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股骨髁上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膝关节僵硬及骨关节炎等后遗症。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是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的基础上,结合AO的点接触接骨板(PC-Fix)和微创稳定系统(LISS)的临床优势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骨折内固定系统。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3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文化传承是中医流派发展的重要一环,笔者以岭南袁氏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ONFH) 的文化传承脉络为主线,从岭南袁氏中医药防治ONFH 文化在奠基、传承与发展等阶段的特点出发,归纳总结了袁浩教授一脉在中医药治疗ONFH 理论与实践传承中所作出的贡献,阐述了岭南袁氏中医药防治ONFH 的传承文化特点,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岭南地区中医药防治ONFH 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运用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钽棒保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索其失败的原因。方法随访58例63髋住院行钽棒保髋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疾病分期介于ARCOⅠ~Ⅲ期。用自拟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评价,将有关队列资料或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03±8.16)个月,随访超过24个月的股骨头生存率为77.8%。末次随访疗效平均总分(82.97±25.35)分,其中优40髋(63.5%),中10髋(15.9%),差13髋(20.6%)。18例19髋出现X线进展,平均进展时间(14.4±6.36)个月;14髋关节面垂直塌陷大于4 mm而临床失败,平均失败时间(14.6±6.82)个月,其中有5例6髋转归为全髋置换。观察换髋切下的股骨头大体标本时发现:(1)关节面:关节软骨退变皱缩,软骨与软骨下骨分离,软骨下骨骨折,关节面塌陷;(2)坏死区:钽棒表面无新骨形成和血管长入,前端与死骨分离,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稳定层,死骨无明显的修复现象;(3)活骨区:钽棒表面有新骨on-grow但无明显的in-grow。结论导致钽棒保髋失败的原因主要有3点:(1)坏死范围过大,钽棒近端存在继发或初始不稳定;(2)股骨头本身就存在骨性不稳,术前失察;(3)手术操作技术不合理。对策:(1)规范手术适应证,尽可能规避失败的风险;(2)改良手术操作技术,重建股骨头内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4.
目的:报告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分析影响钽棒保髋疗效的相关因素,剖析不稳定型ARCOⅡ期的表现特点和实质,评估其对钽棒保髋疗效的影响,探讨辨塌论治在钽棒保髋中的运用经验。方法:随访58例63髋2008年6月-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行钽棒保髋术的ONFH患者,疾病分期介于ARCOⅠ期和Ⅲ期。用自拟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评价,将有关队列资料或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03±8.16月,随访超过24个月的股骨头生存率为77.78%。末次随访疗效平均总分:82.97±25.35,其中优40髋占63.5%、中10髋占15.9%、差13髋20.6%。18例(19髋)出现了X线进展,平均进展时间是14.4±6.36月;14髋关节面垂直塌陷大于4mm而临床失败,平均失败时间是14.6±6.82月,其中有5例6髋转归为全髋置换。结论:软骨下骨骨折是与疗效相关的危险因素,其实质是头内力学失稳,是导致保髋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辨塌论治有助于提高钽棒保髋的疗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比泼尼松龙(PRE)和地塞米松(DXM)致骨质疏松过程中对大鼠骨量和骨转换标志物、雌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3月龄SPF级雌性大鼠46只,随机分成4组:基线组(BL组)6只、年龄对照组(AM组)12只、泼尼松龙组(PRE组)14只、地塞米松组(DXM组)14只。BL组于实验开始时麻醉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予常规饲养,PRE组以5mg/kg PRE每天一次皮下注射,DXM组以1mg/kg DXM每周两次皮下注射,于干预后1、2、3个月(M1、M2、M3)分3批麻醉处死取材。每次取材时立即取子宫、肾上腺称重,并收集血清以检测血清内雌激素、PINP及β-CTX水平、收集腰1-3椎体以检测腰椎骨密度(BMD)。结果 PRE组各时间点BMD值[(0.183±0.027、0.230±0.005、0.259±0.014)g/cm2]及DXM组各时间点BMD值[(0.191±0.010、0.208±0.012、0.200±0.004)g/cm2]均较AM组[(0.251±0.014、0.275±0.009、0.281±0.008)g/cm2]明显下降(P<0.05),其中DXM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且在M2及M3,DXM组BMD值明显低于PRE组(M2:P<0.05;M3:P<0.01)。PRE组干预初期,其血清雌激素水平(36.54±20.40μg/L)较AM组(148.74±40.33 μg/L)明显降低(P<0.01),但随着干预时间延长, M3时(130.85±18.95 μg/L)增长至与AM组(126.64±69.12 μg/L)相接近水平(P>0.05),但在DXM干预下,雌激素水平在各时间点[(93.13±31.27、91.77±33.14、98.83±10.58)μg/L]均低于AM组[(148.74±40.33、140.01±28.46、126.64±69.12)μg/L](P<0.05)。两种GC干预下,PINP及β-CTX均显著高于AM组(P<0.01),且PRE干预后各时间点PINP水平[(1410.33±882.40、2089.23±1623.61、1546.88±644.68)μg/L]显著高于DEX组[(258.70±139.42、220.89±92.82、483.36±225.82)μg/L](P<0.05)。