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43篇
  免费   9226篇
  国内免费   5791篇
耳鼻咽喉   699篇
儿科学   1516篇
妇产科学   795篇
基础医学   7349篇
口腔科学   1964篇
临床医学   11104篇
内科学   9354篇
皮肤病学   983篇
神经病学   2659篇
特种医学   35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7829篇
综合类   21121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8334篇
眼科学   1769篇
药学   9984篇
  111篇
中国医学   8047篇
肿瘤学   5498篇
  2024年   332篇
  2023年   1343篇
  2022年   3248篇
  2021年   4631篇
  2020年   3788篇
  2019年   2456篇
  2018年   2434篇
  2017年   2975篇
  2016年   2438篇
  2015年   4007篇
  2014年   5053篇
  2013年   5716篇
  2012年   7983篇
  2011年   8621篇
  2010年   6927篇
  2009年   5854篇
  2008年   6364篇
  2007年   5956篇
  2006年   5203篇
  2005年   4347篇
  2004年   3062篇
  2003年   2609篇
  2002年   1974篇
  2001年   1465篇
  2000年   1182篇
  1999年   733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分析CT检查在肾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肾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作综合分析。结果CT检查肾内有低密度病灶,空洞形成,多发空洞有特征性改变。结论肾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优于其他方法,在肾结核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21th century. All countries estab- lished their schemes considering their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 key element of development is “people”. As to t…  相似文献   
74.
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雪  王毅  于顺禄 《中国骨伤》2006,19(9):573-576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在很大程度上受基因的影响。在OP的相关基因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Ⅰ型胶原基因及转化生长因子基因都是重要的候选基因。VDR基因中BB基因型者比Bb及bb基因型者的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低,骨丢失率高。FokⅠ基因型与腰椎BMD降低有明显相关性,ff基因型者腰椎BMDXx基因型者>xx基因型者。Ⅰ型胶原基因与骨量呈显著相关性,COLIA1基因突变可致低骨量、骨脆性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对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有重要作用,TGF-β基因中可发生碱基丢失,这种变异多见于OP患者。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简易防脱出的义眼台的制作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眼球摘除后的解剖特点设计义眼台大小,选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涤纶布为材料制作复合材料义眼台,并对6只家兔行眼球摘除后置入义眼台,经HE染色观察及肉眼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置入物与眼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部分与组织无黏连,涤纶布形成牢固黏连,周围有纤维组织长入并包绕,义眼台无脱出、移位。结论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涤纶布为材料制作复合义眼台,方法简易,效果可靠,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3月3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同种异体(尸体供肝)原位全肝移植,其中经典式24例,背驮式6例。结果30例手术全部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4.5 m in,冷缺血时间5 h。围术期死亡3例。与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门静脉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1例、胸腔积液5例。27例获随访3~30个月,1例术后3月死于胆道铸型综合征并感染,肝癌复发2例。结论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病人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方法SICU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n=10):A组采用恒速输注咪达唑仑0.06 mg·kg-1·h-1镇静;B组采用咪达唑仑TCI镇静,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0 ng/ml;C组在BIS指导下咪达唑仑TCI镇静,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0 ng/ml。每30 min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若Ramsay镇静评分小于或大于4分,则A组输注速率增加或减少0.02 mg·kg-1·h-1,B组血浆靶浓度增加或减少20 ng/ml。C组若BIS大于或小于70,则血浆靶浓度增加或减少20 ng/ml。B、C组均随机抽取30份2 ml动脉血样,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用偏离性和精密度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咪达唑仑TCI系统的偏离性为12.5%,精密度为22.5%。咪达唑仑实测血药浓度与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7(P<0.05)。镇静过程中C组Ramsay镇静评分4分所占比例(54%)高于A组(28%)和B组(40%)(P<0.01)。结论咪达唑仑TCI系统的性能可靠,用于SICU病人以BIS为70调控咪达唑仑TCI,可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内镜辅助方型脸改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在方型脸改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在内镜辅助下,用高速涡轮气钻截除肥大下颌角、切除部分咬肌和颊脂垫,进行方型脸的面部改型。结果本组共38例,其中男3例,女35例,年龄21~40岁。内镜完全可以清楚显示下颌升支、下颌角、下颌体下缘,视野清晰。使用高速涡轮气钻截除肥大下颌角可以更加精确和容易,且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感染风险低。下面部轮廓改善满意。结论内镜辅助方型脸改型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本院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同时采用卒中登记方法收集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58例患者中并发脑出血6例(10.3%),其中症状性脑出血2例(3.4%)。1个月末、3个月末和6个月末分别死亡2例(3.4%)、4例(6.8%)和5例(9.3%)。3个月末和6个月未残疾或死亡例数分别为13例(22.4%)和9例(16.7%)。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