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阿托伐汀联用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78例,血清胆固醇正常。单用依那普利组38例,12I服依那普利10mg/d;联用阿托伐汀组40例,口服依那普利片10mg/d和阿托伐汀20mg/d。观察12周,每2周记录血压1次。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单用依那普利组脉压从治疗前(74±8)mmHg降至(68±6)mmHg;联用阿伐他汀组脉压从治疗前(75±7)mmHg降至(60±6)mmH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5,P〈0.01)。结论阿托伐汀联用依那普利有助于改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脉压,可降低老年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2.
凌红  严山  许岸高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8):868-870,872
目的 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Olympus GIF-Q240Z内镜对516例病人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利用其放大功能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并纪录,在观察及记录区内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发现溃疡病灶81例。糜烂性胃炎48例,内镜表现基本正常者387例。放大内镜及黏膜染色下胃小凹分为六型,内镜下表现基本正常的胃体、胃底胃小凹呈A型,胃窦则呈B型小凹,而糜烂性胃炎胃小凹形态77.0%呈C型,14.6%呈D型,6.2%呈B型,2.0%呈A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慢性炎症改变;81例溃疡病灶中26例胃小凹呈C型、33例呈D型,共占92.8%,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慢性炎症及符合良性溃疡壁改变。而4例呈E型者均为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胃小凹形态呈F型者18例,其中3例重叠E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为低分化腺癌。结论 胃小凹形态分型有助于临床对胃黏膜病变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金属夹钳夹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Olympus GIF-XQ240电子胃镜及Olympus钛夹(HX-600-090)及推送器(HX-5LR-1型),观察17例老年性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即时止血率达100%,无1例出现再发出血和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临床已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近6年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58 8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消化性溃疡的胃镜检出率、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性别构成比、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结果:胃镜检出消化性溃疡11 307例,总检出率为19.20%。其中十二指肠溃疡7 140例(63.15%),胃溃疡3 179例(28.12%),复合性溃疡988例(8.73%)。11 307例溃疡患者中Hp阳性者5 461例,总Hp检出率为48.30%。在年龄构成比方面,〈20岁人群组溃疡发病率(11.46%)最低,〉60岁人群组溃疡发病率(33.74%)最高。在发病季节方面,1~3月发病率(39.25%)最高,7~9月发病率(11.34%)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和Hp检出率比较低,老年人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患病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5.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2,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睡眠质量特征,观察GERD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经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收集到61例GERD症状人群,用阿森斯睡眠障碍量表进行评估,分析睡眠障碍与GERD之间的关系。采用u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GERD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GERD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分别为2.39%(24/1003)和2.94%(37/1259),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在GERD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7.4%(35/61)和17.2%(21/122),GERD组存在睡眠障碍比例高于普通人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AIS总均分高于普通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学历、体重指数(BMI)与GERD无明显相关性。有精神创伤(丧偶、离婚、分居)史及工作压力大者倾向于发生GERD。结论:GERD患者存在睡眠异常,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夜间苏醒和总睡眠质量3个因子及AIS总分异常。曾遭受精神创伤者及工作压力大者易发生GERD。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探讨NT-proBNP作为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顺序入选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行NT-proBNP检测的患者844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和不同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等分析对比各组间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NT-proBNP水平升高,左房直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NT-proBNP水平、患者年龄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升高,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年龄、左房直径、LVEDd、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NT-proBNP可能会成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8.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心包液中内皮素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心包液中内皮素(ET)浓度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1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术者,入院24 h内行经胸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采集静脉血和心包液各4 ml、心包组织100~150 mg,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上述样本中内皮素的含量.结果 心包液中ET显著高于其在血浆中的水平[(128.79±43.58) pg/ml对(102.71±39.81) pg/ml,P=0.003).心包组织匀浆中也有较高浓度的ET.左室射血分数(LWF)小于0.50的病人心包液和心包组织中ET含量显著高于LV盯大于0.50,并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心包液和心包组织中存在高浓度的内皮素,并可能参与风湿性心脏病者心脏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 44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吞服胶囊内镜前15min口服5mg莫沙必利,对照组未服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检查当日两组肠道准备相同。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胶囊内镜通过胃及小肠的时间、小肠清洁度和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总体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8.6%,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胃通过时间为(23.4±20.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4±33.6)min(P<0.05);观察组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216.2±101.5)min,对照组为(211.8±91.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图像平均评分为(2.41±0.40)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72±0.39)分(P<0.05)。观察组小肠病变率为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口服莫沙必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
肠易激综合征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探讨IBS患者的睡眠特征。方法采用罗马Ⅲ标准诊断IBS,阿森斯睡眠障碍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进行自我评估,分析睡眠障碍与IBS之间的关系。对IBS患者(63例)及健康体检志愿者(51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研究IBS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在IBS患者和体检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3/63)和15.7%(8/51),IBS组存在睡眠障碍比例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AIS总均分高于体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IBS组女性、脑力劳动者、高学历和曾遭遇精神打击者发生IBS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患者常存在睡眠障碍,尤其是女性、脑力劳动者、高学历和曾遭受精神打击者。IBS患者存在睡眠异常,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夜间苏醒和总睡眠质量3个因子和AIS总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