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肿瘤、结核、骨折等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人工椎体种类繁多、各有利弊,总体分为融合型与可动型2类,融合型根据高度能否调节及自稳性强弱分为支撑固定型、可调固定型、自固定型3三类,自固定型又因轴套螺纹旋转结构有高度能否调节之分;可动型因球窝关节或镂空结构等可动装置的存在代替了椎间盘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人工椎体的制作材料目前包括金属、陶瓷、生物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金属以钛合金为主导,至今已发展至第3代,但仍存在表面生物活性不佳等缺陷;陶瓷以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磁性生物陶瓷、多晶氧化铝陶瓷等为代表,但是存在着加工复杂、力学性能参差不齐等缺陷;生物材料主要以异种骨为主,其结构与性能与人体骨最为接近,但是存在韧性低、制作复杂等缺陷;高分子复合材料因生物学特性总体分为生物降解型与非降解型,分别以聚乙交酯与聚乙烯为代表,各有利弊。假体的设计及制作材料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尚难以完全满足脊柱内置物的苛刻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3D打印技术使假体复杂结构的加工以及个体化定制成为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有待克服。虽然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不乏假体松动、移位的报道,加之评价标准不统一,随访时间短,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副肾动脉是肾供血动脉中发生率最高的解剖变异,既可以一侧肾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侧肾,但其在起源、支数、形态、发生率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了解副肾动脉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对于临床上治疗副肾动脉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为肾移植术及其他普通泌尿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借鉴。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多集中在副肾动脉的病例报道、解剖形态、人群分布、临床意义等方面,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副肾动脉的解剖学特征、人群分布特点及其对肾移植的指导价值,旨在梳理相关内容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健康成人腰椎终板结构进行解剖测量与研究,为腰椎假体的优化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有益指导。方法:有偿征集60名健康成人(男女均等),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行全腰段CT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软件Mimics 16.0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采集指标包括正中矢状径、最大冠状径,凹陷深度、正中矢状面凹陷角,冠状面凹陷角等共9项,最后利用统计学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终板的正中矢状径与最大冠状径不但具有性别差异(P<0.05),而且随着腰椎序列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上下终板凹陷深度无性别差异(P>0.05),自L1至L5变化较小,分别在1.5~2.0 mm与2.2~3.9 mm波动;同一序列男性下终板凹陷深度大于上终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上下终板凹陷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终板矢状面凹陷角与冠状面凹陷角随着椎体序数的增加整体变化较小而且绝大部分椎体序列上矢状面与冠状面凹陷角均无性别差异(P>0.05)。统计学显示靠近尾侧腰椎终板最大凹陷处位于终板平面偏背侧。结论:人体腰椎终板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熟悉掌握终板解剖参数以及术前充分利用CT辅助测量对于腰椎假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方法:选择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和"金标准"X线两种工具同时测量其颈椎侧屈活动度。运用散点图、皮尔森相关系数r评估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结果: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与X线测量出的颈椎侧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工具在测量右侧屈、左侧屈以及总侧屈活动度呈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85和0.90。结论: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好,可能作为一种新型测量工具用于临床及科研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颈椎螺钉内固定技术凭借其高融合率、手术节段即刻固定及良好的矫形能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解剖结构变异、椎弓根较细等原因,采用传统方法置钉难度较大,螺钉穿孔率较高,可引起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被报道应用于辅助颈椎螺钉置入,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回顾及总结近20年来已发表关于导航模板辅助颈椎螺钉置入相关文献,系统介绍了导航模板的制作与使用方法、设计理念发展历程以及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现状。目前相关临床及尸体研究证实在颈椎手术中,使用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辅助颈椎螺钉置入可降低螺钉穿孔率、术中电离辐射伤害及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但是不同设计类型的导航模板的具体临床疗效没有很高的总结。因此,更多比较不同设计类型导航模板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尸体及临床试验急需进行,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导航模板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屈孝东  刘宝成  宋恒涛  齐睿  高正超 《骨科》2023,14(3):291-296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兴微创技术,其双通道分离、可移动化操作、无专用器械限制、单侧入路双侧直接减压的特点弥补了单通道内镜视野及操作空间狭小、受专用器械直径限制以及间接减压导致突出物残留的缺点,使UBE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UBE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达到其他术式如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治疗LDH的相同效果,对于椎间孔镜操作困难的病例,如椎间盘重度脱垂游离的病人以及复发性LDH,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UBE的硬脊膜撕裂、硬膜外血肿、LDH复发/减压不彻底等并发症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7.
