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医学中有2/3的医学术语来自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基础[1]。我室承担留学生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10年,初步创建了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文就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面的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局部解剖学作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课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提升教学效果起着更为关键影响。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结合局部解剖学教学各环节特点,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学生在学习上发挥主体作用。如,在预习和复习环节,通过图片绘制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解剖操作环节,通过对解剖结构与临床疾病关系的讨论及变异结构识别,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考核评价环节,采取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保证对学生评价的客观公正。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为了加速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不断扩大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1]。医学专业学位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能力[2]。外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解剖学基础是决定其临床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其培养质量的关键[3]。为此,我们进行了外科专业研究生应用解剖学实验平台建设的实践,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练雪梅  毕恣  冉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31-3032
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招生规模、办学层次及办学效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基本能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2004年我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5人(此数不包括农村村医务室医务人员),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依然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5.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尝试建立《局部解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把考试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课程教学不但重结果、而且重过程: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地减少了靠一次期末考试定成败的偶然性。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和叠加的综合成绩评定.使考试测验自始至终都能起到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监控教学全过程,是建立该体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构建rAQP4-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AQP4-M1的CHO细胞系.方法 应用RT-PCR从大鼠脑组织中扩增rAQP4-M1,并将PCR产物双酶切后插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过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的pcDNA3.1(+)/rAQP4-M1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rAQP4-M1的CHO细胞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rAQP4-M1在该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rAQP4-M1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AQP4-M1在CHO细胞膜上稳定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可见34×103处的阳性条带,表明rAQP4-M1在该细胞系中成功表达.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证实了rAQP4-M23而不是rAQP4-M1参与了正交排列颗粒(orthogonal arrays of particles,OAPs)的形成.结论 rAQP4-M1在CHO细胞系中稳定表达成功,rAQP4-M1未参与OAPs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小鼠嗅黏膜中水通道蛋白1对嗅觉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AQP1)在小鼠嗅黏膜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嗅觉形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野生型和AQP1基因敲除小鼠嗅黏膜中AQP1的表达差异;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含对照实验)、嗅觉迷宫实验(含对照实验)2种嗅觉行为学方法以及气体刺激性嗅觉电位记录(electroolfactogram,EOG)检测2组小鼠嗅觉功能的差异.结果 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均证实了AQP1基因敲除小鼠嗅黏膜中没有AQP1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QP1主要分布于嗅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嗅神经束膜上.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埋藏食物小球实验中第1、2天2组寻找食物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天和对照实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嗅觉迷宫实验中2组除对照实验外,寻找食物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体刺激性诱发电位结果显示,2组小鼠嗅黏膜在不同气压强度饱和Trithylamine作用下的嗅觉电位波形相似,波幅均随气压的逐渐增加而增大;而在相同气压作用下,AQP1基因敲除小鼠嗅觉电位的波幅低于野生型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主要分布在嗅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嗅神经束膜上;AQP1基因敲除小鼠的嗅觉敏感性较野生型小鼠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嗅神经元兴奋性没有差异.AQP1可能在嗅觉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8.
水通道蛋白9表达与大鼠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在大鼠缺血性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脑水肿区的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9及其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缺血后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部分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大鼠穹隆下器官、脉络丛、大脑皮质、视上核、海马等部位AQP9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48~72h达峰值;脑组织含水量亦在72h达高峰.结论:随缺血性脑水肿的出现,AQP9及其mRNA表达上调,提示AQP9可能在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通道蛋白-4(AQP4)是水通道蛋白家族的一个亚型。大量的研究表明脑水肿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AQP4的表达可能是防治脑水肿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0.
水通道蛋白-4在急性高眼压大鼠眼组织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离眼压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眼组织的表达变化,以探讨AQP4与某些眼压畀常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前房加压灌注法制作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AQP4庭其mRNA在眼组织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QP4及其mRNA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明显增强,主要集中在节细胞层、内核层。结论急性高眼压状态下,AQP4反其m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增加,提示AQP4可能参与了高眼压所致视网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