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5篇
  免费   3370篇
  国内免费   1835篇
耳鼻咽喉   244篇
儿科学   730篇
妇产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1841篇
口腔科学   511篇
临床医学   3684篇
内科学   2645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689篇
特种医学   1250篇
外科学   2463篇
综合类   8982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464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4006篇
  63篇
中国医学   3674篇
肿瘤学   128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372篇
  2020年   1241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957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1263篇
  2014年   1618篇
  2013年   2093篇
  2012年   2954篇
  2011年   3169篇
  2010年   2827篇
  2009年   2413篇
  2008年   2479篇
  2007年   2426篇
  2006年   2114篇
  2005年   1564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04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对老年重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筛选出68例老年重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间选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使用抽签法对68例患者进行分组,各34例。实施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护理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生的护理效果,并对护理后老年日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都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度烧伤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优化护理临床效果更佳,可以促进其早日恢复,提升了日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将1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5例,均于PCI治疗前使用;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未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1例.分析两组PCI治疗前、后的临床状况、造影血流情况[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及出血事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PCI治疗.两组间的基础临床情况及术前造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PCI治疗后TIMIⅢ级血流的比例(96.5% vs.81.2%,P<0.05)、TMPⅡ级以上血流的比例(96.8% vs.84.2%,P<0.05)均明显增高,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比例(5.6% vs.13.2%,P<0.05)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的6个月期间内,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STEMI急诊PCI治疗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挽救更多存活心肌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共施行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436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3例,室间隔缺损83例,动脉导管未闭13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r法。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病例,封堵成功423例(97.4%),房间隔缺损组、室间隔缺损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的成功封堵率分别为97.7%(208/213),94.0%(79/83),98.6%(137/139)。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5.2%)。全组门诊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片随访3-36个月,无残余分流、死亡及严重心脏事件。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部分患者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在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伴有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mg,3次/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内胸痛缓解情况,3个月内因胸痛加重的再住院情况,1年内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1周内两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上升(63.6%比91.1%,χ^2=11.97,P=0.0005);3个月内胸痛加重再发住院显著减少(56.4%比19.6%,χ^2=15.91,P=0.0001);但1年内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5%比8.9%,χ^2=0.50,P=0.4792)。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持续性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且减少患者因心绞痛加重的再住院率,但一年内死亡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9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受损临床综合征,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脑过度灌注理论和血管痉挛理论,前者主要包括血管机制、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免疫机制。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抽搐发作、视觉障碍、意识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等;典型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是大脑半球后部白质水肿,以双侧顶枕叶受累最为多见,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黄浦区老年人群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为政府制定老年人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上海市肿瘤监测系统导出的数据,分析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群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结果 老年人群肿瘤发病率为1 007.9/10万,发病顺位前5位:肺、结直肠、胃、肝和胰腺;死亡率为979.5/10万,死亡顺位前5位:肺、结直肠、胃、肝和胰腺;老年人群肿瘤的1年生存率为36.0%,5年生存率为22.0%,中位生存期为345.9 d.结论 老年人群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生存率低,中位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外源表达periostin蛋白对鼻咽癌(NPC)6-10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建立稳定高表达periostin的6-10B细胞,RT-PCR结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率,Tanswell分析periostin高表达后6-10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整合素(integrin)αvβ5在转染periostin前后6-10B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与periostin在鼻咽癌和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的表达,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及吸光度测定,统计学分析鼻咽癌组织中periostin和integrinαvβ5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Periostin过表达的6-10B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MMP-9活性增加,integrinαvβ5在periostin过表达的6-10B细胞及NPC组织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ntegrinαvβ5和periostin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0.682,P=0.000)。结论外源表达periostin能促进NPC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NPC细胞膜上integrinαvβ5受体结合而提高MMPs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9.
胰腺癌发展恶化极快,加上非常容易产生化学治疗耐受,因此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发现这些均与microRNA(miR)-21高表达有关。antimiR-21是miR-21的抑制剂,含有与miR-21互补的核苷酸序列,与miR-21杂交使miR-21无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文章阐述了miR-21在胰腺癌恶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应对方案;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UTMD)的助推下荷药载体特异性大量进入胰腺癌细胞.实现靶向递送药物的目的,在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对发展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心电指标f QRS与QTc联合是否能更好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方法:纳入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阵发/持续性心房颤动72/48)。消融策略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PVI);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行PVI加左心房顶、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前评估基线心电图,f QRS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存在≥2个R波或者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顿挫波。采用Bazett公式校正QT间期。术后定期随访,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任何类型的>30 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59.2%(71/120)患者f QRR阳性。f QRS最常见于下壁导联(81.7%)。QTc间期(443.90±38.59)ms。平均随访13.4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4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 QRS阳性(HR=1.922,95%CI:1.151~3.210,P=0.012)和QTc>448 ms(HR=1.982,95%CI 1.155~3.402,P=0.013)分别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f QRS和QTc联合能更好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结论:f QRS和QTc延长是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f QRS和QTc联合可用于预测该类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