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铵盐和磷酸作为萃取剂抽提分离甲苯二氨烷硫化反应的反应混合物,重点考察在单级抽提分离过程中,工艺条件对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宜的分离条件为:混合时间为15min,萃取温度为常温,萃取剂与原料的体积比为2,萃取剂的质量分数为0.025。在此条件下,二甲硫基甲苯二胺的质量分数可以由0.814提高到0.949,回收率为95.1%。  相似文献   
22.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自制挤条成型的ZSM-5型含钛(TS-1)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丙烯气相进料,并预先与双氧水的甲醇溶液混合,系统考察了液体空速、丙烯与过氧化氢摩尔比、反应温度、双氧水甲醇混合溶液中双氧水浓度以及水含量等工艺条件对丙烯直接环氧化连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压力为0.7MPa,反应温度为50℃,进料中wH2O2=0.015,进料液体的质量空速为48h-1时,双氧水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分别在90%和85%以上。  相似文献   
23.
以2,4-二胺基甲苯(TDA)和二甲基二硫为原料,以卤化亚铜配合物为催化剂,制备二甲硫基2,4-二胺基甲苯(DMTDA)。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制备DMTDA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与TDA的摩尔比为0.05。由实验还可知配位催化剂失活是由于二甲基二硫与催化剂中的部分配体发生了反应,催化剂配体的流失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通过研究直馏、焦化及催化柴油的含硫化合物的结构与分布、含硫量、含氮量以及芳烃含量等性质差异,采用CoMo和NiMoW两种柴油深度脱硫催化剂对比考察了不同柴油的深度脱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直馏柴油采用CoMo型催化剂效果较好,焦化柴油和催化柴油采用NiMoW型催化剂更有利于烷基取代的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脱除。处理二次加工柴油时,NiMoW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脱氮和芳烃饱和能力。  相似文献   
25.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在分析加氢精制、中压加氢改质和高压加氢裂化生产的低硫和超低硫柴油馏分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柴油的理化性质与润滑性能的关系;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每克柴油中硫少于200 μg的加氢柴油润滑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7%以内。从模型方程的系数来看,黏度高、氮含量高、而环烷烃含量低的超低硫加氢柴油的润滑性能相对要好。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超低硫柴油和加氢精制柴油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26.
Th17细胞是近来发现的一类不同于Th1,Th2的另一种CD4+T细胞的新亚型,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H17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IL-23,TGF-β等能够加重气道炎症及促进气道重塑,气道炎症反应又能够破坏Th17/Treg平衡,从而促进哮喘发作。因此以Th1/Th2/Th17等为靶点,通过抑制或者调节这些细胞的功能,从炎症反应的上游进行阻断、调节Th17/Treg平衡,影响哮喘基因调控及编码的蛋白,进而改善体质,为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7.
采用固体混合酸在搅拌反应釜中催化FCC汽油进行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研究了载体催化剂在不同硅铝质量比下的B酸、L酸和总 酸含量、催化剂混合酸的负载量、混合酸的质量比以及不同焙烧温度对酸量的影响,考察了酸分布、酸量与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关系 ,分析了FCC汽油烷基化反应前后的烃组成和辛烷值。结果表明:当载体中w(Si)为0.6~0.7时,催化剂中B酸含量最大;当混合酸负 载量为60%,焙烧温度为500~550 ℃时,催化剂的总酸量最大,此时催化剂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的活性最高,噻吩硫的转移率达到 93.7%。在烷基化反应前后,FCC汽油油品的组成变化不大,烯烃含量略有降低,辛烷值下降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28.
采用过量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Au-/C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u-/C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考察温度、空速和反应物配比对Au-/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基于Au-K/C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即:反应温度170 ℃,乙炔空速120 h-1,原料配比VHCl/VC2H2=1.10。在该条件下,对Au-K/C催化剂连续进行120 h的活性考察,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无明显降低,乙炔转化率大于96.0%,氯乙烯选择性不低于99.5%。  相似文献   
29.
采用极性溶剂乙酸乙酯(E)-硫醚(S)脱除胜利减压渣油中沥青和金属Ni,考察了渣油胶体的沉降行为,得到了脱沥青油(DAO)高收率和金属Ni脱除率(D_(Ni))最佳实验室条件:E-S组成比90:10(重),溶剂比30(重)。常压下0℃沉降,DAO为59%,D_(Ni)为63%。同时脱油沥青可改质为建筑或道路沥青。进而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中Ni化合物的分布,应用XRD分析了C_S~(?)沥青质,探讨了E-S脱沥青脱金属Ni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通过丙烯酸高碳酯与马来酸酐二元共聚进行胺解反应得到一系列新型高凝原油降凝剂,并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丙烯酰高碳胺与共聚物结合后的降凝剂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幅大于10℃;进一步回归出加剂和未加剂原油的全粘温方程,方程呈对数关系.实验证明:加入富含胺基的大分子降凝剂后,原油的流动性能变好,析蜡点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