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方法以中国汉族人群中的72个情感性精神障碍核心家系(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56例,重性抑郁症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家系调查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并结合心理测评工具,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其5-HT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第2内含子[数目可变的顺向重复(VNTR)]和3’端非编码区(3’UTRG/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连锁不平衡(TDT)分析。结果5-HTT基因中的VNTR与3’UTRG/T2个位点组合单体型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存在关联(TDT-x^2=4.08,经Monte Carlo逼真法1000次重复校正后的经验P值=0.04),其他各位点5-HTTLPR、VNTR、3’UTRG/T等位基因与情感障碍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其他位点组合的单体型分析也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5-HTT基因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病因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2.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目前精神疾病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进一步研究的方法。方法 本文对近 10年来国内外有关攻击行为遗传相关因子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作者近期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 5 HTTLPR关联性分析的结果 ,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并对进一步研究发表了看法。结果 目前对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较多的是 5 HTTLPR与攻击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结果不同疾病的攻击行为 ,不同的暴力程度 ,得出的结论不同。结论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和重复实验来完成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从Y染色体DNA序列中筛选新的Y-STR基因座,调查其在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65377; 【方法】 在人类Y染色体DNA序列中查找Y-STR基因座,确定它们在Y染色体上的定位并测序,与已报道的Y-STR基因座比较&;#65377;检测汉族(广州地区)无关男性群体中这些Y-STR基因座单体型&;#65377;【结果】 鉴别出5个Y-STR基因座(DYS709,DYS720,DYS721,DYS722和DYS723),其中3个STR基因座是新发现的,另2个基因座与在线报告的重叠&;#65377;所有5个STR基因座都是男性特有的&;#65377;它们的扩增产物长度介于185 bp ~ 278 bp&;#65377;在108例汉族无关男性个体中发现DYS709有6个,DYS720有11个,DYS721有4个,DYS722有6个,DYS723有6个等位基因&;#65377;在本组群体中发现95种单体型,其中84种只出现1次&;#65377;单体型多样性达0.997 2 ± 0.001 2&;#65377;【结论】 这组5个Y-STR基因座可望应用于汉族群体的有关研究中&;#65377;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HLADQA1相关疾病的研究及人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法对广东汉族人群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根据出现扩增产物所用的序列特异性引物,直接分析判断受检查者的基因型别。结果:146例广东汉族健康无血缘关系个体中共检出10个等位基因,以DQA10301的频率(0.291)最高,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相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纯合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相比,P>0.95,家系调查及重复性试验显示结果可靠。结论:广东汉族HLADQA1基因与其他10组华人群体的资料比较,总体检验有显著差异,但均以DQA10301的频率最高,显示华人的遗传系统既有共性亦有各自的特点,南方汉族人群体间或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显示南方华人群体遗传背景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5.
细胞之间介质传导的pCEAcd-tk/前药体系的旁观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语彬  童大跃  伍新尧 《癌症》2000,19(4):311-313
目的 :探讨融合自杀基因 pCEAcd tk/前药体系的旁观者效应的机理。 方法 :质粒 pCEAcd tk提取后 ,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到SPCA 1细胞中 ,与未转染的SPCA 1细胞混合 (2∶8)后接种到 96孔培养板中 (每孔 3× 10 3 ) ,加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 [5 Fluorocytesine ,5 FC(5 μmol/L) ]和 [丙氧鸟苷 (Ganciclovir ,GCV(10 μmol/L) ],培养 5天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而观察旁观者效应。利用细胞种植密度的稀密和取转导了 pCEAcd tk融合基因的SPCA 1细胞 (处理细胞 )加前体药物的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对未转染细胞SPCA 1的毒性探讨旁观者效应的传递方式。结果 :融合基因pCEAcd tk/前药体系的旁观者效应在细胞密度较低时更明显 ,处理细胞的细胞培养液具有细胞毒性。结论 :融合自杀基因 pCEAcd tk/前药体系的旁观者效应的传递方式之一是通过细胞之间的某些介质传递。  相似文献   
86.
精液乙二醛酶I分型与男性不良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干扰素联合冬凌草甲素对白血病 U 93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浓度 2× 1 0 6 U / L的γ-干扰素与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U 937细胞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应用流式细胞仪、锥虫蓝染色及 Hoechst332 5 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 ,TRAP- PCR- EL 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γ-干扰素与冬凌草甲素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 U937细胞的生长 ,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并降低 U937细胞端粒酶活性 ,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 :γ-干扰素与冬凌草甲素联合应用对白血病 U937细胞具有明显的增生抑制作用 ,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ATM基因突变与细胞辐射敏感性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AT唯一的致病基因,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有小脑退化、免疫缺陷、染色体不稳定性、细胞周期紊乱,对放射线及类射线细胞毒药物极度敏感等。由于AT患者这种特殊的遗传性的辐射敏感性,使得ATM成为放射生物学界研究辐射敏感性机制的重要对象之一。笔者就ATM基因的结构功能、ATM基因突变和细胞辐射敏感性机制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对冬凌草甲素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1000U/ml的γ-干扰素与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台盼蓝染色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γ-干扰素与冬凌草甲素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降低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 γ-干扰素与冬凌草甲素联合应用对白血病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足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0.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境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5-羟色胺系统中,由于5-羟色胺转运体多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前膜,在5-羟色胺重摄入突触前膜神经元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5-羟色胺功能系统的一些相关基因是心境障碍的候选基因.目的探讨心境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设计采用成组设计方法,以患者及其父母所组成的核心家系为观察对象,把父母作为患者的"内对照",通过传递/传递不平衡检验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单位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象以2001-06/2002-06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心境障碍核心家系作为观察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心境障碍诊断标准.方法所有被试者进行自编家系调查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测试.然后进行基因组DNA制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其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中启动子区(5-HTTLPR)、第2内含子(VNTR)和3'端非编码区(3'UTRG/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连锁不平衡(TDT)分析.主要观察指标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3个位点等位基因以及3各位点组合的单体型与心境障碍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结果共收集完成72个家系,247人,选择其中适合遗传关联分析的72个核心家系的232人进行分析.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中的VNTR与3'UTRG、T 2个位点组合单倍型与心境障碍存在关联(TDT-x2=4.08,经Monte Carlo逼真法1 000次重复校正后的经验P值=0.04),其他各位点5-HTTLPR、VNTR、3'UTRG/T等位基因与心境障碍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其他位点组合的单体型分析也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在心境障碍的遗传病因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