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41.
目的:分析口腔牙齿矫正患者应用不同结扎材料矫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口腔牙齿矫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弹力结扎圈进行固定,治疗组则给予不锈钢结扎钢丝进行固定,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扎时间、拆除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较高,结扎时间、拆除时间均较长,对比对照组差异P 0. 05。结论:口腔牙齿矫正对患者的外貌影响较大,给予不同结扎材料对其改善情况不同,其中实施不锈钢结扎钢丝结扎的有效率较高,但是其操作时间较长,因此选择材料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无对照设计,选择3-60月龄儿童接种Hib疫苗,收集每剂次接种后30d内的不良反应/事件,计算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观察对象13 264名,共接种Hib疫苗26 243剂次,报告不良反应/事件1 475起,总发生率为5.62%。1级、2级、3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6%、1.14%、0.11%,无4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8%、1.94%。结论本研究受试者接种Hib疫苗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半暗带的定义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总结半暗带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各种研究半暗带影像学方法的优势;探讨脑出血周边半暗带的存在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5关于半暗带的文章。检索词“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farct,penumbra,MRI”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5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脑出血,半暗带,磁共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半暗带的定义的研究发展。②半暗带的影像学研究。③脑出血周边半暗带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若干篇,排除重复性研究。阅读文献并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半暗带的多数研究是针对缺血性卒中,人们通过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动态灌注CT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但对脑出血周边半暗带是否存在尚有争议,且研究有限。结论: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挽救的,是一个“动态”和“取决于时间”的概念。进一步深化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血肿周边影像学研究,将会为临床最佳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作用及脑组织凋亡细胞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收集脑组织,进行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缺血脑组织中IL-1β与TNFα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中TGF-β、Smad4及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提前给予电针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中TGF-β、Smad4和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中TGF-β、Smad4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激活TGF-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最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关系。方法将9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将85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2组均检测血清25-(OH) D水平,且提取基因组DNA,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检测VDR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 D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且骨侵蚀患者血清25-(OH) D水平低于无骨侵蚀者(P0.05);研究组Fok I位点基因型FF、Ff及等位基因F和Apa I位点基因型AA、Aa及等位基因A频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ff、aa出现频率均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25-(OH) D30 ng/m L、Fok I位点基因型FF及Ff、Apa I位点基因型AA及Aa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 D20 ng/m L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 D水平缺乏可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发生风险,VDR基因Fok I位点等位基因F及Apa I位点等位基因A可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但与骨侵蚀无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对于创伤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方法 对近几年的相关创伤愈合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 阐述了皮肤组织愈合的机制及用于创伤治疗的新型局部给药系统。结论 新型的局部给药系统具有能够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方便、提高患者依从性等特点,新型的给药系统用于治疗局部创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94例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4例患者按有无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对照组59例与感染组35例,研究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94例老年患者中有3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37.2%,其中有32例痰培养阳性,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多见,共占78.1%;年龄、肺部手术、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麻醉通气时间均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肺部手术均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目标性干预,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B型钠尿肽(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住院的427名老年CHF病人进行调查,并测定血浆BNP水平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心功能分级与BNP呈正相关,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1,P0.001);心功能分级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43,P0.001);CHF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一般人群组(t=23.9,28.3,12.1,22.9,41.1,28.8,18.8,44.9;P0.001);心功能分级和精神健康对BNP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t=3.096,P0.01)。结论不同BNP水平对老年CHF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精神健康水平可间接影响BNP的分泌,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50.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 在通过靶向热消融及开放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目前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颅内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因其精准、无电离辐射、实时监测靶点温度等优势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潜在替代疗法, 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目前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