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血栓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 病理过程导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永久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提供可靠的心率支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发生,提高起搏器疗效,已受到临床医师密切关注。本文对在我院2003年2月-2008年11月安装的53例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院在采用 型复合换能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中 ,发现它兼有明显改善睡眠的作用 ,为观察 型复合换能疗法对睡眠的治疗作用 ,从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收治门诊、住院失眠患者 2 4例 ,疗效明显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各种原因所致失眠 2 4例 ,其中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 2 8~ 67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 1 8例 ,继发癫痫 1例。病程从数天至 3年不等 ,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或彻夜难眠 ,白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2 治疗方法采用广东南海康兴医学科技实业公司制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瘀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改善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ET-1、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ET-1、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益气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较单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患者血清ET-1、Hcy、hs-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一旦延误治疗,后果严重。所以要求临床医生初诊时即要明确诊断。2006-2011年我院共收治主动脉夹层31例,首诊误诊但最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4例,误诊率达45.2%。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5~90岁,平均65岁。有高血压史9例,血压平素正常3例,血压平素未检测2例。1.2临床表现胸痛3例,其中1例疼痛向左上臂放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SCF/N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152例, 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SCF/NR组和正常血流组,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BMI、高血压史、家族史、吸烟、饮酒、术前TIMl血流分级、killip分级、尿潜血、左心室舒收末内径、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位置、弥漫程度、介入治疗方法、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WB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I)、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脂蛋白a(LPa)、血清胱抑素C(Cys c)、K+、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 2聚体(D D)、病变血管支数、病变血管长度、病变血管直径、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NR组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高于无SCF/NR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CI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常见治法有益气健脾法、益胃生津法、清热解毒法、理气散结法、活血祛瘀法及化痰祛湿法等。然调肝法在预防胃癌发生,对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胃癌从肝论治,当首重疏肝,还当结合平肝、清肝、补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TEOA)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旨在为DLBCL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DLBCL细胞株OCI-LY3源于中国科学细胞库,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设置5个复孔,观察组加入不同浓度(5、10、15、20、25、30、35、40、45、50 μmol/L)的TEOA于细胞培养箱培养12 h,采用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2组DLBCL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DLBCL细胞的凋亡和侵袭情况,MTT法检测DLBCL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2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 收集2组研究数据并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TEOA作用后24、48、72 h观察组细胞增殖率为(39.24±3.95)%、(57.08±5.87)%、(114.08±14.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9±5.02)%、(95.12±9.64)%、(210.45±2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膜细胞数[(38.14±3.77)个]明显低于对照组[(92.25±9.24)个],而细胞凋亡率[(12.14±1.24)%]明显高于对照组[(3.64±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OA可增加DLBCL OCI-LY3细胞内ROS的水平,并有效上调OCI-LY3中p38、p-Chk1、p-Chk2、γ-H2AX的表达水平。  结论  TEOA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同时有效诱导细胞凋亡及ROS的表达,TEOA作用于DLBCL OCI-LY3细胞可促进p38、p-Chk1、p-Chk2、γ-H2AX的表达,并诱导p38 MAPK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9.
余健  连苗军  何正飞  陈志云 《浙江医学》2014,(12):1038-1041
目的:观察黄芪黄酮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观察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变化;采用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技术,测定内皮细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Hcy(10-3mol/L)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舒张幅度为:(66.26±3.71)%],黄芪黄酮(10-2,10-1,1,10g/L)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改善Hcy(10-3mol/L)所致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伤[(66.71±7.29)%,(74.67±6.64)%,(81.73±5.92)%,(85.94±5.85)%,均P<0.01],其作用与SOD类似,而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 NAME)可以阻断黄芪黄酮的作用。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Hcy显著抑制内皮细胞NO产生[(7.53±1.31)vs(16.61±1.52)×10-6mol/g,P<0.01],抑制NOS[(3.28±0.24)vs(8.35±0.37)kU/g,P<0.01]和SOD活性[(8.69±1.54)vs(14.74±1.57)kU/g,P<0.01]、以及诱导超氧阴离子的生成[(179.14±14.82)%vs(100.00±8.95)%, P<0.01];而黄芪黄酮(1g/L)和SOD均可逆转Hcy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均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黄芪黄酮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改善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NOS-NO途径,从而具备血管内皮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抗肿瘤中药南蛇藤中的二萜类化合物雷酚萜(Triptonoterpene)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雷酚萜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雷酚萜对胃癌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凋亡实验评估雷酚萜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实验(JC-1)检测雷酚萜对胃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雷酚萜对胃癌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用来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重要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雷酚萜干预BGC-823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的增殖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雷酚萜高浓度组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且呈蜂窝状;雷酚萜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而且被PI染色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雷酚萜组细胞中表示JC-1聚集的红色荧光减弱,表示JC-1单体的绿色荧光增强;另外雷酚萜组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雷酚萜干预胃癌细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