闻志靖  高正超  卢腾  王一斌  梁辉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8,31(11):1069-1076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与传统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内固定术的优良率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6月前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5期)、Clinical Trial、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和维普(VIP)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于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与传统置入术临床疗效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通过Cochrane Handbook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通过NOS量表对纳入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所得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篇RCT、1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4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计237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1 688枚,其中导航模板组898枚螺钉,传统手术组790枚螺钉。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航模板组与传统手术组在螺钉置入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5,95%CI(3.13,8.16),P0.000 01];两组胸腰段手术时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7.19,95%CI(-38.21,-16.17),P0.000 01];两组术中出血量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WMD=-100.82,95%CI(-182.26,-19.37),P=0.02]。结论:导航模板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优良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先天性脊柱侧凸逐渐被学者们公认为是一种合并多系统畸形性疾病,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是其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然而,与其他系统畸形不同,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由于位置隐匿,多为良性疾病,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出现晚,亦不影响脊柱侧凸的诊疗,因而在临床上常常被忽视。由于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患者更易并发感染、结石和梗阻性尿路病,甚至发展成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因此在临床上应受到重视。加强随访、注意保护、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避免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一种既能重建腰椎椎体高度又能保留相应椎间隙运动功能的山羊可动腰椎复合体并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测试,从而为人工腰椎假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体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6个新鲜山羊腰椎标本行薄层CT检查以排除存在脊柱畸形、骨折的标本,其中2个标本因椎体骨折被排除,24个标本纳入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山羊腰椎拟手术区解剖参数进行采集(对L4椎体及邻近的椎间盘进行解剖测量)以及可动假体模型优化设计,根据24个标本的腰椎解剖参数将假体大小设计成5种规格,并利用3D打印与机械加工技术将其制作而成。将24个标本随机分为生理、融合与非融合3组,每组8个,术前行骨密度检查。生理组标本不进行手术操作,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标本行L4椎体及邻近椎间盘部分切除,融合组标本置入钛笼、钛板,非融合组标本置入山羊腰椎复合体(假体置入在L4)。术后所有标本行影像学检查以判断假体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然后对3组标本在4Nm的载荷下进行生物力学活动度测试以评估可动假体的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3组标本骨密度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山羊L4椎体的前、中、后高分别为38.8±2.7mm、39.7±2.1mm、40.9±1.1mm;其上、中、下平面正中矢状径与正中冠状径分别为16.5±0.8mm、12.5±2.0mm、16.6±0.5mm与22.9±2.6mm、14.3±1.3mm、23.6±2.9mm;L3/4与L4/5椎间隙前、中、后高分别为4.9±1.0mm、3.0±0.5mm、1.9±1.0mm与5.0±0.4mm、3.6±0.9mm、2.4±0.9mm。山羊可动腰椎复合体由椎体部件与椎间盘部件构成,两者通过防脱球窝关节连接。术后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假体位置异常及脊髓受压。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标本能显著保留L3/4和L4/5的运动范围、降低L2/3的运动范围(P0.05);与生理组相比,非融合组各椎间隙的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山羊腰椎解剖结构设计的山羊可动腰椎复合体不但可重建手术节段的椎体高度与稳定性,而且能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文献回顾对比不同国家人群胸椎椎弓根解剖结构的异同,为胸椎手术中椎弓根钉的选择、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以 “胸椎”、“椎弓根”、“解剖”、“测量”等为关键词,语言限定为英语或中文,在中国知识网、Pubmed、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实验对象来源地将纳入文献进行国别划分,对比不同国家人群胸椎椎弓根解剖参数的异同。 结果 共20篇文献被纳入对比性研究。椎弓根高(pedicle height, PDH)最小值均位于T1,最大值位于T11或T12,中间椎序列PDH变化相对较小;不同国家人群椎弓根宽(pedicle width,PDW)均随椎序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最小值位于T4或T5;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人群椎弓根水平面夹角(transverse pedicle angle,TPDA)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自T1~T10随椎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 结论 不同国家人群胸椎椎弓根解剖参数随椎序变化呈现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具体解剖参数尚存在一定差异,熟悉上述解剖差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