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心脏包虫病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心脏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有症状16例、无症状5例,体检阳性11例、阴性10例,包虫免疫试脸阳性17例、阴性4例,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全身麻醉下行心脏及心包包虫手术19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5~72个月,1例手术后10个月死于心力衰竭,3例复发.结论:心脏及心包包虫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脏B超检查有重要诊断意义,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飞  霍强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心脏杂志》2009,21(1):110-112
目的 探讨心脏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55例应用IABP心脏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本组总病死率42%,其中冠心病患者手术死亡率(36%)低于非冠心病者的手术死亡率(64%,P<0.05);术前应用IABP患者手术死亡率(0%)明显低于术中(40%)和术后(50%)应用IABP的患者(P<0.05);IABP辅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脏病基础情况以及IABP的正确操作和使用的指征和时机。  相似文献   
43.
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止血环酸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应用止血环酸(tranexam ic acid),观察其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方法50 例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止血环酸组和对照组,用双盲法进行实验。止血环酸组术前静脉注射止血环酸10m g/kg,预充液中加5m g/kg(总量累计超过1g 者,按1g 计算,2/3 g 静脉注射,1/3 g 加入预充液中);对照组分别加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转流前、后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观察术后 24 小时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转流后两组血小板功能均有下降,但对照组明显低于止血环酸组( P< 005);转流后止血环酸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 P> 005);转流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转流前( P< 001),且明显低于止血环酸组( P< 005);出血量和输血量止血环酸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止血环酸能有效保护血小板,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44.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儿 男 ,1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查体 :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 3/VI级收缩期杂音 ,P2 亢进、分裂。心功能I级。心电图示双室肥厚。X线胸片示肺充血 ,肺动脉段膨隆 ,左、右心室大。心脏B超示房间隔完整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室缺 ) 2 9cm ,左向右分流 ,少量右向左分流 ;二尖瓣前叶脱垂 ;不除外动脉导管未闭。血气分析PaO2 78 6mmHg(1mmHg=0 133kPa) ,SaO2 0 95。诊断 :大室缺伴肺动脉高压。1999年 3月手术。术中测肺动脉收缩压 6 9mmHg(桡动脉收缩压 10 5mmHg)。心外探查无动脉导管未闭 ,无左上腔。经…  相似文献   
45.
去氨加压素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减少出血量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对体外循环术后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择期手术的非紫绀性先心病病人41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21),用药组(n=20),采用双盲法进行试验,用药组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5min,ACT〈130s后,DDAVP0.3μg/kg,稀释至50ml、15min静脉输入,对照 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病人术隧、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和经1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术前应用前列地尔的意义。方法 56例CHD合并PH的患儿,术前予前列地尔100μ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微量泵泵入,0.02~0.05μg·kg~(-1)·min~(-1),每日持续用药8~10h,连续用药14~18d。对比分析用药前后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周围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前列地尔治疗后,CHD合并重度PH患儿mPAP显著降低(P<0.01),而LVEF、SaO_2及PaO_2均不同程度提高(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用前列地尔治疗后可明显改善CHD合并重度PH患儿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2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和9例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总补体活性(CH_(50)),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测定。转流15分钟后血清CH_(50)和C_3明显降低。阻断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没有导致CH_(50)和C_3进一步降低。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组术后即刻以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血清CH_(50)和C_3均无明显改变。体外循环组C_3术后24小时,CH_(50)术后48小时恢复术前水平。CIC在转流过程中以及术后无明显改变。经统计处理,CIC与CH_(50)和C_3之间无相关关系。提示转流术中血清CH_(50)和C_3降低不是由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而是激活消耗。  相似文献   
48.
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摘要)乔峻张立生木拉提申康王幼平高晓明马松峰⒇主动脉窦瘤是较少见的心脏畸形,我院自1981年7月至1995年10月间手术治疗3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7~50岁。37例中仅4例无症状...  相似文献   
49.
随着前列环素(Prostacycliu以下简称PGI_2)研究的进展,对体外循环期间PGI_2的代谢和生物学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近4、5年来,将PGI_2应用于临床体外循环,为预防,治疗和消除体外循环术中血栓形成,非外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以及保护实质性器官的损害,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50.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m 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icalprocedure)不但可避免一些标准心内直视手术的创伤 ,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且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此我院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2 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就术中麻醉处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 2 4例 ,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2~ 36岁 ,体重 13~ 6 9kg。房缺 (ASD) 15例 ,室缺 (VSD) 8例 ,主动脉窦瘤破裂 (Valsalva) 1例 ,心功能 ~ 级 (NYHA) ,ASA ~ 级。1.2 麻醉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