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0篇
  免费   2896篇
  国内免费   1747篇
耳鼻咽喉   309篇
儿科学   534篇
妇产科学   183篇
基础医学   1862篇
口腔科学   517篇
临床医学   4221篇
内科学   2373篇
皮肤病学   352篇
神经病学   460篇
特种医学   921篇
外科学   3403篇
综合类   850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4082篇
眼科学   460篇
药学   3844篇
  30篇
中国医学   3126篇
肿瘤学   1104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947篇
  2021年   1085篇
  2020年   1089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817篇
  2016年   647篇
  2015年   1162篇
  2014年   1622篇
  2013年   2057篇
  2012年   2977篇
  2011年   3040篇
  2010年   2913篇
  2009年   2630篇
  2008年   2690篇
  2007年   2517篇
  2006年   2219篇
  2005年   1798篇
  2004年   1234篇
  2003年   1016篇
  2002年   737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5)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提取MDS患者CD34^ 细胞,以加IL-15组为实验组,不加IL-15组为对照组,进行液体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计算培养后细胞数和CFU—E、BFU—E、CFU—GM、CFU—GEMM等集落数,并用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培养细胞周期的变异情况。结果:11例MDS对象平均CD34^ 细胞比例、回收率、纯度和富集倍数均达要求,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CD34^ 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最佳浓度效应,最佳浓度为20μg/L,细胞增殖抑制最低峰值时间为8d。用0μg/L IL-15(对照组)和20μg/L IL-15(实验组)作用MDS CD34^ 细胞,计数显示培养细胞最大增殖倍数和集落形成比率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IL-15作用后各细胞周期G1、S、G2期比例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5对MDS CD34^ 细胞有促增殖效应,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对MDS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拟诊高血压肾硬化(H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最初拟诊HN且有肾活检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学结果分为原发性肾炎(PN)组、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BN)组及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MN)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及组织学特征。对确诊HN的患者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结果 63例临床拟诊为HN的患者经肾组织活检病理诊断,37例(58.7%)为BN;12例(19.0%)为MN;14例(22.2%)为PN,HN诊断符合率为77.7%。BN组患者男性较多,年龄较大,高血压家族史比例及高血压病程明显高于PN组,而PN组尿蛋白定量高于BN及MN组。MN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于PN组。BN组视网膜病变主要为0~Ⅱ级,占78%,而MN组则主要为Ⅲ~Ⅳ级。PN组球性硬化肾小球比率及小管慢性化指数(CI)积分均高于MN及BN组。MN及BN组肌内膜细胞增殖、小动脉玻璃样变等血管病变均较PN组明显,其中BN组改变最为显著。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SBP)、尿蛋白定量、尿酸(UA)、总胆固醇(TC)是影响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563、2.467、2.323、2.357。结论 临床拟诊HN的患者不能排除PN。部分HN与PN患者临床表现相似,单纯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区分。肾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最佳手段。 SBP、尿蛋白、TC、UA等因素可加速HN的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63.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不同类型的胫骨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利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髁间隆突骨折及胫骨平台单髁骨折:手术切开整复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观察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治疗病例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10例胫骨隆突骨折及23例胫骨平台单髁骨折经关节镜治疗。均于6周内获得骨折临床愈合,骨折对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53例手术切开内固定患者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凡),膝关节功能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3例,可5例,差4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及部位的胫骨髁骨折,选用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关节镜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使膝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1~1.5mg·kg-1,琥珀胆碱2mg·kg-1。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1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2~2.5mg·kg-1,琥珀胆碱2mg·kg-1,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μg·kg-1。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1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h观测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骚痒等指标。结果A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大,镇痛效果最差。结论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7.
红袍胃安主要药效学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红袍胃安通过正交设计法按方药组成君、臣、佐、使拆分出的部分组方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的影响和对大鼠胃液分泌等指标的影响,评价出该复方拆方后的最有效的精简组方,为进一步研发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综合法造成大鼠慢性胃炎模型,大鼠幽门结扎法分析胃液,蛋清毛细管法,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等实验方法.结果 造模动物经给药后,除方10(厚朴+马蹄香+甘草)外,胃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方3(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方4(甘草)和方9(厚朴+马蹄香+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能显著降低胃液的总酸度,方2(厚朴+马蹄香)和方11(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甘草)降低胃液总酸度的作用次之;方5(全方)有增强的趋势,方7(大红袍+白术+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和方8(大红袍+白术+甘草)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趋势;给药组方2(厚朴+马蹄香)、方5(全方)、方6(大红袍+白术+厚朴+马蹄香)的作用与香砂平胃组相当,能增强小鼠对酚红的排空率,方3,7,9,10,11能减慢小鼠的胃排空率;给药组方5、方6与香砂平胃阳性药组比,其作用相当,能显著促进小肠推进运动.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得出,方6(大红袍+白术+厚朴+马蹄香)药效作用与全方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68.
新型双球囊导管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双球囊导管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隔离效果。方法12只成年猪随机分为两组:HAI组6头,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PSIHP组6头,利用自制双球囊导管经介入放射学方法行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峰值,了解球囊隔离肝脏效果。结果HAI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4658.420±433.204mg/L和1676.140±226.933mg/L,PSIHP组为5321.711±517.318mg/L和65.735±6.425mg/L。两组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制新型双球囊导管能有效隔离肝脏,是一种理想的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球囊导管。  相似文献   
69.
重视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国内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近20余年来,由于钼靶X线机、B超(高频探头)及MRI在国内已逐渐普及,使乳腺疾病诊断工作从初期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发展到在全国得以普及,且研究逐年深化,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亦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merase,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对其组织病理指标及3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35例肝癌中的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1.4%、31.4%。②肝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③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17.1%,P—gp+GST-π、P—gp+TopoⅡ和GST-π+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0%、14.3%、2.8%,其中P—gP+GST-π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④TopoⅡ表达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①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与其P—gp、GST-π、TopoⅡ表达有关。②对肝癌患者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化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