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80篇
  免费   3467篇
  国内免费   2658篇
耳鼻咽喉   235篇
儿科学   469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3729篇
口腔科学   558篇
临床医学   4934篇
内科学   4575篇
皮肤病学   331篇
神经病学   1524篇
特种医学   9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845篇
综合类   7775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2777篇
眼科学   961篇
药学   4135篇
  37篇
中国医学   2658篇
肿瘤学   2494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986篇
  2021年   1807篇
  2020年   1439篇
  2019年   1094篇
  2018年   1127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009篇
  2015年   1650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1978篇
  2012年   3058篇
  2011年   3212篇
  2010年   2247篇
  2009年   1887篇
  2008年   2214篇
  2007年   2219篇
  2006年   2016篇
  2005年   1741篇
  2004年   1230篇
  2003年   1123篇
  2002年   912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81篇
  1999年   631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Background: Malposition of percutaneously inserted chest tubes is considered as a rare complic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ts incidence, however, remains uncertain.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true incidence of chest tube malpos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o identify predicting factors.

Methods: The authors prospectively studied 122 chest tubes percutaneously inserted in 75 consecutiv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or clinical reasons independent of the study, thorac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was performed in 63 patients, allowing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106 chest tube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chest tube position was classified as intrapleural, intrafissural, or intraparenchymal. Factors predicting chest tube malposition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an delay between chest tube placement and thoracic scan was 3.5 +/- 2.9 days. Twenty-two chest tubes were diagnosed as being intrafissural (21%), and 10 were diagnosed as being intraparenchymal (9%). The only predicting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malposition was the use of a trocar for the percutaneous insertion of the chest tube (P = 0.032).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慢性胆囊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脾虚气郁型、肝郁阴虚型等4型,观察运用百草丹胶囊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以本院非标准制剂百草丹胶囊每日3次口服,每次2粒,结合中药辨证分别予以行气祛瘀法、清热利湿法、健脾舒肝法、疏肝养阴法治疗,一共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辨证合百草丹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有十分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3.
泰素蒂加顺铂治疗进展期NSCL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可评价疗效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以泰素蒂加顺铂方案进行化疗,泰素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0.0 %,其中初治病例为53.1 %,复治病例为44.4 %,初复治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61.0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达Ⅲ度、Ⅳ度者52.0 %,血小板下降达Ⅲ度、Ⅳ度者为14.0 %。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其他毒副反应还有脱发、过敏反应、水钠潴留、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口腔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毒副反应能够耐受。辅以G蛳CSF可防治重度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载脂蛋白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丙丁酚调节血脂以外的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4周龄的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随机分成基础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加丙丁酚组  相似文献   
75.
采用SD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致局限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后迅速断头置于液氮中,HPLC外标定量法测定各磷脂组分。观察脑缺血1、5、15、60、360min时脑细胞膜磷脂含量变化。结果显示,PI在缺血早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PE、PC早期仅呈下降趋势,PE在缺血60min组、PC缺血360min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PS在缺血全过程中变化轻微(P>0.05)。提示磷脂降解与脑缺血存在一定关系,缺血早期首先出现脑细胞膜功能磷脂降解,膜结构磷脂则在缺血后期出现显著变化,且PE较PC优先降解。  相似文献   
76.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应用AVANTAGF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了环丙沙星(CPLX)、氧氟沙星(OFLX)和氟罗沙星(FLRX)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的PAE逐渐延长.呈现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都较长.MIC均较小.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效果:氯罗沙星对除金葡球菌之外的受试菌的PAE均比其它2药较长.PAE的存在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期.减少给药次数与剂量.仍能维持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77.
三七粉末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三七粉末的透皮吸收性及选择最佳促透剂。方法 :设计体外离体透皮试验法 (即用离体鼠皮在单室扩散池中进行试验 ) ,测定不同时间三七粉末中有关成分的透皮总量 (以三七皂苷为对照 ) ,计算透皮吸收率及促透剂的促透倍数。结果 :三七粉末的丙二醇溶液有一定透皮吸收能力 ,不同浓度的氮酮 (Azone)对其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 ,但Azone的促透效果与其剂量不呈直线关系 ,5 %Azone效果好于 7%Azone。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重现性较好 ,可用于制剂工艺研究中促透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78.
肺癌脑转移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彦  梁芳 《北京医学》1997,19(3):148-150
我所内科1988 ̄1993年收治肺癌患者1006例,脑转移83例,占8.25%,由于治疗方法不同,其预后极其不同。手术切除加放疗化疗与单纯放疗化疗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化疗综合组疗效预后好于单一治疗组(P〈0.05)。因此在肺癌确诊后应常规作脑影像学检查,可早期诊断,这是提高疗效和生存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采用SD大鼠慢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气-液色谱法测定高血压组(n=8)、对照组(n=9)脑细胞膜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单组分水平。结果显示高血压组脑细胞膜FFA组份中C20:4、C22: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提示继发性高血压大鼠存在脑细胞膜FFA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80.
1992~1993年间为180例冠脉病变的病人施行冠脉搭桥术,全部病人均采用核甙抑制剂利多氟嗪预处理和低温(28℃)间断缺血心停搏进行术中心肌保护。平均每例病人作冠状动脉端吻合3~4个,每个吻合口用9分钟,主动脉阻断累加时间约25分钟,体外循环时间90分钟,术后医院死亡率1.6%(3/180),无术后心梗发生。作者认为,冠脉搭桥术的术中心肌保护可采用核甙抑制剂和间断缺血心停搏方法,而不用心肌停搏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