结论 地塞米松诱导骨量减少的能力明显强于泼尼松龙,这可能与其更大程度地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以及更有效地限制成骨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14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病例(其中7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RCOⅣ期的患者入实验组,7例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股骨头标本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骨钙素(BGP)表达水平,采用q PCR检测股骨头标本骨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 X2)信号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骨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有股骨头坏死,对照组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组股骨头骨组织中TGF-β1、MMP-2、BGP的表达结果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 PCR检测实验组股骨头骨组织中Run X2信号的表达结果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可能与股骨头骨组织中的TGF-β1、MMP-2、Run X2、BGP表达水平过低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估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对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11年5月,回顾研究91例133髋中医药治疗的ONFH患者,年龄(38.81±11.99)岁,随访(14.04±6.77)个月。气滞血瘀型31例,肾虚血瘀型37例,痰瘀蕴结型23例;FPS—R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价生存质量,影像学评价塌陷进展;以股骨头塌陷≥4mm为终点,Cox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对中医药治疗后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ONFH的适应证。结果至末次随访,有6例7髋转为手术。(1)中医药治疗前(133髋)和治疗后末次随访时(126髋)的各证型患者总体FPS—R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780,P〈0.01);(2)治疗前后患者总体Ham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238,P〈0.01);(3)影像学进展:49例59髋出现x线进展,中药治疗前后影像总体进展率〉50%的因素包括塌陷、疼痛时问≥12个月、坏死范围≥40%、C2型;(4)股骨头生存率:26例31髋塌陷≥4mm,随访至29个月的生存率为76.7%。Cox回归分析示疼痛时间、坏死范围和分期是影响疗效危险因素(OR〉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无痛、Ⅰ期、A型和中心型坏死生存率均为100%,且无影像进展;B型和稳定Ⅱ期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6.8%,且影像进展率均〈10%;疼痛时间≤6个月、坏死范围〈40%、不稳定Ⅱ期、C1型、周围型坏死生存率均〉75%,且影像进展〈50%。结论合理选择适用范围,中医药治疗ONFH对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药保髋适应证:(1)前提条件:疼痛程度属于B级或以下,同时患髋Hams评分等级为优、良或可;(2)绝对适应证:中心型、A/B型坏死或无痛的Ⅰ期坏死,可不考虑疼痛时间、坏死范围、分期与形态;(3)稳定Ⅱ期,若无痛,可不考虑疼痛时间、坏死范围、部位与形态,若疼痛,则与不稳定Ⅱ期条件一致;(4)相对适应证:Ⅱ(不稳定)、Ⅲ或Ⅳ期,同时满足坏死范围〈40%、疼痛时间〈12个月、C1型。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79~2012年问有关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布、X^2检验统计方法对中医复合证型、中医单证证型进行整理,将目前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复合证型拆分后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目前最适宜临床应用的证型体系。结果共有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出现42种证型,病例总数1705例,共15种复合证型,其中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气血双虚三种证型出现频数较高,将复合证型拆分后得到14种单证证型,经聚类分析聚成三类,第一类为血瘀、肾虚、气滞,在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文献中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尚无一致标准,根据文献研究结果,结合统计学方法和临床工作,可认为与滞、向瘀、肾虚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福美加(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3)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8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福美加组。治疗8周后,收集左侧股骨和血清分别行骨矿含量(bonemineralcontent,BMC)、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血脂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高于对照组和福美加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低于对照组和福美加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势大鼠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福美加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状态,提高骨矿含量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50.
“态靶结合”是切合中医精准化的一种辨治模式,“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核心病机的归纳,属于宏观范畴;“靶”是参照西医的框架,基于“态”去寻找疾病的靶点、靶方、靶药,属于微观范畴。“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遵循的自然病理过程,此过程受宏观因素(全身情况、基础疾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与微观因素(细胞代谢异常、股骨头局部的血运)的影响。塌陷与否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具有关键性影响,认识塌陷与修复的关系,找出影响股骨头塌陷与骨修复的宏观、微观因素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囊性变与股骨头坏死局部的软骨下骨折、“新月征”密切相关,囊性变的出现有可能导致髋关节局部的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增加塌陷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血瘀证贯穿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程,根据“态靶辨证”理论,血瘀态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态”,而囊性变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靶。文章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化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