%FCS促进的VSMCs的DNA和蛋白质合成。结论ATRA具有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SD大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时给予辛伐他汀刺激,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以及骨细胞骨吸收的影响.结果 辛伐他汀10~(-6)~10~(-9)mol/L对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10~(-6)~10~(-8)mol/L的辛伐他汀既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又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结论 辛伐他汀在体外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约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按Schatzker分型,I型5例,Ⅱ型7例,Ⅲ型4例,Ⅳ型2例。术后随访3~16个月。结果:未出现关节内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随访后X线片显示18例患者关节面残留台阶均小于2mm,无骨性关节炎表现,未出现胫骨平台的再塌陷。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18例患者平均90.3分(71~95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0°(95~12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治疗原则,具有创伤小,直视下手术,诊断更明确,安全性高,可协助处理关节内结构的损伤,使感染概率减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合适的患者群中值得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5.
免疫分型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鉴定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剖析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阶段,与流式细胞术联合应用使诊断白血病更精细、全面,对为临床合理治疗、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CD45/SSC设门的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对1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较全面的免疫分型检测,对其结果和诊断标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6.
刘志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与分析产钳助产术,以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4例行产钳助产术的产妇,同时对产妇行产钳助产的原因及该手段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另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钳助产原因以胎儿宫内窘迫最为常见,而该手段对产妇的影响以阴道壁撕裂伤多见、对新生儿的影响则以面部皮肤的损伤多见(P〈0.05)。结论:产钳助产是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只要严格掌握好产钳助产的适应证,不但能够缩短产程,同时还能极大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89)和正常对照组(n=29),随即,采用改良Censini评分方法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30分组(n=24)、30~60分组(n=37)和60分组(n=28),分别检测各组患者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PCT和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心病患者PCT和hs-CRP含量随Gensini评分增加而逐渐上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90,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PCT、hs-CRP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CT和hs-CRP的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予双管法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99.
目的测定酸碱调节剂调节氢溴酸高乌甲素冻干粉针酸碱度后产生的杂质,并进行相互比较研究。方法分别用碱、磷酸盐缓冲液调节供试液的酸碱度,同时以注射用水和流动相溶解原料并不调酸碱度等制备参考用溶液,6h后测定上述溶液的杂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0.1mol·L-1磷酸二氢钠-甲醇(30∶70),检测波长:252nm,色谱柱:Agilent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柱温:45℃,进样体积:20μL。结果磷酸盐缓冲液调节酸碱度后产生的杂质最低。结论宜用磷酸盐缓冲液调节氢溴酸高乌甲素冻干粉针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一期后方、侧前方联合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2月采用一期后方、有限侧前方联合入路复位、减压、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8例严重腰椎骨折伴横向脱位患者。结果8例患者术后复位满意,获10~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恢复,植骨块融合,椎间稳定,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松脱、断裂,后凸矫正度无丢失。结论对于累及脊柱三柱并伴有横向脱位的严重腰椎骨折患者,一期后方、侧前方联合入路具有能完全复位、彻底减压及良好融合固定的优点,效果可靠;但其创伤较大和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