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00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1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上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置管时送管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术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置管术送管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管,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高凝状态、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患者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分娩时血栓及DIC发生率和总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43.33%显著低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分娩时对患者及新生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43.
探讨胆囊结石与胆囊组织IL1-SymbolbA@表达及其成熟分泌的相关性。 〖HT5”H〗方法〖HT5”K〗〓收集胆结石胆囊及其胆汁样本21例,其中胆固醇结石4例、色素结石7例、混合结石10例,采用PCR检测细菌感染情况,ELISA检测胆汁中IL1-SymbolbA@, 蛋白印迹杂交方法检测IL1-SymbolbA@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胆囊黏膜IL1-SymbolbA@表达,并分析临床相关性。结果在排除伴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 结石患者胆汁IL1-SymbolbA@含量在1.93~11.80ng/ml,混合结石组胆汁IL1-SymbolbA@(4.753±2.651)显著高于胆固醇结石组(2.640±0.167)和色素结石组(2.762±1.081) (P<0.05);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杂交检测表明胆囊黏膜proIL1-SymbolbA@、IL1-SymbolbA@高表达,推测是胆汁IL1-SymbolbA@重要来源之一、 并示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有炎症小体激活。结论胆结石患者在非细菌感染情况下,胆汁IL1-SymbolbA@增加可能与胆囊黏膜细胞炎症小体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补肾活血汤提取物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有效部位。【方法】补肾活血汤(全方组)及其拆方(补肾组、活血组)分别用溶剂极性递增法提取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以及水4个部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传至第3代采用表面抗原鉴定,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将上述补肾活血汤提取物按浓度梯度处理细胞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最有效部位及其最佳浓度。用补肾活血汤最有效部位处理细胞, 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均具有不同程度维持细胞活性的作用。其中以补肾组乙酸乙酯部位、全方组乙酸乙酯部位及活血组乙酸乙酯部位最为有效,且呈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100μg/mL为最佳药物浓度,并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补肾活血汤有效部位处理细胞后,细胞增殖速度与数量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以补肾组最有效,全方组次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有效部位处理细胞后,处于增殖期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以补肾组最有效,全方组次之。【结论】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有效部位在补肾组乙酸乙酯部位,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于增殖期细胞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感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该种术式具有众多临床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对2020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送检的一起疑似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开展病原检测,对其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分型和系统发育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6例疑似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定性检测, RT-PCR扩增SFTSV S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核苷酸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6例血清样本中,SFTSV核酸阳性5例。5例核苷酸高度同源,其中4例S片段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100%,1例与其他4例间同源性为99.7%;最大相似株为江苏2014年分离株JS2014-06、2015年分离株JS2015-26,同源性100%。5例均聚集在C2亚型分支上。结论 聚集性疫情SFTSV基因型为C2型,与近年来国内分离株亲缘关系近。需加强监测和宣教,关注病毒的进化与变异。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社会化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规范执行制度、节约成本、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工作、改善工作模式,实施集中式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细节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应用前对比P0.05。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并能够与临床科室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沟通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实施社会化护理服务措施,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节约供应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放射性核素177Lu标记的叶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的体内靶向分布,评价腹腔灌注纳米粒子治疗小鼠卵巢癌腹膜转移瘤及腹水疗效。方法 制备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向人卵巢癌移植瘤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粒子后4、24、72 h和7 d,行微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micro-SPECT/CT)显像,观察纳米粒子体内分布情况。将12只人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裸鼠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化疗组(顺铂3 mg/kg,2次/周)和粒子组(177Lu-FA-DOTA-PEG-PLGA粒子18.5 MBq),每组4只,腹腔灌注给药。7 d后行活体荧光成像评价腹腔肿瘤生长情况,计算相对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Ki67增殖活性,比较治疗后各组腹水体积。结果 micro-SPECT/CT显像显示,移植瘤放射性浓聚,24 h肿瘤肌肉摄取比值(T/M)最高,为2.81±0.49。活体荧光成像显示,腹腔给药治疗后,粒子组、化疗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腹腔肿瘤荧光强度分别为(1.45±0.19)×1010、(2.21±0.36)×1010和(2.63±0.79)×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29);粒子组和化疗组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GI)分别为35.6%和18.6%。粒子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AI)均高于阴性对照组(F=9.96,P=0.009),粒子组和化疗组的Ki67指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F=9.93,P=0.013),粒子组和化疗组腹水体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F=13.43,P=0.006)。结论 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可行小鼠卵巢癌靶向显像,腹腔灌注后局部滞留和降解吸收,抑制卵巢癌腹膜转移瘤和腹水生长,为晚期卵巢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
臭鼻克雷伯杆菌败血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 ,5岁。于入院前 5d无明显诱因自觉咽疼 ,颜面出现小疱疹 ,破后红肿。 2d后高热 ,咽痛加重 ,周身皮疹 ,口周、会阴等处红肿。在当地医院按猩红热用青霉素治疗 ,未见好转 ,于 1999年 8月 10日入我院。既往健康。体检 :体温 3 9.7℃、脉搏 12 8次 /min、呼吸2 0次 /min、血压 13 / 9kPa(1mmHg =0 .13 3kPa) ;热病容 ,精神萎靡 ;皮肤、巩膜无黄染 ;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且可见散在的小水泡疹 ;口周、眼周、颈后、腋窝、会阴等处皮疹密集融合成片 ,色暗红 ,触痛 ;下颌淋巴结肿大 ,活动尚好 ,有触痛 ;口…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3例脊柱结核并发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D4 +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神经功能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情况等,分析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8.4±11.3)min,平均出血量为(490.6±101.5)ml,无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0±0.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8.2±0.6)分,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的ESR和CRP分别为(9.3±2.6)mm/1h和(4.8±1.2)mg/L,较术前的(79.4±4.6)mm/1h和(57.5±5.9)m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66,P=0.000;t=47.73,P=0.000);经围手术期管理及后续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67.5±38.5)个/μl,较术前的(233.3±41.1)个/μl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P=0.001)。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符合Bridwell Ⅰ~Ⅱ级标准,植骨融合中位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器断裂。2例患者术后1d出现癫痫,5例术后肺不张、高热,11例术后出现腹胀,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脊柱结核并发AIDS的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