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5篇
  免费   1913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367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097篇
口腔科学   243篇
临床医学   2344篇
内科学   1555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432篇
特种医学   669篇
外科学   1670篇
综合类   525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070篇
眼科学   190篇
药学   2211篇
  25篇
中国医学   1867篇
肿瘤学   81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758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723篇
  2011年   1846篇
  2010年   1644篇
  2009年   1536篇
  2008年   1585篇
  2007年   1427篇
  2006年   1244篇
  2005年   978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中央沟上段及其邻近沟回的体表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MRI和CT图像上观测中央沟上段及其邻近沟回的特征,进行精确体表定位。方法:30例成人头颅和扫描无颅恼器质性病变10份CT,100份MRI片,在头颅正中欠状面上观测头颅外形和平行于耳眦线平而以上100mm内的前后正巾线的中点及中垂线。在横位图像上观测中央沟上段及其邻近沟回的特征和二维坐标参数。结果:成人头颅近似标准球形。住82%头颅卜平行耳眦线平面的正中点的的投影在垂直耳眦线过外耳道的直线卜,另外18%偏离基线面中垂线小于7mm。上段中央沟在耳眦线平面上70~95mm。84%额上沟与中央前沟相交呈倒T字征,交点住前后中线旁24~27mm,耳眦线平面的中垂线前2~6mm。中央沟上段起点前后中线旁1~15mm,耳眦线平而的中垂线后12~28mm,手结征98%。中央后沟在中央沟之后8~13mm与其平行。结论:每人上段中央沟及其邻近沟回的特征能被MRI精确体表定位。  相似文献   
82.
顺行肱骨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顺行肱骨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l例肱骨干骨折患行切开复位、顺行肱骨交锁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仅l例出现桡神经一过性损伤。结论 顺行肱骨交锁钉交锁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还有减少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减少创伤,肘关节功能不受明显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健生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27-528,i001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改变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的色素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表皮中α-MSH的表达,并以正常皮肤表皮为对照。结果: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表皮都能够表达α-MSH,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区别。结论:瘢痕疙瘩表皮中α-MsH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在瘢痕疙瘩色素过度沉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早期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SDD )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60只大鼠制成SAP模型后 ,随机分为SAP组和SAP加SDD组 ,后者在模型建立后即行SDD ,2次 /d ,共 3d。检测对比两组 2 4,48,72h时外周动脉血和门静脉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IL 1)浓度 ,观察动物死亡率、存活时间及胰腺病理学变化。结果 SAP加SDD组各时相外周动脉及门静脉血的内毒素、TNF α和IL 1浓度 ,以及动物死亡率均显著低于SAP组 (P <0 .0 1) ;而存活时间显著高于SAP组 (P <0 .0 5 ) ;两组胰腺坏死程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可以通过清除肠道内毒素来降低SAP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减轻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复配杀虫母液灭蚊虫效果。方法 :设试验区和对照区 ,试验区用有效成分含量 2 0 %的复配杀虫母液按 5 m l/ m3超低容量喷雾 ;对照区用 2 0 % DDVP同浓度超低容量喷雾。结果 :复配杀虫母液超低容量喷雾 2 h后 ,蚊密度下降率为 93.3% ,RPI为 2 6 .7;4h后下降率为 98.3% ,RPI为 12 .4。结论 :复配杀虫母液用超低容量喷雾能迅速杀灭成蚊 ,是特殊情况下短时间内降低室内成蚊密度较为理想的杀虫药剂。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时颅内压(ICP)的变化。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采用硬膜外间隙穿刺针于L3.4或L2.3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监测脑脊液压力(CSFP)。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5min后以50mg/min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3min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mg/kg,达满意肌松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注射芬太尼后5min、注射异丙酚后1、2、3min、肌颤时和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注射异丙酚后1、2、3min及肌颤时CSFP均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可降低ICP,且可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ICP升高。  相似文献   
87.
消毒灭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在新消毒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近展[1-3],笔者拟作一简要评述,并选择几种较有前途的新方法作一介绍。1消毒灭菌方法进展评述1.1物理灭菌消毒进展1.1.1热力灭菌至今,热力灭菌仍然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其主要发展是压力蒸汽灭菌的自动控制水平提高和灭菌器的多  相似文献   
8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层间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组[(10mg/(kg·d),治疗组)、心肌梗死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8周后所有成活兔均进行统一的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处死实验动物,取心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心室神经纤维的形态、密度及生长活性。结果模型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8.3%比16.7%,P<0.001),而美托洛尔治疗后其诱发率降至8.3%。模型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达到3889±521μm2/mm2和3090±622μm2/mm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727±304μm2/mm2和718±177μm2/mm2;P均<0.01),且神经纤维空间分布紊乱;而治疗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至2725±283μm2/mm2和1922±508μm2/mm2,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神经形态及分布更类似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梗死后密度上调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经美托洛尔治疗后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改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神经重构,从而可能预防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颈动脉分叉血液动力状态的计算流体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显示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动力状态.方法选取1例志愿者,采用Siemens多层螺旋CT机行左侧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CTA),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后,用CFD方法计算并显示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1)该血管血液流率均值范围为0.04~0.36 m/s,颈外和颈内动脉的内侧壁(均以分叉顶点为参照)可见一高血流速区,球部可见较大片低血流速区;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近端均可见血液涡流与回流.(2)血液绝对压、静态压和动态压的均值范围分别为100 266.70~101 615.90 Pa、-10 58.34~290.88 Pa、6.12~553.25 Pa;(3)管壁切应力均值范围为0.59~5.35 Pa,在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后壁显示大范围的低切应力区,最低约为0.25 Pa,颈外动脉前外侧壁存在一小范围低切应力区.结论CFD方法结合血管影像能计算并显示在体颈动脉分叉的个体化血液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