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尹锐  刁庆春  叶庆佾 《重庆医学》2001,30(3):288-封三
患者,女,27岁,已婚。因“双小腿出现紫红色结节2年,伴右小腿胫前溃疡2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双小腿胫前成批出现大小不一的鲜红色结节、量杨梅至葡萄的大小,压之不褪色,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关节疼痛。曾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并予以相应治疗(具体不详),病情不能控制,结节不断增多,并逐渐变为紫红色、晴褐色、部位由小腿伸侧蔓延至屈侧,不伴疼痛及压痛,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腹痛、腹泻~。入院前2月,不慎被自行车将右小腿胫前下段撞伤,形成一五分硬币大小的溃疡面、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并感轻庞瘙痒,搔抓后又形成四个大小不一的溃疡面。自行在药店购买“头孢氨苄胶囊”口服,外用“百多邦”软膏,病情不能控制,来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22.
西南地区慢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斌  刁庆春  钟白玉  林琳 《重庆医学》2002,31(12):1193-1194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皮肤点刺试验,对2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做20种过敏原测定,并设阳性(组胺)及阴性(生理盐水)对照;以阳性为对照判断标准。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蟑螂阳性率为42.6%,粉尘螨41.7%,户尘螨37.3%,律草花粉26.6%,大蚂蚁19.5%,法国梧桐18.6%,芝麻12.8%,狗毛10.2%,酵母菌9.7%,艾蒿花粉8.0%,烟曲霉菌7.1%,玉米花粉7.1%,猫毛6.6%,松花粉5.3%,家鼠5.3%,黄鳝4.4%,香烟4.0%,花生3.5%,鸡蛋清3.1%,牛奶3.1%。结论:重庆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包括粉尘螨和户尘螨),其次为樟螂和律草花粉。在可检测到过敏原的患者中大多数同时对多种过敏原过敏。  相似文献   
23.
ELISA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VⅡ感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ELIS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生殖器范疹感染HSVⅡ的敏感性。方法:对191例生殖器疮疹患者同时运用改良的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结果: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率为61.8%,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VⅡ阳性率85.9%,总阳性率92.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灵敏度优于ELISA法,两种方法联合进行检测可提高校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24.
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成分的特异性IgG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为特征。间接免疫荧光检查(IIF)可见细胞间IgG和C3沉积。天疱疮发病过程中可见单核细胞的浸润、补体活化、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棘层松解的机制仍未明确。目前的研究重点已由体液免疫转为细胞免疫,并认为细胞免疫在天疱疮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现就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中药方1(生药总量共计195g,组分:水牛角、黄芩、生地黄、丹皮、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忍冬藤、防风、秦艽、威灵仙、鸡血藤、甘草)和中药方2(生药总量共计270g,组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北沙参、麦冬、玄参、生地黄、双花、丹皮、丹参、益母草、丝瓜络、菟丝子、白芍、党参、甘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凋亡率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药理学制备含药大鼠血清,采用密度离心法分离SLE患者的PBMC,分离的PBMC分别与含有高、中和低剂量的两种中药方剂大鼠血清培养48小时,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BMC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方1高剂量组PBMC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药方2高剂量组PBMC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药方1对体外培养的SLE进行期患者PBMC水平无明显影响。中药方2能使体外培养的SLE缓解期患者PBMC的凋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2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龟头反复疣状赘生物10年,加重2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龟头出现米粒大丘疹,缓慢增大,曾在外院做病检提示: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表皮角化不全及角化过度,予手术切除.后皮损复发,间断外用不明中药,无效.近2年皮损明显增大伴疼痛感.既往贲门失弛缓症10年,无糖尿病史.否认冶游史.配偶体健.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银屑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2012年,我科共收治386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结果346患者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结论银屑病易反复,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在发病季节前做预防治疗,可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MRL/lpr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含量、增殖能力及其对效应性T淋巴细胞(Teff细胞)的抑制能力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8只MRL/lpr小鼠及8只BALB/c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水平;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脾脏中的Treg细胞与Teff细胞,离体培养2周后,分别测量Treg细胞数量,并比较差异;用Treg细胞与Teff细胞组成共培养体系,5 d后检测Teff细胞的水平,计算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并比较差异。结果 MRL/lpr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总含量与BALB/c小鼠无统计学差异[(4.88±0.55)%vs(5.03±0.34)%,P>0.05];离体培养2周后MRL/lpr小鼠的Treg细胞数量显著低于BALB/c小鼠[(6.61±0.92)×105vs(13.25±1.91)×105,P<0.05];共培养5 d后MRL/lpr小鼠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Treg细胞(P<0.05)。结论 MRL/lpr小鼠体内Treg细胞增殖能力、抑制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体内免疫平衡的破坏、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参与MRL...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P.acnes)诱导的小鼠耳部炎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P.acnes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四环素混悬液及不同浓度的枇杷清肺饮加减方灌胃2周,比较治疗后各组的皮损变化、耳郭厚度、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建模后,模型组小鼠出现了典型的炎性皮损,与治疗前相比,枇杷清肺饮加减方组治疗后小鼠皮损和耳廓厚度明显缓解;组织病理中炎性细胞、血清IL-1β、TNF-α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枇杷清肺饮加减方可明显抑制P.acnes诱导的小鼠耳部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cnes,下调炎症因子IL-1β、TNF-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 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 = 4.13、5.96,均P < 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62、4.38,均P < 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 ± 0.05、0.68 ± 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 ± 0.05、0.51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 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