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研究显示,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肽与炎性相关疾病关系密切。实验通过检测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液中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探讨P物质、白细胞介素1β和膝骨关节炎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2006-03/09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就诊和病房住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0例,根据综合评分法,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选取急性膝关节创伤患者6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就诊时或手术前抽取膝关节滑液至少1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膝关节液中P物质与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 结果:5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关节炎组膝关节液中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②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浓度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9, P < 0.01),滑液中P物质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6, P < 0.01),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与P物质浓度呈正相关(r =0.83, P < 0.01)。 结论:①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和病情发展密切相关。②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在骨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可能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4年3月,对15例(3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1例(22髋),女4例(8髋);年龄35~70岁;病程1~5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切口,10例采用后路Morre切口。结果手术时间3h25min~5h,平均4h10min。术中输血400~2400ml,平均1160ml。15例均获随访3~35个月,平均18个月,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在选择病例时应慎重,并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在单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时采用的微创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调查9例已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合相关文献介绍一种经左侧腹直肌鞘腹膜外显露腰椎前方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方法及该入路的优点。结果:平切均口长度6.7cm,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出血量335ml,Likert评分显示手术疗效满意(P=0.008),未出现与手术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经腹直肌鞘腹膜外入路暴露腰椎前方安全,创伤小,可显露腰椎前方安全,创伤小,可显露腰3以下包括腰5骶1在内的所有腰椎节段,适合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和不稳定17例17膝。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9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患者均因膝关节疼痛人院,病程1~7年。其中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左股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1例,左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内侧侧副韧带断裂1例。术前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36-58分,平均48.6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21~80°,平均57.4°。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7个月~3年,平均23.6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无腓总神经麻痹、骨折或伸膝装置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迟发感染,再次手术取出假体,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行膝关节旷置待二期置换。其余16例最后随访时,HSS评分78~98分,平均91.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45.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75~100°,平均85.2°,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123°,平均108.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传统手术方式是椎间盘摘除,或摘除的同时行融合,远期疗效不十分满意;近年来认为人工椎间盘置换(ADR)是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测量了尸体腰椎标本椎间盘完整、髓核摘除和ADR后下位椎间隙内压力,证实ADR能消除椎间盘摘除的负面影响。为临床运用ADR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术式治疗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块状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91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45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46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环钻减压组平均改善率为45%,优良率64%,3例并发颈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2%,优良率86%,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平均2.1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71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研究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3年3月9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对照试验。 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7个,累计研究对象41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标准差[SMD]-0.74)和 WOMAC 疼痛评分(标准化标准差[SMD]-0.3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泥浴疗法可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症状。但此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背景:超声疗法被推荐为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运动能力丧失的理疗方法之一。但其对于治疗骨关节疼痛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研究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Ovi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8个。8篇文献中6篇文献同时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评价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效果,1篇文献仅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1篇文献仅用了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将此文献中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数值转换成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累计研究对象5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均值差:-0.51;95%置信区间:-0.68,-0.33;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超声波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
  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 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临床较为常见 ,其治疗方法很多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C”形臂X线透视机监视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小切口行AO钛制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 2 0例 ,其中 17例得到随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 5 6 .5岁 ) ;左侧 10例 ,右侧 7例 ;致伤因素 :交通伤 11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平地跌倒 3例 ;骨折分型 :头下型 3例 ,头颈型 2例 ,经颈型 10例 ,基底型 2例 ;按Garden分型 :Ⅱ型 4例 ,Ⅲ型 13例 ;AO分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