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7篇
  免费   3944篇
  国内免费   2031篇
耳鼻咽喉   443篇
儿科学   503篇
妇产科学   297篇
基础医学   3231篇
口腔科学   845篇
临床医学   5068篇
内科学   3753篇
皮肤病学   590篇
神经病学   1259篇
特种医学   15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739篇
综合类   961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086篇
眼科学   736篇
药学   4972篇
  75篇
中国医学   3649篇
肿瘤学   217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1493篇
  2021年   2178篇
  2020年   1779篇
  2019年   1006篇
  2018年   1109篇
  2017年   1391篇
  2016年   1075篇
  2015年   1900篇
  2014年   2391篇
  2013年   2780篇
  2012年   4039篇
  2011年   4098篇
  2010年   3368篇
  2009年   2754篇
  2008年   2849篇
  2007年   2548篇
  2006年   2150篇
  2005年   1669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631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4篇
  1968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71.
女性腹膜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共88个(恶性77个,良性11个)头颈部肿瘤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螺旋CT机自带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ROI强化峰值(PH)、达峰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病灶相对强化峰值(RPH)和灌注量(PF)。其中35例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组织切片,行CD34、V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CT灌注成像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TDC主要有3种类型,77个恶性肿瘤中53个(68.9%)表现为速升速降型;9个淋巴瘤中6个TDC表现为低平型曲线,与68个其他肿瘤中仅有9个为低平型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癌呈高灌注,其PF(中位数为82.2ml·min^-1·100g^-1)与淋巴瘤PF(中位数为24.5ml·min^-1·100g^-1)、头颈鳞癌PF(中位数为23.8ml·min^-1·100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1个良性肿瘤的MVD均数为(44.7±3.4)条/高倍视野,24个恶性肿瘤的MVD为(49.6±14.8)条/高倍视野,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恶性肿瘤呈强阳性者15个,弱阳性9个;在良性肿瘤呈强阳性1个,弱阳性10个,VEGF的表达强阳性率在良、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VD(中位数40.0)与PH(中位数26.9)、RPH(中位数14.5)和PF(中位数46.8)有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35、45.49和0.41),VEGF(中位数4.0)表达与MTT(中位数16.7)呈负相关(r=-0.41)。结论CT灌注成像TDC形态对头颈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MVD、VEGF与CT灌注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肿瘤微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73.
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腔造影技术(Transvaginal sonohysterography,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有异常阴道出血者行SHG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34例,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2例,均可清晰地显示宫腔轮廓和病灶的形态,30例与内膜界限清楚,可见病灶附着部位,23例于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信号;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6例,均可见子宫内膜稍强回声结节,其中19例边界清楚,6例可见病灶附着部位;8例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使用TVS34例均未显示宫腔的轮廓。本组子宫内膜病例在宫腔轮廓及病灶附着部位方面SHG和TVS的显示率分别为94.1%、88.2%和0%、17.6%。SHG明显优于TVS(P<0.001)。SHG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回声与基底部的子宫肌层相似,略低于子宫内膜,病灶基底部与子宫肌层无界限,表面可见内膜与造影剂构成的亮线,1例可见蒂部,CDFI显示2例内部血流丰富,1例见肌层血管穿入病灶。TVS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表现为为子宫内膜低回声结节,1例子宫内膜呈非均质改变,CDFI可见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SHG显示宫腔内为2枚粘膜下子宫肌瘤,已得到HSC证实)。结论:SHG能明显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帕金森病模型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中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索尼莫地平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分组、分阶段用尼莫地平进行干预,第一阶段为尼莫地平对PD模型的预先干预,第二阶段为成功PD模型的药物治疗(尼莫地平、左旋多巴),其后均由阿朴吗啡(Apomorphine)诱导旋转行为,最后予大鼠黑质细胞进行HE、TH、Bcl-2、P53染色。结果第一阶段:尼莫地平PD模型组(Ⅰ组)和PD模型组(Ⅱ组),成功模型右侧黑质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假手术组(Ⅲ组)和正常对照组(Ⅳ组)低(P<0.05),而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较Ⅲ组和Ⅳ组高(P<0.05);Ⅰ组右侧黑质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Ⅱ组(P<0.05),而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Ⅱ组(P<0.05);第二阶段:尼莫地平组、左旋多巴组或二者联用干预组与生理盐水组间右侧黑质Bcl-2、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蛋白合成水平促进了Bcl-2表达、抑制了P53表达,减缓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5.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33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做对照。采用重氮苯磺酸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与各因素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CT血管成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HCC患者分别接受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DSA检查,间隔时间3-15d。所有患者进行CTA检查,并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DSA证实52例(40.94%)HCC患者合并APS,中央型33例,周围型19例。CT横断面与横断面基础上结合CTA诊断APS的敏感度均为94.23%(49/52),特异度分别为84.00%(63/75)和97.33%(73/75),正确率分别为88.19%(112/127)和96.06%(122/1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33%(49/61)和96.08%(49/5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63/66)和96.05%(73/76)。CTA排除了横断面CT对4例中央型APS和6例周围型APS的假阳性诊断。与DSA比较,多层螺旋CT对APS的分型符合率达88.46%(46/52),其中,中央型90.91%(30/33),周围型84.21%(16/19)。CTA还直观地显示23例重度分流中央型APS的供血动脉,其中19例为肝固有动脉分支,4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结论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能有效提高APS诊断的特异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77.
1990年12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对临床A-C期27例病人进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检出12例D1期病人。临床A期有50%,B期有37%,C期有71%的病人发现盆腔淋巴结癌转移,其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也与淋巴结癌转移有关。近年,经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已成为诊断D1期前列腺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了在黑龙江省与鼻咽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调查鼻咽癌病例及对照共127对。在单因素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均表明幼儿期食咸鱼(OR=5.5, χ2=4.92, P<0.05)及长期生活在烧煤的环境中(OR=1.894, χ2=4.655, P<0.05)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此外,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还发现,鼻窦炎病史也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联系(B=1.385, exp(B)=3,995, P<0.1)。在对病例及对照的一级亲属患恶性肿瘤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鼻咽癌病例组有肿瘤家族史者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 P<0.01)。  相似文献   
79.
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MPd同层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人行同层动态增强MPd扫描,并绘出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40例病人中共检出垂体微腺瘤26例。同层动态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MPd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结论:同层MPd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0.
左顶叶黑色素瘤并视力受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14岁,因视物模糊7d、头痛3d于2004年10月8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瘤的斑痣。右眼视力50cm数指,左眼视为0.1,双眼底视神经萎缩,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及MRI:幕上下脑室系统轻度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