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髋关节结构稳固,只有在强大暴力下才能脱位,患者多为活动能力强的青壮年,其治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多见,其次为高处坠落伤,根据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央型脱位。尤以后脱位最常见[1]。本科自2001年~2006年年间,应用蹲起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27例,通过本文介绍的复位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畸形的疗效.方法 针对73例不同膝关节畸形全膝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应用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 术中93.1%的膝关节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伸屈间隙内外侧平衡,伸屈间隙相等,术后一年随访65例,优良率90.8%.结论 针对不同膝关节畸形行相应的软组织松懈,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方法 4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分离的患者,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31例,其中Ⅲ度22例,Ⅳ度9例;旋前外旋型8例中Ⅲ度6例,Ⅳ度2例;旋前外展型Ⅲ度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使踝穴结构恢复正常。参照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45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优良率88.9%。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能够使踝关节功能获得最大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克氏针锁定板联合应用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4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42例,Ⅳ型3例。采用克氏针锁定板联合,所有手术均植骨。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参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良率86.6%。结论克氏针锁定板联合应用,使跟骨骨折固定早期更稳定、更坚强,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 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分布特点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量表(CIDI 1.0)对辽宁省3个市3个县13 358名18~65岁城乡居民进行入户面访。结果全部调查者和饮酒者的酒精使用障碍终生患病率分别为4.24%和16.17%,12月患病率为3.45%和13.59%,2周患病率为2.70%和10.93%;酒精使用障碍终生患病率与饮酒频率和饮酒量呈剂量-效应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01,95%CI=1.28~3.15)、离婚(OR=2.09,95%CI=1.30~3.36)、吸烟(OR=1.35,95%CI=1.08~1.68);饮酒量、饮酒频度是辽宁省城乡居民酒精使用障碍终生患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55岁(OR=0.63,95%CI=0.45~0.86)危险性较低。结论男性、25~54岁、吸烟者及离婚者为酒精使用障碍高发人群和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格拉哥斯评分法(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醒脑静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纳洛酮,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及ADL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患者死亡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和控制现状,探讨该人群血压水平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5县≥35岁农村居民共5 122人进行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服药控制率分别为34.6%,36.68%,21.78%,3.05%和13.99%;高血压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P0.01);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和治疗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控制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普遍高发,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和患者中2、3级血压比例高,控制水平低下,亟需提高综合干预的质量。  相似文献   
69.
“辽宁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在辽宁省内六个示范县展开,每县推广16~18项西医、中医和计生适宜技术,其中2/3的技术将推广至乡村。大洼县推广13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主要有高血压的筛查与管理和规范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针灸治疗关节炎和肩周炎等对农村农民危害较大的、常见的疾病。乡村卫生人员作为“十一五”技术推广的主体,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推广积极性将直接影响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70.
观察HFRSⅠ、Ⅱ型灭活疫苗人体接种后的抗体持续性。方法:采用IFAT、MCPENT法检测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结果:大洼县用上海产沙鼠苗(Ⅰ型)加强免疫后回年,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23%,荧光抗体阳性率为774%;葫芦岛市用地鼠苗(Ⅱ型)加强免疫后1年,中和抗体及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4%、77.1%。结论:两型疫苗免疫后抗体均有较好的保护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