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42篇
  免费   15114篇
  国内免费   9302篇
耳鼻咽喉   1463篇
儿科学   2417篇
妇产科学   774篇
基础医学   9121篇
口腔科学   2757篇
临床医学   18413篇
内科学   13009篇
皮肤病学   1625篇
神经病学   3611篇
特种医学   6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966篇
综合类   41593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预防医学   17532篇
眼科学   1751篇
药学   18549篇
  210篇
中国医学   14834篇
肿瘤学   6559篇
  2024年   507篇
  2023年   1924篇
  2022年   4725篇
  2021年   6087篇
  2020年   5444篇
  2019年   3023篇
  2018年   3137篇
  2017年   4334篇
  2016年   3254篇
  2015年   5888篇
  2014年   7613篇
  2013年   9523篇
  2012年   13724篇
  2011年   14643篇
  2010年   13341篇
  2009年   12060篇
  2008年   12263篇
  2007年   11756篇
  2006年   10365篇
  2005年   7989篇
  2004年   5876篇
  2003年   4828篇
  2002年   3751篇
  2001年   3545篇
  2000年   2644篇
  1999年   938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锐  徐彭  吴燕红 《中草药》2009,40(12):1856-1858
目的 研究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方法 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p-羟基苯)-(2,3)环氧-1-丙酸(Ⅰ),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Ⅱ)、(+)-鹅掌揪树脂醇B(Ⅲ)、原儿茶醛(Ⅳ)、原儿茶酸(Ⅴ)、荭草苷(Ⅵ)、牡荆苷(Ⅶ)、异荭草苷(Ⅷ)、异牡荆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环氧香豆酸(epoxy coumaric acid).  相似文献   
992.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治疗组), 时间12 个月,采用PNASS 量表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末、12个月末进行评定.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60 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 12个月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993.
三黄片专属性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东来  莫迎 《中成药》2010,32(10):1713-1716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无损、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从全国不同生产企业中筛选出9家生产的三黄片为分析对象,用HPLC测定三黄片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为矢量归一化,谱段范围为6402.9~5596.8cm-1建立NIR光谱与HPLC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预测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36个样品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纯度范围为0.7133%~2.1880%,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93%,决定系数为96.24;用16个样品进行外部验证,外部验证均方差(RMSEP)为0.127%,决定系数为92.41,外部验证预测值与HPLC测定值的相关系数为0.9673,预测值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5.63%,n=1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可用于药品现场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中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95.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仁  徐勇刚 《中国骨伤》2007,20(8):570-57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目前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经手术治疗的也有一定比率。自2000年10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临床应用松肌法、分离神经根粘连法、骨盆旋转整脊法、后伸压腰法、纠正脊柱侧弯法为主,结合骨盆牵引中药熏蒸,药物对症治疗为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探究其疗效机制,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6~59岁。有劳损、外伤及受凉诱发者12例。发病部位据CT、MRI检查统计: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9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L4,5和L5S1两节段椎间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24例采用改良Kessler法治疗跟腱开放性断裂,观察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Kessler法急诊手术治疗跟腱开放性断裂且获得有效随访2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本组优18例,良4例,优良率91.7%。结论改良Kessler法是治疗跟腱开放性断裂的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在治疗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脑膜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枕髁后入路8例,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经完整枕髁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枕颈融合,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脑干缺血。结论远外侧入路是手术治疗下斜坡区和上段颈髓腹侧、腹外侧病变的理想入路,可以理想显露肿瘤及其基底部并减少术中出血,但手术操作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8.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小鼠内毒素血症为模型 ,观察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为板蓝根氯仿提取物预处理组、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板蓝根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和内毒素血症对照组。各组按照上述次序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5ml/kg相应药物 ,预处理 18h后腹腔注射内毒素 6mg/kg。 6h后处死小鼠 ,观察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板蓝根氯仿提取物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没有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 (P >0 .0 5 ) ,磷脂脂质体对膜脂流动性具有保护作用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P >0 .0 5 )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细胞膜脂流动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1) ,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 (P <0 .0 5 )或磷脂脂质体 (P =0 .0 5 )。结论 板蓝根磷脂脂质体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或磷脂脂质体  相似文献   
999.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洛美利嗪中乙腈残留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盐酸洛美利嗪原料药中乙腈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法,80%DMF水溶液为溶剂,平衡温度70℃,平衡时间40min,气相色谱条件:采用不锈钢填充色谱柱:柱长2m,内径3mm,粒径为0.25-0.32mm的二乙烯苯与乙基乙烯苯共聚物有机担体为填料,柱温13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氮气为载气,流速50mL.min^-1。结果:乙腈在23.46-234.6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8),回收率为96.7%(RSD=3.8%),检出限小于40μg.g^-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且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盐酸洛洛美利嗪中乙腈残留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作者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HFRS尸检内分泌及其有关组织中病毒抗原的分布,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与病变的关系,病变的类型及病毒感染对胰腺内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所用的一抗有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糖蛋白(G_2),核蛋白(NP)及血凝素(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5种)和多克隆抗体(PAb)以及抗胰岛素(INS)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内分泌组织中有两种染色形态的病毒抗原,一种是胞浆弥漫染色的抗原,为G_2,NP或HA阳性,阳性细胞弥漫分布,另一种是以病毒包涵体(IB)形式出现的颗粒性抗原,MAbs染色多为实性,PAb染色多为空泡状。在9例胰腺组织中,有4例几乎在所有腺上皮细胞和少数胰岛细胞均为IB阳性,但PAb染色可在胰岛细胞中显示出空泡状IB。在其它内分泌组织中,IB只在少数细胞中出现。抗原阳性细胞很少出现坏死,但在脑垂体及肾上腺灶性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区域也有弥漫性抗原阳性及IB存在。胰腺组织的胰岛素染色显示,除1例胰岛INS强阳性,其余8例均有明显的INS染色减弱及阳性细胞减少的表现。结果提示,内分泌组织中有两种病变,即以IB为特征的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是病毒的弱致病变作用,该病变可能对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另一种病变是组织的灶性或大片性同步性凝固性坏死,是继发于病毒感染后的出血和休克,该病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