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67篇
  免费   7542篇
  国内免费   4729篇
耳鼻咽喉   893篇
儿科学   1444篇
妇产科学   357篇
基础医学   4396篇
口腔科学   1390篇
临床医学   9700篇
内科学   6480篇
皮肤病学   814篇
神经病学   1926篇
特种医学   3098篇
外科学   7347篇
综合类   21829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预防医学   9476篇
眼科学   877篇
药学   9097篇
  135篇
中国医学   7387篇
肿瘤学   3266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2349篇
  2021年   2904篇
  2020年   2564篇
  2019年   1319篇
  2018年   1616篇
  2017年   2081篇
  2016年   1546篇
  2015年   2899篇
  2014年   3803篇
  2013年   5045篇
  2012年   7160篇
  2011年   7530篇
  2010年   7088篇
  2009年   6289篇
  2008年   6466篇
  2007年   6287篇
  2006年   5697篇
  2005年   4554篇
  2004年   3112篇
  2003年   2497篇
  2002年   1835篇
  2001年   1732篇
  2000年   1386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本院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同时采用卒中登记方法收集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58例患者中并发脑出血6例(10.3%),其中症状性脑出血2例(3.4%)。1个月末、3个月末和6个月末分别死亡2例(3.4%)、4例(6.8%)和5例(9.3%)。3个月末和6个月未残疾或死亡例数分别为13例(22.4%)和9例(16.7%)。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2.
加强基层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台北、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传播事件,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这给各类微生物或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敲响了警钟。作为基层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接触含有不同致病性的微生物标本,其中也不排除含有风险级别较高、传播途径不明的微生物样品,但是由于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范、安全设备、防护措施以及试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却相对薄弱,因此为了试验人员、实验室及生态环境安伞,消除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卫生行政部门应重视基层微生物室的生物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3.
<正>艾滋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治疗艾滋病方面,泰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验。这些政策措施与经验,对中国预防和减少艾滋病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 1 泰国艾滋病的基本情况 1987年,曼谷在毒品注射者中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4.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例,C型4例。结果经14-25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17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35°-180°(平均174°),后伸20°-40°(平均38°),外展70°-90°(平均87°);肘关节前屈115°-135°(平均133°),后伸-10°-0°(平均-1°);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6-44分(平均11分)。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退;另有1例出现明显的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结论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较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75.
综合性医院抑郁症的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其中24例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HAMD)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46例抑郁症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为主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其中24例抑郁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分数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了解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的临床特点,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及早期改善睡眠的作用且整体抗抑郁疗效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经单根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CS)顺行性/逆行性同时心肌灌注(SARC)的效果。方法将离体猪心分别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的1支和CS行SARC,再依次向动、静脉灌注通路内注入磁共振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分布以及对非灌注冠状动脉回流液进行分析,评估心肌灌注效果。结果SARC期间经单根冠状动脉注入Gd-DTPA不但使其支配区域磁共振信号增强,而且其余2根非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域信号也增强(包括右心室游离壁);而SARC期间经CS注入Gd-DTPA只引起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变亮,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和右心室游离壁的信号强度无改变。SARC期间非灌注冠状动脉收集的回流液速度分别为:LAD 10.5~17.7ml/min,LCX 9.7~15.2ml/min,RCA 4.7~7.8ml/min。结论经单根冠状动脉和CS同时灌注可以提供全面均匀的心肌灌注,足以防止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培养模型 ,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 MC)活化后培养上清IL 6、IL 1β、TNF α、IL 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 ;AnnexinV/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过敏性紫癜组PBMC体外刺激活化后IL 6、IL 1β、TNF α、IL 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34 7± 10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6± 0 9) %。②抗IL 6、IL 1β、TNF α单克隆抗体联合阻断可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2 2 6±5 9) % ,而抗IL 10单克隆抗体阻断则明显增加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5 6 9± 16 5 ) %。③于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加入外源性IL 10 ,可明显降低IL 6、IL 1β、I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并明显降低内皮细胞凋亡率 (11 8± 3 1) %。结论 IL 10作为机体炎症反应负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在过敏性紫癜炎症因子所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颅脑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伤病之一,也是从事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临床工作者长期为之奋斗的重要课题。经过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对颅脑创伤发病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治疗药物不断增加、外科手术方法有所改进、重症监测条件和护理水平也逐步  相似文献   
79.
.学者论坛·在动物实验中解决临床难题···························,·······································································……顾玉东(3)基因〕:程  相似文献   
80.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体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正常,无严重躯体疾病,1周内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其中利培酮组32例,氯氮平组33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胰岛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①治疗后体质量增加者氯氮平组24例(占72.7%),利培酮组19例(占59.4%);氯氮平组体质量平均增加2.5kg,利培酮组1.4kg;②氯氮平组体质量增加与进食量增加、胰岛素水平增加和PANSS评分减分率相关(P<0·05),体质量增加者餐后1h血糖升高;③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与年龄、病程显著相关(P<0·05),与基础BMI存在负相关倾向;④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和暂时诊断糖尿病(DM)。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导致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增加更易对糖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