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55篇
  免费   16409篇
  国内免费   9327篇
耳鼻咽喉   1918篇
儿科学   3065篇
妇产科学   1136篇
基础医学   11762篇
口腔科学   2904篇
临床医学   20884篇
内科学   16395篇
皮肤病学   1726篇
神经病学   4632篇
特种医学   6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507篇
综合类   44812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8932篇
眼科学   2006篇
药学   20913篇
  212篇
中国医学   15220篇
肿瘤学   7660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951篇
  2022年   4859篇
  2021年   6840篇
  2020年   5907篇
  2019年   3502篇
  2018年   3755篇
  2017年   4928篇
  2016年   3734篇
  2015年   6978篇
  2014年   9054篇
  2013年   11186篇
  2012年   15919篇
  2011年   16557篇
  2010年   14646篇
  2009年   12870篇
  2008年   13361篇
  2007年   12728篇
  2006年   11582篇
  2005年   9193篇
  2004年   6601篇
  2003年   5389篇
  2002年   4137篇
  2001年   3342篇
  2000年   2513篇
  1999年   1130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46篇
  1975年   39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6 毫秒
71.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夫西地酸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交替外涂于皮疹处,间隔时间约为1h,早、晚各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搽,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50.00%为80.76%;对照组分别为46.00%和62.00%。仅治疗第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于1~5d消失。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3.
74.
75.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一座千年古港,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发展繁荣,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均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从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鼎盛的原因入手,通过泉州港与各国进出口各种药材,海外诸国人员来泉州以及闽商通过泉州港远航海外三方面史料论述泉州港在宋元繁荣时期促进了中医药同海外的交流、发展和传播的事实。以期通过研究中医药在宋元时期发展传播,启发读者学习和发展中医药,并借助“一带一路”之机来传播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mRNA的表达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诊断、中医证型判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57例及健康对照组19例,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有关RA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断RA的中医证型。qPCR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iR-150-5p、SOCS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双荧光素酶分析方法判断两者是否存在靶向关系。统计分析miR-150-5p、SOCS1 mRNA对RA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低于正常人群(t = -19.019,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下降趋势;患者外周血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低于正常人群(t = 5.333,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上升趋势。MiR-150-5p与SOCS1 mRNA有靶向结合关系(P < 0.05)。通过AUC曲线比较,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区分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1%、92.1%(AUC = 0.972,P < 0.05);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法区分RA(AUC = 0.472,P > 0.05)。RA患者中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3.06,RA患者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的相对风险分别为8.33、250.00(P < 0.05)。结论 miR-150-5p、SOCS1 mRNA在RA患者中有差异性表达,且有靶向结合关系。miR-150-5p可能是RA的疾病诊断及中医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证型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7.
Ferroptosis is an iron-dependent novel cell death pathway. Deferoxamine, a ferroptosis inhibitor, has been reported to promote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t has yet to be clarified whether ferroptosis inhibition represent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Deferoxamine on spinal cord injury recovery. A rat model of Deferoxamine at thoracic 10 segment was established using a modified Allen's method. Ninety 8-week-old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used. Rats in the Deferoxamine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100 mg/kg Deferoxamine 30 minutes before injury. Simultaneously, the Sham and Deferoxamine groups served as controls. Drug administration was conducted for 7 consecutive day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shrunken mitochondria in the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2) The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ore showed that recovery of the hindlimb was remarkably better in the Deferoxamine group than in the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3) The iron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in the Deferoxamine group than in the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 after injury.(4) Western blot assay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 GPX4, xCT, and glutathione expression was markedly increased in the Deferoxamine group.(5)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eferoxamine group, mRNA levels of ferroptosis-related genes Acyl-CoA synthetase family member 2(ACSF2) and iron-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IREB2) were up-regulated in the Deferoxamine group.(6) Deferoxamine increased survival of neurons and inhibited gliosis.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Deferoxamine can repair spinal cord injury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Targeting ferroptosis is therefor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分为心肌重构组和无心肌重构组、舒张功能障碍组和无舒张功能障碍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与无心肌重构组比较,心肌重构组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25(OH)D降低(P<0.05)。与无舒张功能障碍组比较,舒张功能障碍组体质指数(BMI)、25(OH)D水平降低,LDLC升高(P<0.05)。25(OH)D是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25(OH)D水平对患者心肌重构、舒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25(OH)D水平是影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验证血液、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病发病是否仍然存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并且对前兆升集合与前兆降集合分界点的选取进行改良。方法利用2004-01/2014-04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相关疾病的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结果全国甲肝、乙肝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丙肝、戊肝、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猩红热的时间序列不存在"Z-D"现象。通过Excel 2003软件获取甲肝、乙肝的最佳截取点分别在11月和8月,两者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都呈负相关关系(甲肝:r=-0.9378,P=0.006;乙肝:r=-0.8473,P=0.03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83.3%,外推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33.3%。结论全国甲肝、乙肝流行中存在"Z-D"现象,但乙肝的外推性预测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 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eclin 1及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α)、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P-P70S6K)、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 等表达水平。结果与维甲酸组比较, 联用组能诱导耐药细胞株NB4-R1细胞的分化, 并将细胞增殖阻止在G 1期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100 nmol/L依维莫司组、1μmol/L维甲酸组、联用组、对照组NB4-R1细胞培养48 h后分化百分率分别为(2.29±0.57)%、(17.06±2.65)%、(54.47±4.91)%、(2.54±0.53)%; 处于G 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0±11.97)%、(33.54±6.25)%、(53.70±8.73)%、(27.40±6.01)%; 四组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0±0.14)%、(2.25±0.21)%、(2.40±0.28)%、(1.95±0.07)%。与维甲酸组比较, 联用组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P70S6K、4E-BP1分子磷酸化水平下降, LC3-II和Beclin 1的表达上调, 且能部分降解融合蛋白PML-RARα。 结论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能诱导NB4-R1细胞分化, 且能阻滞细胞周期而不致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作用从而降解PML-RARα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