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病理性瘢痕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瘢痕的形成,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则抑制瘢痕的形成。基因技术与细胞因子结合干预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2.
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病原菌,在进行真菌KOH直接涂片镜检时,镜下散在圆形均质的暗绿色反光颗粒脂肪滴易与圆形之马拉色菌菌体混淆,难以获得满意效果,作者从1990年开始采用美兰染色与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进行染色效果、检出率对比研究,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白色萎缩3例     
1 临床资料 例1.女,38岁.因双踝、小腿反复瘀点10年,加重伴坏死、疼痛1年,于2006年5月11日入院.患者10年前双踝和小腿出现散在红色瘀点,1年前上述部位出现绿豆至黄豆大溃疡,部分溃疡表面见黄色脓液,疼痛剧烈.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小腿、双踝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溃疡,上覆黑色厚痂.部分溃疡表面有少量黄色脓液,边缘红肿,压痛明显.双踝及足背散在象牙白色星状萎缩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图1A).  相似文献   
44.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瘙痒严重地影响着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判断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是通过瘙痒的剧烈程度而不是皮疹的表现。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在研究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机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既有神经系统的兴奋,又有一些介质的作用。这些进展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湿疹患者食物变应原检测及临床应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物变应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指导食物过敏湿疹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湿疹患者对13种食物性变应原皮试液的反应,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注射于前臂屈侧,20~30min后观察结果,筛选出食物变应原阳性患者,将其分成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饮食控制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21d疗效和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242例湿疹患者中食物过敏阳性者72例(29.75%),21d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和对照组(88.89%)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76.92%)。结论SPT有助于我们寻找引起湿疹的部分食物变应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制订长期、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湿疹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6.
笔者采用1.0%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硫酸新霉素-氟轻松(商品名:新肤松)和0.05%卤米松-1%三氯生(商品名:新适确得)三种药物进行手部慢性湿疹治疗,并进行了成本-疗效分析。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7~12月我科门诊病人,男45例,女47例;年龄25~65岁,平均(36.45±9.8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为本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27例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疗效、误诊与复发情况及合并症。结果:(1)男女发病比例为1.2∶1,平均发病年龄为(72.6±11.0)岁;(2)8.4%的患者伴有口腔黏膜受累,45.9%患者发病1个月以上才出现典型的水疱或大疱;(3)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阳性率高于间接免疫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4.8%和75.9%;(4)皮损程度越重,控制症状需要的糖皮质激素量越大;(5)发病早期误诊率50%,非大疱期最易误诊为湿疹,大疱期最易误诊为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6)24.3%的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老年初发湿疹样皮疹患者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病理检查,排除BP;(2)糖皮质激素治疗BP时起始需足量,缓慢减量;(3)避免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诱发因素可能会降低B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火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皮肤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图像特点.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设计.每位患者选择2块对称或相邻白斑,随机接受火针治疗或他克莫司治疗,疗程为3个月.记录治疗前、火针治疗3次及6次后白斑CLSM图像.结果 41例白癜风稳定期患者,火针治疗组有效率为82.9%,他克莫司对照组有效率为78.0%,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治疗后,CLSM 观察可见,树突状黑素细胞出现,基底层及真皮乳头周围逐步出现色素颗粒,形成色素环.结论 火针和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疗效相当,且CLSM 可作为白癜风黑素细胞恢复情况的无创性、客观可靠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9.
 报告1例结节性脆发症。患者女,27岁,头发白色结节、易断17年。皮肤专科情况:头发稀少,发质干枯,见较多沿毛干密集分布的细小颗粒样白色结节,轻拉头发易断裂。皮肤镜检查:病变区呈中间粗两端细的白色结节状改变。光镜检查:毛小皮不连续,干燥无光泽,较多断裂的丝状纤维向外展开,像两把“扫帚”或“漆刷”末端相互插入。扫描电镜检查:病变中央毛小皮消失,皮质层纤维断裂,粗细不均,部分向外展开或卷曲。诊断:结节性脆发症。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60岁。臀部、腹股沟红斑丘疹、溃疡7个月余。多次在我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皮肤溃疡等,治疗效果差。后收住院诊治,组织病理提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及干酪样坏死,PPD试验阳性,TSPOT阳性,诊断:疣状皮肤结核继发细菌感染。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及盐酸乙胺丁醇三联口服治疗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