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3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924篇
内科学   755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270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科学   543篇
综合类   1897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65篇
眼科学   199篇
药学   853篇
  12篇
中国医学   655篇
肿瘤学   36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分析结合 DNA直接银染技术检测 6 6例脑梗死 (CI)患者的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型 (其中家系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FMACI)亚组 2 6例 ,家系中无脑卒中史的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NF-MACI)亚组 4 0例 ) ,并与 9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同时检测血脂、脂蛋白 (a) [L P(a) ]及部分载脂蛋白。结果 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ε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两脑梗死亚组之间的ε3/4/ε3/3基因型频率虽有上升 /下降趋势 ,但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FMACI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水平明显低于 NFMACI组 (P<0 .0 5 )。结论  Apo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因子 ,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Apo E基因多态性和 HDL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安徽A县899名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心电图、治疗15 d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结果 QTc和血压下降呈负相关.QTc每增加0.1秒1/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减少3.6 mmHg和3.3 mmHg,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QTc三等分后,随着QTc等分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均逐渐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QTc等分后的变量放入方程中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组中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QTc等级的增加,舒张压有效率逐渐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的效应关系不如舒张压明显.结论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呈负相关,对贝那普利短期降压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4 5例 ,乙肝后肝硬化 86例血清标本测定抗核抗体 (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抗体。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ANA的检出率分别为 13.1% (31/ 2 4 5 )、2 3.2 % (2 0 / 86 )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5 % (2 / 80 ) (P <0 .0 5 )。两组病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抗E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34%和 12 .7%。阳性主要有nRNP/Sm、SS -A、Scl- 70、Jo - 1、dsDNA等多种类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显著高于正常人。除一部分是目前已鉴定的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外 ,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35.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对照试验。符合条件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 40mg或氯沙坦 5 0mg ,每 2周随访 1次。 4周后 ,如患者舒张压 (DBP)≥ 90mmHg则增加剂量 ,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 80mg或氯沙坦 10 0mg。治疗前后分别查心电图 ,血、尿常规 ,血生化检查和常规查体。 结果 :(1)治疗 8周末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的DBP均显著降低 ,2组下降幅度相似 (11.9mmHgvs 10 .4mmHg) ;(2 )治疗8周末 ,替米沙坦组收缩压 (SBP)下降幅度稍大于氯沙坦组 (9.5mmHgvs 6.2mmHg) ;(3 )替米沙坦降压有效率为 83 .3 % ,稍高于氯沙坦组 69.2 % ,无统计学差异 ;(4 ) 2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替米沙坦组 3 3 .3 % ,氯沙坦组 3 4.6%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晕、头痛 ,多为轻度 ,可迅速缓解。结论 :替米沙坦 40mg~ 80mg ,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初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3例包虫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服药组(35例),连续口服L-ABZ 3-6个月;B组为包虫囊肿穿刺前后服药组(4例),穿刺前3-7d开始服药,穿刺后连服1个月;C组为手术前后服药组(14例),术前3-7d开始服药,术后可进食水后即开始服药,疗程1个月。3个治疗组服药剂量均为每天10mg/kg,2次/d。同时动态随访病人服药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胸部X线片、B超或CT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毒副反应。用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和无效率来衡量A组的疗效。以复发率(观察至少1年)来判断B、C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愈16例(45.7%),有效9例(25.7%),部分有效6例(17.1%),无效4例(11.4%),总有效率88.6%;B组、C组随访时间1-3年,尚无复发。临床药物治疗的53例服药病人中,尚未见因药物的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对包虫病病人疗效较为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能够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某些不宜施行手术治疗或复杂的包虫病例。  相似文献   
37.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精神症状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2 5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术后 2周作为观察时点 ,分析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总结防治经验。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性别、年龄、肝功能以及血环孢素A浓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有症状组的无肝期时间 (93 74± 2 8 98)min和手术时间 (4 14 6 5±6 1 92 )min却长于无症状组 (P <0 0 5 ) ;另外 ,术前有无肝性脑病、术后感染以及静脉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8.
豚鼠爆震性聋耳蜗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爆震性聋与耳蜗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扫描电镜进行研究。结果 豚鼠爆震后即刻出现听阈的提高,与爆震前相比,DPOAEs幅值于1kHz处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减低(P〈0.05),在8kHz处两者的差值更大(P〈0.05),DPOAEs幅值随频率升高而逐渐下降,以高频段更为严重。爆震后20天DPOAEs幅值在0.5、0.7、1kHz处基本恢复至爆震前水平,在1.5—8kHz处较爆震后即刻明显提高,但仍低于爆震前水平(各频率均P〈0.05)。爆震后40天DPOAEs幅值与爆震后20天无明显改变(各频率均P〉0.05)。扫描电镜下见豚鼠爆震后即刻出现IHC纤毛排列紊乱,第一排OHC形态基本正常,第二排OHC部分纤毛扭曲或倒伏,尚可看到鸟翼状结构,第三排OHC倒伏、分散,部分折断;20天组IHC纤毛排列仍然紊乱,第一排OHC纤毛基本正常,第二、第三排OHC纤毛排列极度扭曲,以第三排更为严重,少数OHC溶解变性,空位由支持细胞取代;40天组与20天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爆震性聋出现耳蜗HC结构改变及功能减退,提示耳蜗损伤与爆震性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9.
p27k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p27^k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7例浸润性宫颈癌(IC)、11例宫颈原位癌(CLS)、18例宫颈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SD)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NE)进行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I)p27^kip1的检测。结果 15例正常宫颈上皮中p27^kip1蛋白全部高表达,而在SD和CLS以及浸润性宫颈癌中,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的发展呈现了有意义的下降。在宫颈癌进展期,p27^kip1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27^kip1蛋白高表达组生存率明显优于低表达组。结论 p27^kip1蛋白表达的下降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蛋白水平检测是宫颈癌早期诊断及判定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柯敬东  魏威  田鸣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53-1055
目的探讨术毕应用芬太尼对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45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成F1、F1.5和F2三组,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给予芬太尼1、1.5和2μg/kg,评定拔管后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的不良事件。结果F2组的VAS显著低于F1、F1.5组[(0.2±0.4)分vs.(2.1±1.2)分和(1.2±1.2)分](P<0.05);F2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F1和F1.5组[(4.5±0.5)分vs.(3.1±0.3)分和(3.2±0.6)分](P<0.01)。F2组的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1.5±0.5)min,(19.5±1.5)min和(24.0±2.1)min,显著延长于F1组的(10.9±3.1)min,(12.2±3.1)min和(15.2±4.8)min和F1.5组的(11.9±3.2)min,(14.3±4.4)min和(16.7±4.5)min(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前10min应用1或1.5μg/kg芬太尼可减轻雷米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反应,但不显著延长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