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g静滴(15min内滴完),45min后继以5.4mg/kg/h维持用药23h;对照组3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点滴,术后地塞米松10mg静滴×3d.术后3d、7d、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观察统计并发症.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8.43±9.89)%、(49.67±11.45)%,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分别为(77.32±11.24)%、(61.65±10.42)%(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81.12±10.42)%、(70.45±9.22)%(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83.15±8.57)%、(81.77±11.61)%(P>0.05).术后对照组有4例出现肩痛,MP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DCS合并CSM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MP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反应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 ,不受形态、大小限制 ,又有生物学活性 ,已广泛用于修复创伤、感染、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骨关节缺损。同种异体骨移植诱发的宿主免疫排异反应一般不引起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但免疫排异反应往往干扰移植骨愈合 ,可导致移植骨的过度吸收或骨不连、骨折和深部感染 ,影响治疗效果。现笔者将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原性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1 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学基础骨组织由矿物质、胶原、非胶原蛋白和细胞成分构成。骨骼中的矿物质不具有抗原性 ,胶原和非胶原蛋白仅是弱抗原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抗原刺激主要来自其骨髓的造血细…  相似文献   
43.
社区肥胖成年人中医体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肥胖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对象410例,其中肥胖组200例,非肥胖对照组210例。结果:从人群分布看,对照组平和体质高于肥胖组(P〈0.05);肥胖组气虚质、痰湿质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积分比较,肥胖组痰湿质、湿热质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偏颇体质积分较高的类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结论:肥胖的发生与痰湿、气虚、湿热体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背景:目前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应用时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其中疗效评估,尤其是中期疗效缺乏长期随访及系统的评估标准.目的:评估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1-07/2003-03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假体均为美国Stryker 公司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5.3~8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臼杯及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作为止点.结果与结论:患者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平均41分提高到最近随访时的平均91.3分.未出现可确诊的无菌性松动影像表现或要求翻修,亦未发现骨盆局限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3±0.06)mm/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臼杯及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均为100%.中期随访结果(至少5.3年)表明,生物型假体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固定效果,临床疗效满意.未发现无菌性松动,骨溶解的发生率亦低下.但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松动的概率越大,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4 组,造成颅顶部1cm×1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单纯辐照同种异体骨(B组)、 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C组)和自体骨(D组)植入骨缺损区。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各组进行淋巴细胞毒反应 试验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1)各组淋巴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织学变化:A、B、C、D组移植 骨愈合过程相似,是从宿主骨到移植骨,从周围到中央,从哈佛氏管向其周围逐渐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 辐照氟 银同种异体骨具有明显的低抗原性、良好的成骨活性,是较理想骨移植材料,对骨缺损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05/2006-03,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6cm×10cm,最小为6.5cm×5.5cm,平均11.2cm×7.4cm;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转移皮瓣血供良好,31例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2例出现坏死,但筋膜层存活,经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外观满意,存活率高,是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足跟部 ,踝部 ,足背部 ,膝下皮肤缺损并骨与肌腱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带腓肠或隐神经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或顺行转移修复足跟部 ,踝部 ,足背部 ,膝下创面 8例 ,蒂宽 3~ 4cm ,蒂长 3~ 7cm ,皮瓣最大 14cm× 7cm ,最小 8cm× 5cm ,随防 1.5~ 14个月。结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携带let-7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该质粒的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ES)细胞株A673/let-7a、SK-ES-1/let-7a。方法:通过 Gateway克隆技术,扩增attB1-K-eGFP-let-7a-1-attB2片段,与pDONR221进行BP重组反应产生入门克隆,再与母载体———pLV.Des2d.P/neo进行LR重组反应,生成目的质粒———pLV.Des2d.P/neo-EF1A>eGFP/let-7a;通过PCR及测序验证目的质粒;将携带let-7a的重组慢病毒质粒稳定转染ES细胞株 A673和 SK-ES-1获得A673/let-7a、SK-ES-1/let-7a细胞株;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内 let-7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靶基因CDK6的表达。结果:PCR证实获得的目的条带与理论值相符,测序分析证实携带 let-7a 的真核表达载体插入序列及位点正确;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质粒及未处理组的 A673、SK-ES-1细胞株相比,稳定转染重组目的基因的A673/let-7a、SK-ES-1/let-7a细胞高表达let-7a,分别达到8.5倍(P=0.000)和6.5倍(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胞内let-7a靶基因CDK6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let-7a的ES细胞株 A673/let-7a、SK-ES-1/let-7a。  相似文献   
50.
目的:预测及鉴定尤文肉瘤EWS-FLI1融合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方法:采用综合法预测EWS-FLI1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淋巴细胞表位,运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预测的表位肽,HPLC和MS进行表位肽的纯度分析及分子量鉴定,ELISA法检测表位肽的抗原性,并测定表位肽特异性免疫血清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免疫血清与EWS-FLI1蛋白亲合力。结果:通过综合法预测得到3个高分值的B淋巴细胞表位,HPLC分析合成的表位肽纯度>85%,MS鉴定表位肽的分子量无误,ELISA法检测证实3个B淋巴细胞表位肽均可获得强的抗原抗体反应,其中表位肽P2的抗原性最强,在1∶40时A450=2.46,达到最高,1∶10 240稀释后抗原抗体反应仍呈阳性;用这3个B淋巴细胞表位肽免疫新西兰兔也能获得理想的抗体效价,其中表位肽P2获得的抗体效价最高,1∶512 000稀释时A450=1.11;Western blot鉴定表位肽P1、P2免疫血清能够结合EWS-FLI1蛋白。结论: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肽P1、P2具有潜在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