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低速离心法去除细胞培养中霉菌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2.
目的通过观察番茄红素对长波紫外线(ultraviloet A,UVA)反复照射大鼠皮肤中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形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RNA表达的影响.为寻找新的预防光老化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VA照射组(UV)、UVA照射+番茄红素灌胃组(UV+L)。UV组和UV+L组给予UVA照射(每次剂量20J/cm^2.每周3次,共12周,累积剂量720J/cm^2)。UV+L组予番茄红素油树酯灌胃(每日1次,每次5mg,共16周),C组和UV组相应不给予番茄红素油树酯灌胃。经处理后以半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改良微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比色法检测各组皮肤中MMP-1、MMP-2、MMP-9mRNA表达水平及MDA含量。结果UVA反复照射后,UV+L组皮肤中MDA含量及MMP-1、MMP-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UV组(P〈0.01;P〈0.01),两组间MMP-9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可明显抑制UVA反复照射大鼠皮肤中MMPsmRNA表达和MDA形成,提示系统性应用番茄红素对UVA致大鼠皮肤光老化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自 1980年以来收治的 14例皮肤淋巴瘤患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38~ 81岁 ,平均年龄 6 1岁 ,起病至确诊的时间 2个月~ 4 0年 ,平均 12年。1.2 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10例表现为身体多部位的边界清楚的表面光滑或有细小鳞屑的红斑及斑块 ,4例表现为多发性结节、包块 ,其中 1例包块破溃 ;全身皮肤受累者 7例 ,仅躯干、四肢受累者 7例 ,6例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6 14 ) ,曾在外院诊断“湿疹”、“瘙痒症”、“类银屑病”等 ,予一般对症治疗无效 ;(…  相似文献   
124.
上皮细胞中含有一种细胞连接结构——桥粒。我们从牛鼻表皮组织中初步将桥粒成分提取出来,在电镜下观察,桥粒结构保存较好。提取的桥粒成分作SDS-PAGE,结果与有关文献比较,我们认为DPⅠ可能有3种成分,DPⅠ_a、Ⅰ_b、Ⅰ_c,分子量分别为235、226和215kd;DPⅡ可能有DPⅡ_a、Ⅱ_b、Ⅱ_c3种成分,分子量分别为206、198和186kd;DPⅢ有2种成分,DPⅢ_a、Ⅲ_b,分子量为81和86kd。其它蛋白成分与文献报道相似。DPⅣ分子量为82kd,DGⅠ分子量为150kd,DGⅡ_a、Ⅱ_b分子量为135和118kd。另有一小分子量蛋白,分子量为22kd,可能是DGⅢ。  相似文献   
125.
126.
人高亲和力IgE受体 (FcεR1)由 1条α链、1条 β链和两条γ链构成。我们建立的编码膜外区α链的膜外区α链 (αtcDNA)与文献对比[1 ,2 ] ,有两处发生碱基置换 ,该置换是否会导致αt蛋白的抗原表位改变 ,是否会影响与IgE的结合 ,为此我们进行了抗原表位预测。1 方法  人FcεR1膜外区α链氨基酸序列见图 1,αtk代表Kochan分离克隆的cDNA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2 ] ;αts表示由我们克隆的c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1 ] 。划横线代表两处由碱基置换所致的氨基酸替换 ,分别为 13 4位的组氨酸→精氨酸 (H…  相似文献   
127.
128.
例1.女,13岁。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萎缩性斑12年,渐增多、增大,无痛痒,于2003年6月3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儿1岁左右时双侧上臂伸侧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色素减退斑,无红肿、疼痛等症状。皮损不能自行消退,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多,并发展成为凹陷性柔软瘢痕,未进行诊治。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散在分布0.5cm×0.5cm~3.0cm×4.0cm大小不等的淡白色萎缩性瘢痕,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皮纹较深,表面无鳞屑,触之柔软易起皱。双侧肩部、背部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色素减退斑。例2.女,14岁。躯干及上肢反…  相似文献   
129.
患者女.41岁。因右颈部、右手相继出现脓肿、破溃、流脓伴疼痛1年余,左臀部出现脓肿1个月就诊。自觉凌晨出汗,无午后低热、乏力.无咳嗽、咳痰及咯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少许细湿咿音,腹壁无揉面感。脊柱无畸形,无叩、压痛。皮肤科情况:右颈部、右手掌、右手背均可见一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溃疡,深  相似文献   
130.
患者女,40岁.因口腔反复破溃,伴疼痛6年,全身散发红斑、结节、糜烂3年,于2006年5月至我科就诊。患者自述6年前口腔不明原因破溃.疼痛.曾在当地医院口腔科就诊,疑诊为扁平苔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慢性皮炎样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