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48-2751
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重点,目前文献研究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发生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合格药品和正常用法用量是不良反应判断的前提条件。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史是常见的影响因素,而溶媒种类、药物浓度、药液配制后的存放时间、给药速度、与临床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是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需结合临床前研究、临床表现、药物流行病学试验结果来判断。为正确判断与研究不良反应,提出应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反应影响因素,完善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推进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62.
邹本贵教授是山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其临床中运用中药熏洗方治疗骨折后期肢端肿胀,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邹教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但相关的体质研究匮乏。临床观察发现血瘀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体质类型。疼痛和麻木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以疼痛为主诉的患者多责之于瘀血,麻木多属痰属虚,痰湿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的患者,临床表现则多以麻木为主。因此,能否把握患者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体质类型,运用针对体质特点的方药,对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补肾壮骨汤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OTCF)临床的影响。[方法] 以“补肾壮骨汤”为首输关键词,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等为次输关键词,全面搜索补肾壮骨汤对OTCF患者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一般特征,对文献资料所提取的治疗有效率、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治疗安全性(新发骨折率)等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处理与分析。[结果] 共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范畴,文献总样本量1 037例。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OR=4.63,95% CI[2.92,7.36],P<0.000 01]、改善骨密度[MD=0.08,95% CI[0.06,0.1],P<0.000 01]、降低ODI指数[MD=-2.34,95% CI[-3.49,-1.19],P<0.000 01]、降低新发骨折率[OR=0.08,95% CI[0.11,0.44],P<0.000 01]。[结论] 与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相比,补肾壮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在OTCF患者治疗中,可提升患者术后骨密度、改善胸腰椎功能障碍和降低术后新发骨折率,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5.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1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更新了DLSS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研读最新版NASS指南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最新研究进展,对DLSS的临床诊治展开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比较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GIOP)在成模前后骨密度、病理组织以及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差异表达变化阐释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大腿内侧交替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实验模型,连续注射8周,造模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对右侧股骨胫骨进行骨密度检测、HE 染色,确定最佳造模剂量,继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正常SHAM与DEX大鼠Leptin、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合骨密度和HE染色的结果,确定DEX 2.5 mg/kg为地塞米松注射液诱导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最佳造模剂量,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SHAM组相比,DEX 2.5 mg/kg组大鼠Leptin、VEGF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是通过抑制Leptin、VEGF蛋白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成骨发挥作用的,据此推测Leptin、VEGF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BMI指数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3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286例BMI指数增高患者(BMI指数24),其中治疗组149例,对照组137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腰椎旋转复位法配合腰椎康复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腰椎牵引联合腰围固定干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观察JOA评分、VAS评分及疗效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VAS评分都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及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旋转复位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腰部疼痛及功能活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临床实践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中成药应用规律。方法:从 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利用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集CR临床数据,研究对象为中国中医科 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628例CR住院与门诊患者。以使用中成药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网络liquorice软件 计算中成药与西药、中成药与外用中药制剂应用的关联频度和互信息值,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中成药使 用例数分析,排在前两位的中成药为瘀血痹胶囊、颈舒颗粒。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频次分析,颈舒颗粒与注 射用腺苷钴胺联用频次最高,关联频度为822,互信息值为268.07。中成药与外用药物联合应用频次分析,痹祺 胶囊与代温灸膏临床联用频次最高,关联频度为384,互信息值为1754.76。结论:进一步证实中成药治疗CR患 者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法。中西药联用、中药制剂内服外用联合在实践中应用广泛,联合用药的 疗效、作用特点及安全性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69.
骨碎补在补充替代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整合药理学视角,探索骨碎补治疗OP的作用机制。测得6个骨碎补所含活性化合物成分,主要包括苷类和甾醇类;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模块,以"节点连接度"的2倍中位数为卡值,选取中药靶标-疾病基因互作网络的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计算"节点连接度""节点紧密度"和"节点介度"等3个拓扑结构特征值,从而筛选出骨碎补治疗OP的4个核心靶标,包括甲状旁腺素1受体(PTH1R)、甲状旁腺素2受体(PTH2R)、降钙素受体基因(CALCR)和SPTBN1基因(SPTBN1);基于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KEGG通路数据库,确定药物靶标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分子功能、细胞内定位及其所参与的生物学反应和通路。结合富集计算,预测骨碎补治疗OP可能通过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催乳素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生物合成过程及作用通路发挥作用。该研究结论与现有研究结果有一定呼应,探索出的新靶点、新通路也可为骨碎补治疗OP进一步验证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强骨胶囊(QC)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reeage Pro软件对QC vs阿法骨化醇胶囊(AC)干预POP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参数源于米内网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同时根据Meta分析得出的临床疗效评价2种治疗方案短期内的经济性,模型模拟的干预时间为6个月。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对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进行验证。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ICER值为2867.26元,即相比于AC,使用QC每多治疗1例有效的POP患者需多花费2867.26元,当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高于2867.26元时,QC组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优于AC组。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QC组的临床疗效、药品单价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当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高于2750元时,具有更高经济性概率的干预方案同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当个人意愿支付价格高于2750元时,POP患者选用QC比AC在改善疼痛及骨密度方面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