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8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外科学总论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规则、基本外科操作技术。为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编写了新的实验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手册,使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操作进行量化,掌握学生的实习实验状况,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观察黑种人硬膜外麻醉275例,采用单次和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均满意,应用局麻药2%利多卡因作用快,副作用小,非常适宜下腹部及短小手术.黑种人情绪变化大,容易激动,术前常规需应用镇静剂;黑种人痛(?)低,对痛刺激特别敏感,需麻醉完全;解剖结构腰椎前突明显,椎间隙窄,故行硬膜外穿刺采用直入法较为困难,而行旁正中法穿刺易成功.  相似文献   
103.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目的 评估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应。方法 多中心试验 :择期手术病人 90例 ,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5例。试验组为 3%盐酸氯普鲁卡因 ,对照组为2 %利多卡因。均硬膜外 (L2~ 3 )试验量 5ml后 5分钟 ,一次性注入 13ml(含肾上腺素 1∶2 0万 )。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 (Bromage评分 )、痛觉恢复起始时间、运动恢复起始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过敏反应等。结果  (1)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均快于对照组 (P值分别 >0 0 5 ,<0 0 5和 <0 0 5 ) ,痛觉恢复起始时间两组一致 ,运动恢复起始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运动阻滞最大程度两组相似 ;(3)痛觉恢复后 5分钟在疼痛程度上试验组明显重于对照组 (P <0 0 5 ) ;(4)两组呼吸循环变化一致 ;(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 ,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4.
异丙酚抗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 ,因其起效快、苏醒迅速、平稳、副作用少等特点 ,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手术麻醉及镇静治疗。本课题选用氰化钠造成培养心肌细胞缺氧 (细胞内缺氧 )模型 ,排除了血液动力学及白细胞在缺氧损伤中影响 ,以研究异丙酚对细胞缺氧损伤的直接作用。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 新生的SD大鼠 (2~ 3d)16~ 2 0只 (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主要试剂和器材 D Hanks液、四唑盐 (MTT)、DMEM (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 (美国Sigma公司 )、胰蛋白酶、多聚赖氨酸 (华…  相似文献   
105.
<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所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以往认为是坏死,近来研究提示尚有凋亡参与I/R的形成。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蛋白酶介导的级联反应过程,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是参与调节和执行凋亡最重要的蛋白酶之一,抑制其活性可以减少凋亡发生。Caspase-3激活是I/R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6.
参附注射液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组(SFI纽)。观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含量,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FI组LDH、CK-MB和cTn-I值均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大(P〈0.01)。与I/R组比较,SFI纽能显著降低血清LDH、CK-MB、cTn-I值和心肌组织MDA含量(P〈0.01),显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P〈0.05),升高心肌SOD活性(P〈0.05)。结论SFI预处理对心肌缺血/4g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指在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早期,对心脏进行数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处理的方法.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一样能减轻再灌注时心肌的损伤,但是由于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并受医学伦理道德的限制,使其临床应用不够广泛.而药物后处理不存在上述限制,可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阿片类药物是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使用方便、安全,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不同比例甲氧明和麻黄碱联合用于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作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评价联合用药不同药物比例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拟在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成5组(1组~5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5种不同剂量浓度的甲氧明和麻黄碱混合静脉给药.假设2 mg甲氧明约等效于8 mg麻黄碱,各组比例分别相当于100%、75%、50%、25%、0的甲氧明和0、25%、50%、75%、100%的麻黄碱,调节输注速率以恒速泵注.测定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脐带血血气,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恶心、呕吐及低血压情况.结果 随1组~5组甲氧明的比例下降和麻黄碱比例的上升,低血压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1组3%、2组10%、3组7%、4组13%、5组30%)(P<0.05).2组、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1组7%、2组3%、3组0、4组10、5组23%)(P<0.05).1组~5组脐动脉胎儿血红蛋白值含量有下降的趋势[1组93(91~98)%、2组89(86~91)%、3组88(85~91)%、4组85(83~89)%、5组81(78~84)%](P<0.05),二氧化碳分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组49 (46~54) mmHg、2组51(45~56) mmHg、3组53(47~57)mmHg、4组55(50~59) mmHg、5组56(51~59) mmHg(1 mmHg=0.133 kPa)] (P<0.05).结论 CSEA下剖宫产术不同剂量甲氧明和麻黄碱复合输注以维持血压时,随着甲氧明比例增大和麻黄碱比例减小,产妇血流动力学能得到更好的控制.0.375g/L甲氧明:0.5 g/L麻黄碱至0.25 g/L甲氧明:1 g/L麻黄碱效果较好,能产生更为有利于胎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9.
全麻恢复期发生持续支气管痉挛一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杨保仲刘保江患者,男性,60岁,体重60kg。既往有慢阻肺病史10余年。本次因膀胱肿物行膀胱全切术。患者入室情绪稳定,血压20/12kPa,脉搏80次/分,呼吸14次/分。静脉缓注杜...  相似文献   
1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是炎性反应的早期启动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黏附分子表达上调,ICAM-1通过识别炎性细胞上相应的配体来介导炎性细胞向局部组织募集,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异丙酚是广泛用于临床的静脉麻醉药,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细胞损伤,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异丙酚预先给药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