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创伤之一,临床治疗困难.我院自1998-2004年对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经术前筛选,行膈神经移位术治疗12例,经连续跟踪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右小腿及足背发凉、酸痛10 a,休息时加重,活动后明显减轻,夏天右小腿需要穿棉裤,夜间休息时需要在小腿周围放置热水袋,夜间静息休息近2 h后症状严重,不能忍受,需行走才能缓解,故不能连续睡眠2 h以上.按腰椎管狭窄治疗多年.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陈旧性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9例陈旧性浮肩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根据Herscovici功能评估标准:优1例,良4例,可4例,无血管神经副损伤,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外展受限、肩峰下撞击及活动疼痛.结论 严重陈旧性浮肩损伤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外观,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报道盆腔、会阴及臀部会师入路在EnnekingⅡⅢ型骨盆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与临床体会。方法:复习相关文献,成功采用盆腔、会阴及臀部会师入路切除EnnekingⅡⅢ型骨盆肿瘤,钛板、骨水泥重建髋臼1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死腔、漏与疝,无任何神经血管及脏器副损伤,无大小便障碍及会阴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5a,X线片内固定无松动,行走、下蹲、盘腿正常,髋关节存在不适,无疼痛。结论:会师入路避免了髂腹股沟入路辅助会阴入路在操作至臀区、会阴区及坐骨直肠窝后部的盲目性,对避免重要结构的副损伤及完整切除肿瘤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6.
浮肩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肩损伤是指同侧锁骨干和肩胛颈同时骨折而造成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双重损坏的一种少见的肩部严重损伤,目前文献报道少见,在诊断与治疗上仍有争议[1-9].现结合相关文献着重对浮肩损伤的概念,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带血管蒂骰骨瓣转移治疗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或合并距骨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2例距骨颈骨折或合并距骨体脱位的病人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带跗外侧动脉骰骨瓣转移植骨术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2年以上 ,未见骨不连 ,2年后骨坏死完全修复 ,效果满意。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 ,能有效预防骨不连 ,预防并修复骨坏死 ,是治疗距骨颈骨折脱位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并定量研究大鼠丘脑及邻近部分神经结构的微血管。方法:应用血管染色法显示了40例大鼠丘脑及邻近结构的微血管;采用体视学方法对血管团边界明显的神经结构的微血管密度做定量研究,并用目镜测微器测这些结构的微血管管径;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算这些结构微血管投影面积的百分比,所得数据均做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39.
先天性手足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 ,男 ,8岁 ,1990年 10月出生 ,生后发现左手及双足均为 4指 (趾 ) ,且左手 3、4指并指 ,右足内翻畸形。 1999年 6月来我院就诊。以“左手示指缺如并 3、4指并指畸形”入院。检查 :发育良好 ,营养中等 ,神志清楚 ,智力正常。头颅及五官正常 ,心、肺、腹无异常 ,除左手及双足外 ,脊柱四肢无畸形 ,功能正常。左手第 2指全指缺如 ,第 3、4指并指。伸屈尚好但肌力Ⅳ级 ,余指正常。双足第 2趾缺如 ,余趾活动正常。右足内翻畸形 ,外翻不能 ,腓骨长短肌肌力 0级。X线片示 :左手示指掌骨指骨缺如 ,第 3、4指末节骨并联 (见图 1)。双足第 2楔骨及…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形态特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腰骶移行椎222例,根据横突形态特点,按Castellvi法进行分类,并对病变节段进行分析。结果:Ⅰ型79例,占35.6%,其中L4~5突出8例,L5~S1突出15例,L4峡部裂、滑脱3例;Ⅱ型51例,占23%,其中L4~5,突出20例,L3~4突出4例,L4峡部裂、滑脱12例;Ⅲ型80例,占36%,其中L4~5,突出38例,L4峡部裂12例,L3~4突出3例;Ⅳ型9例,占4.1%,其中L4~5突出4例;特殊类型3例,占1.3%,均为L4~5突出。结论:Ⅰ型移行椎L4-5,L5~S1均可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腰椎无明显区别,Ⅱ、Ⅲ、Ⅳ型只发生L4~5和L3~4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而不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即移行椎以上的节段可发生病变。本组中没有L5部裂及滑脱病例,均为L4峡部裂和L4~5以上节段滑脱,据此提出了腰骶移行椎的特殊类型,即单纯椎间融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