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844篇
  免费   79841篇
  国内免费   47067篇
耳鼻咽喉   8150篇
儿科学   12970篇
妇产科学   5532篇
基础医学   53280篇
口腔科学   15991篇
临床医学   97541篇
内科学   74550篇
皮肤病学   9183篇
神经病学   21592篇
特种医学   330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74131篇
综合类   220341篇
现状与发展   192篇
一般理论   25篇
预防医学   90088篇
眼科学   11370篇
药学   99172篇
  1365篇
中国医学   80339篇
肿瘤学   40839篇
  2024年   2496篇
  2023年   9804篇
  2022年   24477篇
  2021年   32939篇
  2020年   28030篇
  2019年   16179篇
  2018年   17597篇
  2017年   23040篇
  2016年   18044篇
  2015年   32768篇
  2014年   42466篇
  2013年   51924篇
  2012年   75220篇
  2011年   80072篇
  2010年   70134篇
  2009年   62193篇
  2008年   65757篇
  2007年   64107篇
  2006年   56662篇
  2005年   45233篇
  2004年   31777篇
  2003年   26680篇
  2002年   20804篇
  2001年   18115篇
  2000年   13639篇
  1999年   5909篇
  1998年   2097篇
  1997年   1900篇
  1996年   1583篇
  1995年   1313篇
  1994年   1281篇
  1993年   779篇
  1992年   707篇
  1991年   609篇
  1990年   467篇
  1989年   439篇
  1988年   320篇
  1987年   342篇
  1986年   275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155篇
  1983年   145篇
  1982年   105篇
  1981年   48篇
  1965年   46篇
  1963年   47篇
  1959年   91篇
  1958年   78篇
  1957年   72篇
  1956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描述其分布及趋势。 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共报告流腮病例6 176例,年均发病率20.60/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40.17/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7.08/10万,2012年和202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641,P<0.001),10年间流腮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流腮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11月至次年1月和4—7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60.83%。流腮病例最多人群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1.08%。 流腮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应加强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流腮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6~15岁学生为目标人群的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嘌呤能受体X1(purinergic receptor,P2RX1)与肺腺癌(LUAD)患者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P2RX1的表达及其甲基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对P2RX1共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筛选核心基因。利用TIMER 2.0数据库、R软件等分析P2RX1与免疫细胞、免疫检查点、免疫基质评分等的相关性。结果:P2RX1在LUAD中表达下调,低表达P2RX1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且P2RX1与肿瘤纯度、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P2RX1的表达与肺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Cg06475633等P2RX1 CpG位点甲基化与患者预后相关。P2RX1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细胞活化、分化等通路和生物学进程,核心基因主要包括BTKIKZF1等。P2RX1的表达与B细胞浸润、免疫/基质评分、PD-1、CTLA-4等多个免疫检查点显著相关(P<0.05)。结论:P2RX1有望成为LUAD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究空腹血糖与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G/HDL-C) 比值在对糖尿病患者并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21 年12 月~ 2022 年1 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并发COVID-19 患者39 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34 例( 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指标,Logistic 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空腹血糖与TG/HDL-C 对非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 的预测价值。结果 COVID-19 患者均为轻型(30 例) 或普通型(9 例),整体症状较轻,中位年龄29.0 (20.0, 49.0) 岁,男性24 例(61.5%),临床预后较好。COVID-19 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4.30±0.47 mmol/L) 与HDL-C[1.07(0.86, 1.30) mmol/L]较健康对照组[5.15±0.70 mmol/L, 2.24(1.77, 3.05) mmol/L] 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 P < 0.001;Z =-6.026,P<0.001),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2.40(1.81, 2.91) mmol/L] 与TG/HDL-C [0.91(0.54, 1.52)] 较健康对照组[1.11 (0.99, 1.30) mmol/L, 0.54 (0.33, 0.90)] 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71, -2.801,均P < 0.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空腹血糖可能是非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 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020,95% CI: 0.003 ~ 0.150),TG/HDL-C 升高可能是COVID-19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802, 95% CI: 1.249 ~ 18.460)。ROC 曲线结果显示,空腹血糖与TG/HDL-C 能较好地预测COVID-19 发病风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 分别为0.871 和0.708,二者联合诊断的AUC 为0.895。结论 空腹血糖降低与TG/HDL-C 升高可能是非糖尿病人群并发COVID-19 的危险因素,对COVID-19 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7.
3-硝基-1,2,4-三唑-5-酮(NTO)是一种不敏感含能材料,因其爆轰速度和压力与六氢-1,3,5-三硝基-1,3,5-三嗪(RDX)相似,合成和运输安全,已逐渐成为传统含能材料的替代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含能材料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NTO对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哺乳动物的睾丸毒性。本文从生物代谢、生物毒性及生态毒性三个方面对NTO毒性进行系统概述,展望今后NTO毒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NTO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毒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山白树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分析微卫星特征,开发其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建立山白树基因组文库和微卫星文库,分析微卫星组成类型,设计山白树引物,用5个山白树种群进行扩增和检测以分析其多态性。结果:二代测序共返回38,942,660条100 bp配对序列,通过质量修剪及拼接得到200,386条拼接序列,其中长度 335 bp的为7 614条;在7 614条序列中检测出微卫星位点694个,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单核苷酸重复中A/T重复数量最多;二核苷酸长度变异最大,其中AG/CT重复数量最多,重复长度变异情况与微卫星丰度呈正相关。为36条山白树微卫星重复次数高的序列设计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20对引物多态性丰富且条带清晰,等位基因数(NA)在3~6之间,平均为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 0. 535 5~0. 754 0,平均值0. 615 5。对5个山白树种群的群体遗传分析发现,该物种遗传多样性较高(h=0. 697 5,I=1. 436 8,HE=0. 702 2),种群遗传分化显著(Fst=0. 374)。结论:通过部分山白树的群体遗传也可以说明本次开发的引物可用性较好。该研究开发了山白树微卫星分子标记引物,为山白树分子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Hsa-miR-4282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a-miR-4282在人正常肝上皮细胞系HL-7702和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SMMC-7721,以及 2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瞬时转染法将Hsa-miR-4282 mimics(上调组)和Hsa-miR-4282 inhibitor(下调组)分别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上调组和下调组分别设置相应阴性对照组。转染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结果 Hsa-miR-4282在肝癌组织、肝癌细胞MHCC97-H及肝癌细胞SMMC-7721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HL-7702(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OD值低于其阴性对照组,而下调后OD值高于其阴性对照组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下调组的细胞克隆数高于其阴性对照组[(240±7) 个 vs (191±10) 个,P=0.005)],而上调组细胞克隆数低于基阴性对照组[(146±10) 个 vs (193±12) 个,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组细胞凋亡率较其阴性对照组升高[(23.89±1.89)% vs(16.6±1.14)%,P=0.009)],下调组细胞凋亡率较期阴性对照组降低[(14.98±0.46)% vs (17.79±0.73)%,P=0.010]。结论 Hsa-miR-4282上调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鄂尔多斯东胜区人民医院及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PTMC 171例,分为射频消融组 84例,外科手术组 8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 24 h血清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术后 7d、术后 30 d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 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科手术组术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77±0.69)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9.39±2.16)pmol/L低于 RFA组[FT3:(4.22±0.35)pmol/L, FT4:(12.74±2.37)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8.56±2.42)mIU/L]高于射频消融组(1.03±1.44)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交互作用显示 FT3、FT4、TSH术后 7d和 30 d的变化与治疗方案存在交互作用(均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 RFA治疗 PTMC对机体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