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73篇
  免费   2302篇
  国内免费   1427篇
耳鼻咽喉   313篇
儿科学   386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2011篇
口腔科学   388篇
临床医学   6191篇
内科学   3874篇
皮肤病学   357篇
神经病学   586篇
特种医学   1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3041篇
综合类   12785篇
预防医学   4852篇
眼科学   331篇
药学   4983篇
  64篇
中国医学   4764篇
肿瘤学   1066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986篇
  2022年   803篇
  2021年   816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1060篇
  2018年   1037篇
  2017年   654篇
  2016年   860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2398篇
  2013年   1920篇
  2012年   2079篇
  2011年   2234篇
  2010年   2177篇
  2009年   2257篇
  2008年   2131篇
  2007年   2275篇
  2006年   2125篇
  2005年   2196篇
  2004年   2102篇
  2003年   1833篇
  2002年   1453篇
  2001年   1555篇
  2000年   1313篇
  1999年   1088篇
  1998年   942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44篇
  1995年   728篇
  1994年   668篇
  1993年   490篇
  1992年   474篇
  1991年   418篇
  1990年   411篇
  1989年   339篇
  1988年   295篇
  1987年   286篇
  1986年   198篇
  1985年   222篇
  1984年   216篇
  1983年   203篇
  1982年   172篇
  1981年   137篇
  1980年   82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26篇
  195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结果]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华蟾素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海尔福口服液对汞染毒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小白鼠复制汞染毒动物模型,然后灌服海尔福口服液。将小鼠分成三组,每组20只。Ⅰ组是正常对照组;Ⅱ组是汞染毒不治疗组;Ⅲ组为汞染毒治疗组。Ⅱ、Ⅲ组先用HgCl2作腹腔注射,2周后Ⅲ组开始灌胃治疗,Ⅰ、Ⅱ组用等量的蒸馏水灌胃对照。实验共进行30天,测定小鼠实验前后的Hb。实验结束,测定血清尿素、肌酐、总蛋白、ALT及脑、肝MDA。结果:Ⅰ、Ⅱ、Ⅲ组治疗前Hb分别是(142.49±8.26)、(137.24±9.50)、(142.5±9.95)g/L(P>0.05);治疗后分别是(149.42±10.28)、(115.09±16.65)、(131.56±13.04)g/L(P<0.01或0.05);尿素分别为(5.60±0.39)、(10.99±1.03)、(9.27±1.59)mmol/L(P<0.01);肌酐分别为(124.77±14.75)、(149.70±12.16)、(148.06±16.16)nmol/L(P<0.01);血清总蛋白分别为(61.82±7.88)、(45.06±7.52)、(51.03±5.74)g/L(P<0.01);ALT分别为(16.97±7.88)、(27.25±7.52)、(26.0±9.08)U/L(P>0.05);脑MDA(每毫克蛋白)分别为(1.29±0.30)、(1.79±0.27)、(1.40±0.14)nmol/mg(P<0.01);肝MDA(每毫克蛋白)分别为(1.61±0.16)、(2.75±1.19)、(3.71±0.21)nmol/mg(P<0.01)。Ⅱ组死亡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结论:汞染毒明显损害造血、肾、肝组织,降低抗氧化能力,治疗后有明显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3.
血源紧张和异体血输注的潜在危害近年来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和节省血液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肝脏肿瘤手术往往出血较多,通常需输注较大量异体血.本文通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结合抑肽酶用于肝癌切除术,并和常规肝癌切除术比较,了解围术期出血量和输异体血量、凝血功能、肝和肾功能以及术后Hb、Hct等变化,旨在探讨ANH结合抑肽酶用于择期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抗结核组合药化疗对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组和阴性组肺结核病人组合药化疗前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受损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960例病人中肝损率为18.95%,HBVM阳性组肝损率为35.77%,HBVM阴性组肝损率为12.24%,HBVM阳性组肝损率比HBVM阴性组明显高(P〈0.01)。其中HBsAg(+)、HBeAg(+)、HBcAb(+)组比单纯HBsAg(+)组病人肝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组合药化疗有明显肝功能损害,HBVM阳性病人比阴性病人多见,损害出现时间早而恢复时间相对延长。应用组合药化疗时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并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5.
矽肺合并肺结核2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矽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228例矽肺合并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特征除矽肺常有的咳嗽、气急、胸痛外,较突出的是经常低热、乏力、咯血、盗汗等症状。细菌学检查,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02例,阳性检出率为44.74%;抗结核治疗2个月痰菌阴转42例,阴转率为41.18%;治疗8个月痰菌阴转75例(75/101)、阴转率为74.26%。结论 矽肺合并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痰菌阴转率低,疗效明显比单纯肺结核差,疗程需要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996.
沈逸  黄泽民  周丽军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70-1671
纺织业是常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小纺织企业众多,受噪声危害工人数较多。为了解和掌握我市纺织企业布机档车工职业健康监护的现状,给以后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对2005年1~12月常州市纺织企业监督检查资料及部分布机档车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归  相似文献   
997.
黄永锋  黄爱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77-2378
目前我国约有1.3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300万。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的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清除HBV,减少并发症,防止肝纤维化的根本措施。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是疗效明确的抗病毒药物,我们重点介绍如下。1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现状1.  相似文献   
998.
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EAE)动物模型 ,检测EAE中起关键趋化作用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 1(MCP- 1)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模型并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 ,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AE大鼠MCP -1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 12~ 17d ,发病鼠出现EAE临床症状 ,HE染色 ,光镜下可见血管周围炎性浸润 ,MCP- 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Wistar大鼠成功的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模型是可信、可用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Halo电极在心房扑动(房扑)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作用及点状消频方法在房扑消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房扑患者,年龄(45±10)岁,男8例,女4例,应用Halo电极标测心房扑动的折返激动顺序和关键峡部,并利用其指导峡部的线性和点状消融。消融后分别于峡部两侧起搏判断峡部阻滞情况。结果9例患者诱导出房扑,11例房扑均为峡部依赖型,7例为逆钟向传导,4例为顺钟向传导,12例消融均成功,房扑不再诱发,峡部呈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手术时间(250±60)min,X线暴光时间(50±20)min,放电次数(25±12)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12个月,1例复发。结论在房扑标测和消融中应用Halo电极导管标测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确定折返头颈环路的顺序和关键峡部,而且能准确判断消融结果,同时减少X线暴光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新探索--噬菌体抗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加权 《医药导报》2005,24(4):296-298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大量地使用及滥用,且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程度愈演愈烈,其中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尤为焦虑。如何面对耐药性的挑战成为非常现实和严肃的问题,从噬菌体病毒开发新抗菌药物的策略为此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